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省级地震部门微信传播研究

2020-12-24安纯毅王萍姚新强

新媒体研究 2020年15期
关键词:减灾图标应急

安纯毅 王萍 姚新强

摘  要  基于大数据分析和人工跟踪研究,从公众号的名称、图标、简介、导航栏目、WCI值、阅读量、活跃粉丝量等方面,对30个省级地震部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前地震部门微信公众号传播效果并不理想,存在着设计定位不清晰、总体传播能力较弱、部门间数据共享不足等问题。建议在公众号的设计过程中更加注重权威性和可靠性,不断提高公众号的个性化、精准化服务水平,健全地震部门与相关部门微信公众平台的数据共享机制。

关键词  地震部门;微信;传播研究

中图分类号  P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0)15-0001-04

随着我国新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微信公众平台已经成为政府部门传播政务信息、普及相关知识的重要渠道。《2019微信数据报告》显示,微信月活跃账号数已经达到11.51亿[1]。同时,有关调查研究结果显示[2-4],微信已经成为了公众获取、掌握防震减灾和公共安全知识的首选渠道之一。故而,如何运用好微信公众平台这个渠道,进一步做好地震行业宣传和科普宣传工作,提高社会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是当前地震部门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目前,学界对微信公众平台在地震速报、灾情获取、应急处置、地震科普、舆情引导等方面的运用开展了广泛研究[5-10],但是对其本身的效能研究相对较少。基于此,本文以应急管理部微信矩阵中公布的30个省级地震部门微信公众平台为研究对象[11],从微信公众号的形象和功能设计、传播效果两个维度,名称、图标、简介、导航栏目、信息发布情况、WCI值、阅读量、活跃粉丝量等8个方面开展相关研究,并查找不足,提出建议。

1  省级地震部门微信公众号的形象和功能设计

微信公众号的形象和功能设计是展示其自身定位和用途的重要因素,也是用户主观判断信息权威性和可靠性以及搜索和获取信息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公众号的名称、图标、简介和导航栏目。表1展示了30个省级地震部门微信公众号的有关情况。

1.1  公众号名称

30个省级地震部门公众号名称主要分为3类。第一类,以主办单位名称命名,如山西地震局,云南省地震局等。此类公众号共有12个,占比40%。第二类,以“省份名称(或简称、别称)+地震(或防震减灾、减灾)”为主体命名,如吉林地震,中原减灾等。此类公众号共有13个,占比43.33%。第三类以“震”字及其谐音字为主体的成语、俗语或短语命名,例如,震知卓见、震在发声等。此类微信公众号共有5个,占比16.67%。

经分析,上述三类名称中,第一、二类名称的辨识度较高,便于用户搜索和获取相关信息。第三类名称创新性较强,容易记忆,但是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辨识度和权威性。

1.2  公众号图标

30个省级地震部门微信公众号的图标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以所在省级地震部门单位图标为公众号图标。此类微信公众号共有25个,占比83.33%。第二类,自行设计的图标,主要包括候风地动仪、当地典型风景名胜、公众号名称图样等。此类微信公众号共有5个,占比16.67%。

1.3  公众号简介

公众号的简介,是公众号主体对该公众号功能和用途等信息的简要定义。30个地震部门微信公众号简介主要是简单明了地介绍了公众号的定位、功能和用途,主体内容以“发布地震信息”和“宣传普及地震科普知识”两个方面为主。但是从表1中不难看出,个别公众号存在简介过于简单笼统的问题,如山西地震局(简介:公众服务),青海省地震局(简介:青海省地震局官方微号)等,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公众号的认知度和可靠性。

1.4  公众号导航栏目

经汇总分析,30个省级地震部门微信公众号的导航栏目主要集中在4个方面:第一,发布震情信息,包括地震速报、每日震讯、震情月报等;第二,传播科普知识,包括科普知识网、科普活动、应急科普等;第三,数字化展示,包括台站风采、你身边的避难场所等;第四,互动和活动信息,包括有奖竞答、灾情收集以及有关网站链接等。较好地实现了发布震情信息、宣传地震科普知识的自身定位和功能。

