APP下载

影游联动引领下游戏IP电影化的方式研究

2020-12-24孙淑萍张安苒

新媒体研究 2020年15期
关键词:电影

孙淑萍 张安苒

摘  要  近几年来,以游戏为核心的数字娱乐产业展现出文化多业态融合与联动的新趋势,“影游联动”的跨媒介合作更是呈现出庞大的市场潜力,并出现了大量由游戏IP改编的电影作品。然而由于现阶段对游戏IP电影化改编仍存在叙事结构和受众定位的问题,导致“影游联动”的发展模式仍乏善可陈。文章从跨媒介融合的语境出发,分析游戏IP电影化改编的成功经验,对游戏与电影的媒介形态融合提出一定的思考。

关键词  游戏IP;电影;跨媒介改编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0)15-0087-02

1  媒介融合引导“影游联动”的提出

IP,直译为“知识产权”或“智慧产权”,特指具有长期生命力和商业价值的跨媒介内容运营。游戏IP则指通过授权游戏产品的角色、形象、图像、文字、情节等原始素材所进行得二次创作甚至多次开发。简单来讲,就是指游戏素材的版权。近些年,随着我国泛娱乐产业布局的不断深入,游戏IP收获越来越多的创作关注度与市场吸引力。

在游戏产业持续繁荣发展的背景下,游戏IP的强变现属性为其自身的转化提供了新的契机,在国内,游族网络提出“影游联动”的运营概念。“影游联动”是指基于电影产业与游戏产业跨界的基础上,利用两者共通互补的属性,进行泛娱乐化的深度融合,使电影、游戏的次生文化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影游联动”发展模式的推动下,国外近几年来也出现了像《生化危机》《寂静岭》等在短周期内就收获大量票房的由游戏IP改编电影的例子,可谓吸金能力十足。但在这样的前提下,由游戏改编而来的电影依旧不易赢得主流市场的青睐。

2  游戏IP电影化改编现状

2.1  游戏改编电影叙事转换的差异

游戏IP电影化改编的困难是显而易见的,虽然游戏与电影在叙事上有相似之处,但在内容表现上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电影的镜头化叙事形式、蒙太奇结构方式和视觉逻辑等特性使其故事性严谨细腻更具张力。与电影追求故事性的特点不同,游戏所构建的是一种非线性和片断性叙事走向,更加注重玩家的“交互性”。在参与游戏的叙事过程中,玩家的自我意识会对不同的角色形象进行即兴创作,通过对游戏提供的素材、场景和道具自由式拼接,最终得到差异化的人物命运和多样化的叙事脉络,游戏情节的发展则是未经设计、自由创作的结果,而电影的结局大多是预先设计好的特定情节,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游戏玩家的主体性。

游戏通过线性脚本技术所构建出的虚拟空间往往使人产生沉浸感而忽略对白的重要性。虽然游戏本身也拥有一定对台词的表现力,但相比于电影以镜头画面为基本叙事元素而言,电影在改编时需要大量的对白阐述游戏背景和情节、銜接故事发展的连贯性,使普通观众更好的理解电影的内容脉络。

游戏世界观难以进行高程度还原。从叙事容量来看,一部电影的时长大多控制在两个小时左右,过长容易引起观众的视觉疲劳,影响观影体验。而能够改编成电影的游戏IP都有着宏大冗杂的世界观,完整的体验一款游戏往往是电影时长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在保证游戏情节完整的前提下,如何控制叙事节奏的流畅性,使普通观众直观的理解电影的叙事方式,也是游戏IP电影化所面临的一个难点。

2.2  游戏改编电影受众定位的侧重

游戏IP电影化改编的另一难点是目标受众的定位。一方面,游戏玩家期望通过电影来满足游戏情怀,为此需要电影在制作上更加注重与游戏原素材的关联性,尽可能还原游戏世界观。另一方面,普通观众把电影看成一个独立的文本,在观影过程中了解影片完整的故事情节、人物个性和矛盾冲突。既平衡游戏玩家的情怀需要,又要注重普通观众的观影体验,这也现阶段改编所面临的两难选择。

在游戏IP电影化改编初期,好莱坞率先推出《超级马里奥兄弟》改编的同名电影,由于电影内容完全脱离了游戏原剧情,导致影片一上映便票房惨淡。尽管此后也推出了像《生化危机》有较高票房的改编电影,在改编形式上面向主流电影市场,迎合了普通观众的审美需求,但因为不尊重游戏原作的改编方式,使电影内容与游戏内容相差甚远,始终赢得不了游戏玩家的口碑。

在1994年发行的《街头霸王》和2006年发行的《生死格斗》中,电影人开始尝试将改编的重点放在忠于原作上,在内容上对游戏元素尽可能还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游戏玩家的情怀需求,但对于电影本身而言,游戏单一的叙事使电影的故事表现力缺乏一定深度,对游戏元素简单还原的制作方式,更是偏离了电影基本的审美表达。所以在选择受众定位时,合理平衡游戏玩家和普通观众的改编需求,也加大了编剧对剧情的编排难度。

