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6市居民食源性寄生虫病知识知晓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0-12-24张建英孙盼盼侯善兵赵金红陶秀彬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食源性寄生虫病知晓率

刘 欢,张建英,张 铭,孙盼盼,侯善兵,赵金红,陶秀彬

(皖南医学院 1.弋矶山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安徽 芜湖 241001;2.医学影像学院;3.公共基础学院(创新创业学院);4.弋矶山医院护理部;5.护理学院;6.医学寄生虫学教研室,安徽 芜湖 241002)

食源性寄生虫病(Food-borne parasitic disease)指因生食或半生食含有感染期寄生虫的食物而造成人体感染的寄生虫病,目前我国已有报道的食源性寄生虫病多达30种以上[1]。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口味和风味日趋多元化,烹调方式和食物来源也越来越丰富,如生鱼片、醉蟹、醉虾等,使得食源性寄生虫病病例逐年增多,食源性寄生虫病已严重影响我国食品安全和威胁人民健康[2]。安徽省地处长江中下游,温带、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丰富的动、植物种群为寄生虫病的流行提供了优越的自然和地理等条件。长期以来,寄生虫病一直是安徽省重要的一项公共卫生问题[3-4]。近年来安徽省寄生虫病流行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食源性寄生虫感染问题更为突出[5]。本次选择的调查地区具备前文述及的与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相关的因素,且已有相关该病流行的研究及报道[6]。为了解安徽省居民食源性寄生虫病防治知识现状,本课题组于2019年1至2月份开展首次安徽省居民食源性寄生虫病防治知识的调查,旨在为制定安徽省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健康教育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2019年1至2月,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在安徽省选取皖北地区的阜阳、亳州市,皖中地区的合肥市、六安市和皖南地区的芜湖市、马鞍山市作为调查地区,每个调查地区随机抽取2个县(区),每个县(区)随机抽取3个街道/乡镇,每个街道/乡镇随机抽取4个居委会/村;在每个居委会/村中抽取≥10周岁常住居民(居住时间≥6个月/年)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所有调查对象均签订知情同意书,自愿接受本次问卷调查。

1.2 调查内容课题组参考相关文献[7-8]并咨询医学寄生虫学和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专家后,制定统一的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食物中毒史等),食源性寄生虫病知识(10题)及健康教育需求情况。本调查中关于居民食源性寄生虫病的知识题目共10题,均为单项选择题,答对6题及以上即为知晓。居民知晓率=正确答对6题及以上的居民人数/调查总人数×100%。单项问题知晓率=(问题正确回答人数/调查总人数)×100%。

1.3 调查方法调查员以面对面的方式询问或居民自填的方式进行调查。所有调查员均为参加过规范化培训的2015级和2016级影像学院、护理学院的大学本科生担任。调查过程如下:经统一培训的课题调查员说明本研究的目的和问卷填写方式及注意事项,之后由居民自行填写,填写完成后当场回收;在调查过程中,对于文化程度较低或年龄较大等因素造成问卷阅读障碍者,则由调查员询问后协助其填写问卷。问卷填写完成后,调查员现场核查每份问卷是否均按要求填写,有无漏填、错填等。

1.4 质量控制依照本次研究的目的和查阅的相关文献并结合课题组前期的研究成果制定研究方案和调查问卷,正式版调查问卷是在咨询相关专家后确定。本课题组的调查员均经过统一的规范化培训,笔、面试考核合格后方可担任。调查过程中,调查员与调查对象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以取得其配合从而保证问卷填写的有效性,调查中对居民不作任何提示,如实反应调查问卷的结果从而确保问卷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1.5 统计学分析回收的问卷剔除无效问卷后采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实行数据录入并进行逻辑纠错,应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n,%)进行描述;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定性资料的差异性比较行卡方检验,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对食源性寄生虫病知晓情况进行多因素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人口学情况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调查问卷4300份,回收调查问卷4210份,剔除错填、漏填和不符合逻辑的无效问卷125份,回收有效问卷4085份,问卷有效率为97.0%。一般人口学情况见表1。

表1 一般人口学情况表

2.2 食源性寄生虫病知识的知晓率居民食源性寄生虫病知识知晓率为28.2%~66.2%,其中食源性寄生虫病主要治疗药物知晓率最低(28.2%);其次是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寄生器官(29.6%);知晓率最高的是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概念,占66.2%。见表2。

表2 食源性寄生虫病知识知晓率

2.3 不同人口学特征居民食源性寄生虫病知识知晓率比较在本调查中,有1469名居民知晓,知晓率为36.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居民食源性寄生虫病知识知晓率在年龄段、文化程度、户口所在地、是否有亲属在医疗机构工作、是否接受过寄生虫病的健康教育、对食品安全相关新闻关注情况、是否有过食物中毒史、食品卫生满意程度、参与厨房事务频次、对自身健康的在意程度、是否在网上搜索过寄生虫病的知识,在以上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不同特征居民食性寄生虫病知识知晓率比较

表3续表

2.4 居民食源性寄生虫病知识知晓情况logistic回归分析以表2中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为自变量,以食源性寄生虫病知识回答正确题目数是否达到6级以上为因变量(知晓=1,不知晓=0)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逐步回归法(sle=0.05,sls=0.10)。变量赋值见表4。结果显示:文化程度高、有亲属在医疗机构工作、接受过寄生虫病的健康教育、对食品安全相关新闻关注度高、有过食物中毒史、食品卫生满意程度高、对自身健康的在意程度高、网上搜索寄生虫病相关知识是居民食源性寄生虫病知识知晓情况的影响因素,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见表5。

