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存款保险制度对商业银行的双重影响

2020-12-24职文爽

商情 2020年43期
关键词:存款保险制度商业银行

职文爽

【摘要】近年来,随着利率市场化的逐渐推进,银行之间的竞争逐步扩大。为了顺应现阶段的金融发展趋势,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我国的《存款保险条例》于2015年2月17日颁布,并于2015年5月1日正式施行。五年的實践告诉我们,它的出台虽规避了我国金融市场的一些问题,然而,由于制度自身存在漏洞,存款保险制度的施行会产生一些消极作用。本文以利率市场化为主要背景,探讨存款保险制度在我国目前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剖析它的落实对我国商业银行产生的积极和消极的双重影响。

【关键词】存款保险制度  商业银行  双重影响

一、存款保险制度概述

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来说,商业银行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近年来,我国推出的存款保险制度,对存款人和各类投保银行而言,是一种重要的金融保障。它要求商业银行按存款额的大小和一定的保险费费率缴纳保险费给存款保险机构,当投保银行破产或者发生支付困难时,存款保险机构在一定限额内代为支付。一方面,可以弥补其损失;另一方面,对市场经济的平稳运行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二、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对商业银行的积极影响

(一)有利于营造银行业公平竞争的氛围,激发其金融创新能力。在存款保险制度实施之前,大型商业银行被普遍认为是“大而不倒”,在吸收存款、投资理财等金融业务中受到大众的青睐。但在存款保险制度实施之后,国内设立的一切吸收存款的银行业金融机构都是参保机构,这无形中淡化了大型商业银行的优势,增强了金融机构主体的平等性,有利于创造银行业公平竞争的氛围,形成丰富合理的金融体系。此外,自利率市场化以来,利率的每一次变化都会给商业银行带来一定的风险,而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为商业银行提供了重要保障。存款保险制度的赔付上限为50万元,对于那些存款在50万元以上的大额储户来说,他们不得不分散资金,把存款存到不同的银行来规避风险。这时,银行为了吸引大储户,必须加强金融创新和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来提高自己的竞争优势。

(二)增强银行的融资能力。商业银行具有一定的高负债经营的特征,自有资本占比很小,一旦资产负债结构发生失衡,极易发生难以预估的经营风险。不发生挤兑和贷款能有效收回是银行稳健经营的两个必备条件。不发生银行挤兑,需要储户对银行有足够的信心。大多数存款人都是理性且风险厌恶的,即使有较高的利率,他们有时也会放弃存款来避免银行倒闭的风险。而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稳固了存款人的信心,这是因为,假设银行破产,存款保险机构会在一定限度内代为支付,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中小储户的利益,他们进而不再因风险厌恶而影响商业银行资金流动,增强了银行的融资能力。

(三)现代商业银行风险防范的有效补充,为商业银行退出市场提供安全有效的路径,有利于构建商业银行破产退出机制。银行业本质是一个国家经济的血液,因此政府对它高度重视。如果银行发生危机,会对整个金融市场和社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早在1998年6月21日,新中国历史上第一家由于不良资产占比过大,加上后期经营模式不当而导致倒闭的银行——海南发展银行,当时,各项制度也不健全,无奈政府只能出来填坑,当年人民银行为海南发展银行还债高达40亿人民币,后来破产清算工作也是由政府承担。现在,随着我国存款保险制度不断完善,一旦银行发生破产,超额的损失将由存款保险机构补偿。一方面,存款者可以得到偿付;另一方面,破产的银行可以正常进行破产清算,达到资源优化配置,从而完善了商业银行的破产退出机制。

三、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对商业银行的消极影响

(一)银行经营成本增加,盈利受到影响

落实存款保险制度,投保银行需要向存款保险机构缴纳一定的保费,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银行的资金成本,影响了银行的利益。同时,由于“马太效应”,一些中小型银行相对于大型银行而言资金不足且经营风险较大,在风险差别存款保险费率实施的情况下将缴纳更多的保费,会进一步增加其经营成本,降低盈利水平。

(二)可能引致道德风险问题和逆向选择问题

1. 道德风险

存款保险制度重大的弊端是诱发道德风险。存款保险制度虽然能够使存款人的利益得到保障,但其实施过程中的利益方较多且关系复杂,另外制度本身存在不足,必然会引致道德风险。

1)存款人的道德风险。从存款人的角度看,存款保险制度会使存款者的风险意识下降,对银行主动监督的动力降低,从而使得银行面临的市场约束大幅削弱,导致那些经营不善,仅在法律上尚未破产的银行还能继续吸收到存款。

2)投保银行的道德风险。存款保险制度使得银行挤兑现象的威胁不复存在。投保银行在事先知晓存款保险机构将对危机中银行实施救助行为后,银行的风险管理意识有所减弱,在制定经营管理策略时,倾向于高风险投资项目以牟取高收益,这将对银行的投资方向和经营策略产生重大影响,不利于金融市场的稳定。

3)保险机构的道德风险。存款保险机构也是盈利性机构,它们为了获取更多利润,往往会对商业银行的监督放松,纵容银行进行高风险投资,增加了保险机构的潜在风险。

2.逆向选择

在《存款保险条例》第二条中,明确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吸收存款的银行金融机构,应当按照规定投保存款保险。逆向选择问题主要是由自愿参保方式引致的。逆向选择的意思是,在实施存款保险制度时,参保机构常常是那些最有可能发生倒闭或破产的银行,而那些经营相对稳健、资产健全的银行,因具备严格的内控机制不参保,进而形成逆向选择。因此,存款保险制度可能是一把双刃剑。

参考文献:

[1]杜雅静.存款保险制度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思考[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15).

[2]冯宇蕾.我国存款保险制度下存在的道德风险问题研究[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7(02).

[3]丁石汀,李思齐,王傲君.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J].时代金融,2016(08).

[4]俞思琪.探析存款保险制度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9(02).

猜你喜欢

存款保险制度商业银行
2020中国商业银行竞争里评价获奖名单
2019年农商行竞争力评价报告摘要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2018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结果
关于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几点思考
从金融体制改革视角看银行存款保险制度的构建
2016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陪名表
存款保险制度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挑战及对策
存款保险制度对我国居民投资结构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