3  游戏IP改编电影的三种方法

3.1  游戏情节在电影中的重构

“游戏改编电影的本质是架设在电影和游戏两种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桥梁,是从原媒质转译、改编、再创作另一种媒质的产物。”[1]游戏改编电影的过程不再是素材之间的“复制”或文本之间的“翻译”,而是根据不同媒介之间的属性特点相互借鉴、相互补充后的“二次创作”。以《寂静岭》为例,不论是游戏还是电影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单是在美国首映三日就获得超过2 000万美元的电影票房,这也成为了游戏改编电影的一个代表性案例。《寂静岭》是强调剧情体验的解谜游戏,游戏包含着三元世界观、宗教隐喻和人伦道德,部分还涉及到心理学、神秘学等方面的内容。对游戏改编时,这些核心内容也基于电影的多种表现手法进行了再创造,剧情着重刻画人性与心理氛围,在塑造三元世界观的同时具象化人类心中的负面意识,通过对怪物形象的概念化处理隐喻人内心的恐怖本源,而弥漫的浓雾则象征着罪恶的现实和人性的丑陋。这样的改编方式既没有脱离游戏情节的基本构架,也为电影的故事表现力增添了一定的深度。

3.2  游戏影像在电影中的还原

“《魔兽世界》从电子游戏到电影的改编,虽然都有视听元素,但绝不是原始材料的机械复制,将电影做成视频游戏的复本,从一套表现世界面貌的媒介合理恰当地转化成另一套。”[2]游戏在电影化改编时,需要在还原游戏原创元素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适当的艺术加工。

在电影《魔獸》的人物形象设计上,通过电脑特效和动作捕捉技术高程度的还原游戏原人物的形态特征使游戏玩家产生认同感,但并不是根据原形象进行简单复刻,而是对现实形象概念化处理,适度渲染性格特点,着重刻画人物形象的关键特征,使形态造型更加生动细腻,既使游戏玩家产生共情心理,又符合电影观众的观影需求。在电影《魔兽》的场景设计上,导演采用了“微缩景观”的场景设计模式,通过棚内拍摄的手法,再利用特效技术做数字延展,这种模式可以在不考虑地理上真实性的基础上更多的展现出不同地图的特殊风貌,呈现出的效果不仅精致细腻,也遵循着电影的艺术性。

3.3  游戏沉浸式体验在电影中的呈现

“电影与电子游戏的跨界融合已成为当前电影发展的必然趋势,电影的观念和形态均受到了电子游戏的影响。营造沉浸式的体验效果是电影与电子游戏追求的共同目标,同时也是两者相互融合的

根基。”[3]2001年上映的游戏IP改编电影《最终幻想:灵魂深处》使用全CG制作,过高的制作成本虽然造成了SQUARE公司十几年来的首次亏空,但这样的创造形式为电影化模式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2018年《头号玩家》的热映将VR虚拟现实技术推向热点,影片采用了VR视角和游戏的叙述手法完成拍摄,将早期街机游戏《街头霸王》到近些年的《守望先锋》等游戏彩蛋融入到电影中,为观众勾勒了一幅宏大的未来VR游戏蓝图。虽然现阶段处于新兴时期的VR技术尚不成熟,再加上传统电影的叙事手法等问题,导致两者不能完美契合。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游戏改编电影的形式不断开拓创新,VR技术的完善也为游戏改编电影探索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

4  结语

在跨媒介衍生的过程中,游戏市场的繁荣与电影工业的成熟为游戏改编电影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影游联动”的跨媒介合作更是成为产业发展的新兴趋势,游戏与电影在互动中相互借鉴、不断融合,为数字娱乐产业实现巨大的经济效益。我国游戏IP改编电影的未来发展之路,应着眼于不同艺术形式叙事手法和受众定位的差异,在保证游戏独特交互形式的基础上,以电影的审美特性对游戏内容、游戏影像等进行解构还原,完成其在不同媒介载体中优质内容之间的相互转换。

参考文献

[1]颜晴.从游戏到电影的改编策略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8.

[2]张蕊.《魔兽》:电子游戏改编电影的跨媒介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7.

[3]游尔威.沉浸中迷惘:当“游戏性”融入电影[J].艺术科技,2017(12):134,267.

猜你喜欢

电影
徐克电影的视觉风格解读
冯小刚电影中的城市空间与身份认同
1980—1983年电影中的审美体验
电影《飘》中的女权主义意识研究
由《万物理论》看英国传记文学的改编
从小说到电影:看《推拿》的改编
论胡玫《孔子》编剧艺术得失
莫言文学作品电影改编
汤姆?提克威影片的审美特征
解读张艺谋影片的视觉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