但是,当前省级地震部门微信公众平台的导航栏目大多还停留在“单打独斗”的局面,在与相关部门的融合发展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如相关的链接栏目,局限于地震系统内部,尚未实现与应急管理和其他灾害部门的互联互通。在此方面,个别公众号做出了一定的探索和尝试,如天津市地震局(津震说)通过与天津市自然博物馆数据共享,共建了“数字展馆”栏目,供用户线上参观市自然博物馆防震减灾科普展厅;北京市地震局(地震三点通)与地震及相关领域专家建立合作机制,设置了“大咖说”专栏,定期推送专栏文章。

2  典型省级地震部门微信公众號传播效果分析

参考应急管理部公布的月度地震部门微信公众号排名情况和前人的研究成果[12],确定重庆地震信息服务、震知卓见、福建地震信息服务、地震三点通、四川省地震局、云南省地震局、安徽省地震局等7个典型省级地震部门微信公众号为研究对象。同时,鉴于微信信息传播的生命周期大约为7天[13],并考虑到国家防灾减灾日宣传周作为地震部门每年的重要宣传节点,故而选取2019年5月作为研究时限,对上述7个公众号进行跟踪记录,并结合清博大数据平台的相关数据,从公众号WCI值、阅读量和活跃粉丝量三个方面对传播效果进行分析研究。

2.1  WCI值分析

WCI值是清博数据平台对微信公众号进行排名的重要依据,从整体传播力、篇均传播力、头条传播力、峰值传播力4个维度对微信公众号进行传播效果的测评,具有较高的权威性[14]。WCI值可以较好地反映出微信公众号的整体传播效果,对阅读量和粉丝量具有正面影响效应。根据清博数据平台的数据,统计得出7个典型公众号的WCI值和总榜排名情况(具体见表2)。经分析,省级地震部门微信公众号的WCI值和总榜排名呈现出以下两个特点。第一,总体偏低。从表2中不难看出,7个典型公众号的WCI值普遍在200左右,总榜排名普遍在10万名左右,与同类型的省级应急管理部门公众号具有较大差距[15]。第二,差异较大。7个典型公众号的WCI平均值和总榜平均排名存在较大差距,大致可以分为4个等级:重庆地震信息服务第一等级,WCI平均值超过500,总榜平均排名在20 000名左右;云南省地震局为第二等级,WCI平均值在400左右,总榜平均排名在50 000名左右;地震三点通、福建地震信息服务和震知卓见为第三等级,WCI平均值在250~300之间,总榜平均排名在80 000~95 000名之间;四川省地震局和安徽省地震局为第四等级,WCI平均值在200左右,总榜平均排名在100 000名左右。

2.2  活跃粉丝量分析

活跃粉丝量相较于纯粹的粉丝量能够更加准确判定社会公众的喜好程度。根据清博数据平台预估的活跃粉丝量来看(具体见图1),活跃粉丝量最高的是重庆地震信息服务,云南省地震局次之;活跃粉丝量最低的是安徽省地震局和四川省地震局。该结果与WCI值的统计结果基本吻合。

2.3  阅读量分析

阅读量包括总阅读量、头条阅读量和在看数等数据,可以反映出公众号的受关注程度和读者的认知偏好。7个典型公众号的阅读量情况具体见表3。

进一步分析头条阅读量和在看数等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特征。第一,头条阅读量在总阅读量中的比重较高,公众对重大地震解读、历史地震回顾、特殊时段专题活动、互动活动等存在浓厚兴趣。第二,其他文章阅读量明显偏低,需要地震部门在信息质量上进一步提高。第三,在看数普标偏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公众的认可度还处在较低水平。

3  结论和建议

总体来看,我国绝大多数省级地震部门已经建立了公众微信平台,为地震部门行业宣传和科普宣传提供了重要渠道,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就对当前情况的分析来看,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存在以下3个方面问题:

1)公众号设形象计方面还存在一定缺陷。个别公众号的名称和图标过于追求标新立异,部分公众号简介过于简单,降低了公众号的辨识度和权威性。

2)公众号传播效能普遍偏低。将WCI值、活跃粉丝量和阅读量进行统一考量,明显能够看出,省级地震部门公众号的传播能力的总体水平还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相互之间的差异明显,这与各地地震灾害情况、人口数量、信息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等客观因素都有一定的关联,但也反映出了在地震宣传、新媒体建设、信息服务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3)公众号矩阵效应尚未显现。省级地震部门微信公众号与应急管理等相关部门公众号的连接性较低,相互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还不健全,“全灾种、大应急”的理念落实还不到位。

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如下工作建议:

1)地震部门微信公众号作为一种典型的政府类公众号,应当在设计过程中突出权威性和可靠性。建议公众号名称以“省份+地震”为主體,图标使用国徽或主办单位局标,以利于公众搜索和获取信息的同时,提高公众号的权威性。建议补充完善公众号简介信息,内容以部门职责以及公众号的定位、功能和用途为主。

2)建议广泛开展社会调研,掌握社会公众对地震部门微信公众号的价值定位和喜爱偏好,有针对性的丰富公众号的功能设置和发布内容,提高个性化、精准化服务水平,从而整体提高公众号的传播效能。同时,建议各地区微信公众号结合本地地震灾害实际,设置特色栏目。如四川地区,可以结合汶川地震应急救援和恢复重建等工作,设置历史记忆、英雄凯歌、新时代新城市等特色栏目。

3)落实“全灾种、大应急”的工作理念,完善省级地震部门和应急部门、各灾种部门微信公众号的互联互通机制,相互转发重要信息,为用户综合提供应急管理和自然灾害防治等方面的信息。建议围绕国家防灾减灾日等特殊时段,联合策划开展线上专题活动,形成矩阵效应。

参考文献

[1]中文互联网数据资讯网.2019微信数据报告[EB/OL].(2020-01-09)[2020-05-20].http://www.cast.org.cn/n200750/n203905/n204035/c577363.73/content.html.

[2]张吕,余丰晏,马玉涛.云南省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工作现状调查分析和对策研究[J].高原地震,2019,31(2):67-70.

[3]王萍,安纯毅,张孟怡.防震减灾全域科普能力评价体系构建和初步应用[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20,22(1):86-91.

[4]黄仁东,贺芹平,王秉,等.基于微信平台微学习的安全宣教新模式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8,14(9):78-83.

[5]崔颖,侯建民,崔满丰.融媒体环境下地震科普发展的现状及思考[J].地震科学进展,2020,50(3):36-39.

[6]孔德育,彭关灵,徐昕.2019年6月17日四川长宁MS6.0地震的网络舆情特点研究[J].国级地震动态,2019(11):46-51.

[7]何瑞娜,贾国强.基于微信小程序的地震信息速报系统设计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6(5):58-60.

[8]朱土凤,钟德伟,谭劲先,等.广西地震应急移动指挥协同系统在北流MS5.2级地震中的应用[J].华北地震科学,2019,37(S1):91-97.

[9]潘震宇,蔡欣欣,方伟华.厦门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指南)网络服务系统[J].华南地震,2019,39(1):

31-39.

[10]国艳,刘永强,韩绍欣.辽宁省地震灾情上报应急处置介绍[J].防灾减灾学报,2019(4):36-40.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微信矩阵[Z/OL].[2020-05-20].http://ydx.casc.com.cn:8811/YJVGA/weixin.html?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12]闫晓美,杨顺达,张瑞芳.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地震微信公众平台综合评价研究[J].中国地震,2019,35(4):762-770.

[13]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网民科普需求搜索行为报[EB/OL].(2017-11-08)[2020-05-20].http://www.cast.org.cn/n200750/n203905/n204035/c577363.73/content.html.

[14]姜春林,王晓萍.基于典型微信公众号的科普计量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20(2):252-261.

[15]杨选辉,龙楚涵.大数据背景下省级应急管理微信公众平台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20(6):46-54.

猜你喜欢

减灾图标应急
中国“防灾减灾日”问答
防灾减灾(消防)应急疏散演练
应急管理部即将举行全国首届社会应急力量技能竞赛
气象部门防雷减灾工作及问题分析
应急管理部老年大学学员作品欣赏
Android手机上那些好看的第三方图标包
图标
准备好应急包
有意思的厕所图标
应急预案的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