表4 多元logistic回归的主要变量和赋值

表5 居民食源性寄生虫病知识知晓率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5 居民食源性寄生虫病健康教育需求情况本次调查的4085名居民中,3109有食源性寄生虫病健康教育需求,占76.1%。具体见表6。

表6 居民食源性寄生虫病健康教育需求情况

3 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居民的饮食结构和方式日益多样化,加之近年来我国居民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感染率呈不断攀升趋势,由食源性寄生虫病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愈加突出,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在“健康中国”背景下开展居民食源性寄生虫病的知识及其影响因素的横断面研究调查势在必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民生和卫生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安徽省6市居民食源性寄生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36.0%,这与国内相关研究得到的结果有一定的相似性[7],可能与食源性寄生虫病主要在欠发达国家流行有关,在我国却属于被忽视的寄生虫病[9];此外,还可能因为安徽省一直高度重视疟疾、血吸虫病等重点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而食源性寄生虫的防治工作未能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10]。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寄生器官和食源性寄生虫病的临床表现两题的知晓率仅29.6%和30.9%,说明居民对食源性寄生虫病的病原学特征认知水平较低,这与国内同类研究结果一致[11-12],提示需要加大对居民进行食源性寄生虫病防控健康教育的力度,安徽省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相关要求,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人畜食源性寄生虫病抽样调查,与此同时对居民开展食源性寄生虫病预防控制知识的健康教育。此外还可以在省、市县(区)的电视台上播放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食源性寄生虫病健康教育视频,尤其应侧重对食源性寄生虫病病原学知识进行宣传教育,让“舌尖上的寄生虫”走入每一位居民的视野中[13];从而积极有效地推进安徽省食源性寄生虫病防控与健康教育工作。

本次调查显示,文化程度是影响居民食源性寄生虫病知晓率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与张曙光[12]的研究结果一致。这说明文化程度越高的居民,其知识和阅读面较广、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相对较强,平时有较大的可能从书籍、报纸、宣传栏等媒介上学习到食源性寄生虫病相关的知识,并且对食源性寄生虫病相关的知识的理解也较深。提示今后在开展食源性寄生虫病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中,应更多的向文化程度较低的居民倾斜,并且健康教育的手段和形式要通俗易懂,适合广大文化程度较低居民的需要。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亲属在医疗机构工作的居民知晓率较高,与魏选东[7]的研究结果一致;这可能与这些居民会受医疗机构工作亲属的影响,对食源性寄生虫病有所关注并且在获取食源性寄生虫病相关知识的途径方面也较为便利。对食品安全相关报道关注度高的居民知晓率也较高,可能与这类居民有较高的食品卫生意识[7],并且通过关注食品安全相关报道可以获取一定的食源性寄生虫病相关知识。有研究表明,有过食物中毒史的居民食源性寄生虫病知识知晓率相对更高[11];在本研究中,有过食物中毒史居民的知晓率是未有过食物中毒史居民的1.162倍(OR=1.162,95%CI:1.059~1.275)。这可能与有食物中毒史的居民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更高和对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的了解更为深入。对食品卫生满意度好的居民知晓率较高,这可能是因为居民的食品卫生满意度是通过了解大量有关食品卫生有关知识后形成的个体感知,这其中就会了解到与食源性寄生虫病相关的知识。对自身健康在意程度较高的居民知晓率较高,可能与这类居民有较高的食品卫生意识有关[14]。本研究还表明,网上搜索寄生虫病相关知识和接受过寄生虫病健康教育的居民知晓率较高,这可能与这类居民接受到较多的食源性寄生虫病知识有关。因此,在居民中进一步加强食源性寄生虫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和引导居民通过手机关注寄生虫病APP获取食源性寄生虫病知识非常必要。

调查显示,有3109人(76.1%)的居民有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健康教育需求,其中对食源性寄生虫病预防控制的需求最为迫切,掌握该方面知识对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前期预防意义较大,提示寄生虫病相关防治机构应侧重对食源性寄生虫病的预防知识进行宣传教育。健康教育是居民食源性寄生虫病防治工作的重要环节,开展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健康教育时在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危害上应该一步加强。

综上,安徽省6市居民食源性寄生虫病知识知晓率相对较低,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居民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感染风险增加,说明有必要开展食源性寄生虫病知识的健康教育活动。本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1)本研究仅局限于居民食源性寄生虫病知识的横断面调查,以后的研究可以考虑在食源性寄生虫病的行为、态度等方面进行调查。(2)本研究获取样本的范围为安徽省6市(阜阳市、亳州市、合肥市、六安市、芜湖市、马鞍山市),后期可继续扩大样本量对安徽省所用地市开展更深入地研究。

猜你喜欢

食源性寄生虫病知晓率
秋冬季高发食源性疾病的危害与预防
食源性寄生虫病流行趋势与控制策略
论食品安全与食源性疾病的控制
夏季食品安全头号杀手——食源性疾病
肉牛常见三种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防治
社区老年人群早期胃癌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的调查
个性化护理对结核患者肺结核知识知晓率的影响
加州鲈寄生虫病及防控建议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危害
提高糖尿病患者饮食健康教育知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