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寒感冒颗粒挥发油的提取及包合工艺研究
2020-12-24郑广晶赵源慧李亚东崔宪利
吴 萍 ,郑广晶,赵源慧,李亚东,高 嵩,崔宪利,徐 建*
(1.吉林修正药业新药开发有限公司,吉林省中药标准化关键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长春 130103;2.吉林长白山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吉林 白山 134300)
风寒感冒颗粒收载于中成药部颁标准(标准编号:WS-B-0045-89),由麻黄、葛根、紫苏叶、防风、桂枝、白芷、陈皮、苦杏仁、桔梗、甘草、干姜十一味中药组成,具有解表发汗,疏风散寒的功效。方中紫苏叶,防风,白芷含挥发油,且为治疗风寒感冒药物的主要药效成分[1-5],但挥发油性质不稳定,在制剂及贮存过程中易挥散[6],患者服药依从性较差。因此,在增加无糖型规格的同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对紫苏叶,防风、白芷提取的挥发油进行β-环糊精包合工艺研究[7],从而减少挥发油的损失,并可掩盖挥发油的不良气味,提高制剂中挥发油的稳定性[8],为新规格产品的产业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MS205DU 型电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公司);挥发油提取器(北京玻璃仪器厂);ETS-D5型恒温磁力搅拌器(艾卡仪器设备有限公司);DCTQ-10型多功能提取罐(上海达程实验设备有限公司);10L双层玻璃反应斧(沈阳凯威尔实验仪器有限公司);DHG-9070A 型鼓风干燥箱(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1.2 试药 紫苏叶(批号:20180401)、防风(批号:20180305)、白芷(批号:20180116)药材(吉林长白山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均符合2015 年版《中国药典》标准;β-环糊精(批号:180318)辽宁禄泉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乙醇、石油醚均为分析纯;水为纯化水。
2 方法与结果
2.1 挥发油提取工艺 以挥发油提取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浸泡时间、加水量及提取时间对挥发油提取结果的影响[9-12]。紫苏叶为试验号1,防风为试验号2,白芷为试验号3。
2.1.1 不同浸泡时间挥发油提取量 按处方比例称取紫苏叶375 g、防风375 g 及白芷250 g,共3 份,每份加5 倍量水,分别浸泡0 h、1 h、2 h,采用挥发油提取器提取4 h,分别收集挥发油。见表1。结果表明药材经浸泡后,可提高挥发油提取量,且浸泡1 h 与2 h结果无显著差异,故选择最佳浸泡时间为1 h。
2.1.2 不同加水量挥发油提取量 按处方比例称取紫苏叶375 g、防风375 g 及白芷250 g,共3 份,分别加4、5、6 倍量水,浸泡1 h,采用挥发油提取器提取4 h,分别收集挥发油。见表2。结果表明提取时加水量为5倍量时,挥发油量不再增加,故选择最佳加水量为5倍量。
表1 不同浸泡时间挥发油提取量
表2 不同加水量挥发油提取量
2.1.3 不同提取时间挥发油提取量 按处方比例称取紫苏叶375 g、防风375 g 及白芷250 g,加5 倍量水,浸泡1 h,采用挥发油提取器提取6 h,每隔1 h 记录挥发油收集量,见表3。结果表明,当提取时间超过5 h,挥发油收集量不再继续增加,故选择最佳提取时间为5 h。
表3 不同提取时间挥发油提取量
2.1.4 挥发油提取验证试验 采用DC-TQ-10 型多功能提取设备,按最佳挥发油提取工艺进行3 次验证试验,即取紫苏叶、防风及白芷,加5 倍量水,浸泡1 h,水蒸气蒸馏5 h,收集挥发油。见表4。结果表明验证试验挥发油提取结果与最佳工艺基本一致,挥发油提取收率稳定、可行。
表4 挥发油提取验证试验(n =3)
2.2 挥包油包合工艺 为了减少风寒感冒颗粒中挥发性成分的损失,对挥发油进行β-环糊精包合工艺研究,以包合物包得率、包合率的综合评分进行判定[6]。包合率为衡量包合效果的主要指标,包合率越高,挥发油包合效果越好,故作为主要指标,权重系数定为0.8;包得率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在投入量一定的情况下,包得率越高,包合率越高,因而将包得率定为次要目标,权重系数定为0.2。计算公式:包合率=包合物中挥发油量(mL)/(投入挥发油量(mL)×空白回收率)×100%。包得率=包合物质量/(β-环糊精投入量+挥发油投入量)×100%。空白回收率=实际收油量/投入挥发油量×100%。综合评分=(包合率/包合率max)×80%+(包得率/包得率max)×20%
