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及支架置入的护理体会
2020-12-24杨小丽
杨小丽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人民医院,内蒙古 鄂尔多斯)
0 引言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是部分心脏疾病急性发作的表现,其具体是指冠状动脉供血急剧降低(甚至中断)导致心肌细胞因缺血缺氧发生大面积坏死的情况[1]。该病症作为危重急症死亡率较高,患者预后不佳,复发风险也大。本次研究采用随机对比的方式对患者围手术期常规护理、综合护理对患者治疗的影响进行探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接诊的76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中,男20例,女18例;年龄42~76岁,平均(58.90±5.92)岁;发病时间2~12 h,平均(5.36±2.26)h;心梗位置:下壁合并右室梗死9例,下壁梗死19例,前壁梗死10例。观察组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42~76岁,平均(58.90±5.92)岁;发病时间2~12 h,平均(5.36±2.26)h;心梗位置:下壁合并右室梗死9例,下壁梗死20例,前壁梗死9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梗死位置、发病时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随机对比研究要求,有可比性。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行PTCA及支架置入治疗,且符合手术各项指征;②AMI典型症状胸骨后疼痛,心电图、心动图等检测符合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发布的《ESC 2017版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管理指南》[2],此外超敏肌钙蛋白等心肌相关标志物指标均提示AMI;③患者或家属知情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④患者治疗期间的治疗保存完整。
排除标准:①合并肝肾等其他主要器官功能严重不全;②合并恶性肿瘤;③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④精神、认知功能异常。
1.3 方法
1.3.1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行PTCA及支架置入治疗,患者入室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置入导管,然后注射造影剂,观察患者的梗死位置、严重程度及范围。依据患者的梗死状态选择合适的PTCA术式再置入支架,使动脉狭窄得到扩张,恢复血流灌注。
1.3.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在患者围手术期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患者围手术期行综合护理干预。综合护理干预的主要内容如下。
(1)术前:①相关检测,在患者入院后立即检测患者的血常规、心肌标志物、血型、凝血功能、肝炎、梅毒、艾滋等相关手术指标[3]。②医嘱用药,按照医嘱予以患者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凝药物。③健康宣教,由于患者发病为疾病发作,患者或家属均处于较为恐惧、焦虑等状态,因此护理人员需照顾患者或家属的情绪,向其详细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以及手术治疗的必要性。通过积极耐心的交流,使其对疾病有初步的认识,更加主动地接受治疗[4]。此外还可以介绍以往成功的病例以及医师的资历从而增强患者或家属的治疗信心,更为积极地配合治疗[5]。④备皮,术前做好备皮,范围为脐下至大腿1/3处及右臂、右肩。⑤静脉通道,在患者左上肢、左下肢建立留置静脉通道。在完成术前准备工作后,立即护送患者到导管室进行相关手术治疗。
(2)术中:①患者入室后,帮助患者摆放体位,然后检查静脉通道,监测患者的相关生理指标,予以吸氧。②准备相关急救药品和器械,使其处于随时可调用状态。③按照医嘱予以患者液体输入。④观察患者的状态,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师。⑤使用相关保温措施,减少患者的热量流失,在患者出现低体温时及时报告医师,并立即进行复温[6]。⑥患者手术完成后,将患者送入观察室,完全清醒后送回普通病房。
(3)术后:①一般护理,对患者的相关生理指标进行密切的监测,保持72 h;予以常规吸氧,保持平卧位,期间注意观察患者的基本情况。②患者恢复期间,定时帮助患者翻身及肢体活动,防止静脉血栓。③患者可进食后,予以患者家属相应的饮食建议,使患者的营养供给充分。④在患者可进行简单活动后,嘱患者家属帮助患者进行早期的简单活动。⑤拔除鞘管前,与患者或家属沟通,提前告知拔管时的注意事项,在拔管时注意操作动作;在拔管后立即对穿刺位置进行压迫止血及相应护理。⑥其他并发症的对症护理[7]。⑦患者符合出院要求后,予以患者居家护理建议,使患者的护理干预得以延续,嘱其定期回院复查,配合随访工作。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
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对患者的抑郁、焦虑情况进行评估,两个量表的临界节点分别为53分和51分,得分越高表明抑郁(焦虑)程度越为严重。评估时间为患者术后恢复正常交流后。
对比两组患者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采用我院自制治疗依从性调查表,该表20个关于治疗依从性的条目,得分越高,依从性越高。得分为90~100分为完全依从,得分70~89分为部分依从性,得分20~69分为不依从。治疗总依从率=完全依从率+部分依从率。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患者的计量资料(±s)与计数资料(%),分别应用t、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治疗情况
对照组34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4例患者死亡;观察组37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1例死亡。
2.2 心理状态
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对比( ±s, 分)
2.3 治疗依从性
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 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率对比(n, %)
3 讨论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目前临床治疗AMI中常使用到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Angioplasty, PTCA)及心脏支架置入治疗,通过PTCA及支架置入可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实现心肌的再灌注,从而减少心肌细胞的坏死,将心梗的影响降低,提升患者的抢救效果[8]。PTCA及支架置入治疗AMI的疗效已得到广泛验证,但为了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预后,本次研究对此类患者治疗期间的护理方法进行探讨,以期通过护理、有效的护理干预使患者的治疗效果、恢复效果提升。
本次研究中综合护理涵盖患者的整个围手术期,包括术前、术中、术后,均已专业化的专科护理措施干预AMI患者的治疗,最终使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得到一定提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通过综合护理干预患者手术情况得到一定改善,其手术成功率稍高于常规护理的患者;但在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以及治疗依从率的对比中,接受综合护理干预的患者表现更好,提示通过综合护理干预,有益于患者心理状态的调节,治疗依从性的提升。相关报道指出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治疗依从性,有利于提升患者的恢复效果,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综上所述,对AMI行PTCA及支架置入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