2.2.1 包合方法比较 β-环糊精包合挥发油的常用方法为饱和水溶液法和研磨法[13],故以挥发油包合率和包得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对两种包合方法进行比较。
研磨法:取β-环糊精8 g 于研钵中,加3 倍量水研磨均匀。精密量取挥发油1 mL(挥发油预先用等量乙醇溶解),缓缓加入研钵中,连续研磨3 h 至糊状,用10 mL 水洗,抽滤,40 ℃低温干燥,过80 目筛。饱和水溶液法:取β-环糊精8 g 于锥形瓶中,加10 量倍水,加热溶解,冷却后置于磁力搅拌器上,精密量取挥发油1 mL(挥发油预先用等量乙醇溶解),50℃搅拌3 h,冷却,2~10 ℃冷藏12 h,抽滤,40 ℃低温干燥,过80 目筛。
结果,饱和水溶液法挥发油包合综合评分较高,且饱和水溶液法工艺操作简单,流程短,适合工业化生产,故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挥发油包合物。
2.2.2 因素水平 本研究以β-环糊精的用量、包合转数及包合时间为考察因素[14-16],以挥发油包合率和包得率为考察指标,采用L9(3)4 正交表进行试验,因素及水平见表6。
表6 因素水平表
2.2.3 包合物的制备 取挥发油2 mL共9份。按L9(3)4正交表的要求称取相应量的β-环糊精,加入相当于β-环糊精10 倍量的水,加热溶解,冷却后置于磁力搅拌器上恒温,将挥发油用等比例乙醇溶解后,加入至上述β-环糊精饱和水溶液中,继续恒温搅拌,冷却,用β-环糊精2 倍量的水洗涤,2~10 ℃冷藏12 h,抽滤,40 ℃低温干燥,过80 目筛,即得。
2.2.4 挥发油空白回收率 取挥发油2 mL,置500 mL圆底烧瓶中,加入蒸馏水200 mL,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2204 挥发油测定法(甲法)测定,测得挥发油空白回收率为88%。
2.2.5 挥发油包合率的测定 取干燥后包合物,精密称定,置500 mL 圆底烧瓶中,加入蒸馏水200 mL,按《中国药典》2015 年版四部通则2204 挥发油测定法(甲法)提取挥发油,保持微沸状态,至油量不再增加,收集挥发油,计算包合率。正交试验结果见表7,方差分析结果见表8。
表7 L9(34)正交试验结果
表8 挥发油包合率方差分析表
2.2.6 正交试验结果 结果表明挥发油的包合率和包得率受β-环糊精用量的影响较大,包合温度及包合时间影响较小,最佳的包合工艺为A3B1C2,即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用量比为l:10,包合转数为50 r/min,包合时间为4 h。
2.2.7 验证试验 为验证最佳工艺的可靠性,采用10L双层玻璃反应斧按照确定的包合工艺条件: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用量比为1:10,包合转数为50 r/min,包合时间为4 h 进行3 次平行验证试验,结果见表9。验证试验结果与最佳包合工艺基本一致,表明该工艺稳、可行,重复性较好。
2.2.7 稳定性试验 对包合物进行了高温、高湿试验研究[17-20],结果表明挥发油包合物较未包合挥发油稳定性有显著提高。
表9 挥发油包合验证试验结果(n =3)
2.2.7.1 高温试验 在 60 ℃条件下放置10 天,挥发油包合物在第5 天和第10 天含油量与第0 天含油量比较分别为91.2%和89.7%,挥发油含量呈现下降趋势,但下降缓慢。物理混合物在第5 天和第10 天与第0 天挥发油含量比较分别为32.6%和25.4%,挥发油含量下降明显。
2.2.7.2 高湿试验 在25 ℃于相对湿度92.5%(硝酸钾饱和溶液)条件下放置10 天,挥发油包合物在第5天和第10 天含油量与第0 天含油量比较分别为94.3%和92.8%,挥发油含量下降不明显。物理混合物在第5天和第10 天与第0 天挥发油含量比较分别为63.7%和60.8%,挥发油含量下降较明显。
3 小结
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方法有多种,如溶液法、研磨法、超声法、直接混合法、气-液法、冷冻干燥法、喷雾干燥法等,但上述方法中溶液法和研磨法操作简便,较适于产业化生产,故本试验只对这两种包合方法进行比较,没有对所有包合方法进行考察。预试验中发现包合时挥发油易漂浮在水溶液表面,导致包合不完全,故先将挥发油用适量乙醇溶解,增加挥发油的分散性后再进行包合,使挥发油包合更充分。挥发油包合完成后,因会有少量没被包合的挥发油残留在包合物表面,故需用适量水冲洗除去;2~10 ℃冷藏可降低β-环糊精在水中溶解度,显著提高包合率和包得率。
综上所述,将药材提取挥发油采用β-环糊精包合后,可提高药物中挥发性成分的稳定性,保证疗效,可为风寒感冒颗粒无糖型规格的产业化生产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