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应用
2020-12-24居峰
居峰
(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常州)
0 引言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指肿瘤直径低于1.0 cm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在临床中较为常见[1]。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该病的患病人数明显增多,已成为内分泌系统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PTMC发病率增长最为快速。当前对此类患者主要选择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包括开放手术与腔镜手术,传统开放手术对患者的创伤较大,治疗效果有限,腔镜手术的安全性更高,疗效更好,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2]。本次研究注重分析腔镜甲状腺手术对患者的影响,详细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符合临床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诊断标准,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男26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为(54.73±5.42)岁,给予开放甲状腺手术;观察组男25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为(54.69±5.61)岁,给予腔镜甲状腺手术。两组基础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患者均知情同意本次研究,我院伦理委员会已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开放甲状腺手术,于患者锁骨处沿皮纹做弧形切口,由上至下翻瓣,切开颈白线,使腺体充分暴露,将患者患侧腺叶切除,对中央区淋巴结进行清扫。观察组给予腔镜甲状腺手术,麻醉生效后,患者取仰卧颈过伸位,将监视器放置于患者头侧,经胸乳晕入路实施手术,在患者胸前左侧胸骨旁做10 mm切口,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和生理盐水混合的“膨胀液”,置入无损伤剥离棒,分离置管隧道,建立气腹,压力为8 mmHg,置入30°腔镜,在患者两侧乳晕内上方做5 mm切口,穿刺5 mm Trocar,使用超声刀分离皮下间隙,在操作空间建立之后,游离颈白线,使甲状腺充分显露,使甲状腺峡部离断,从下至上游离甲状腺患侧叶,对滋养血管进行处理,探查喉返神经,进行中央淋巴结清扫,使用无菌蒸馏水对手术视野进行冲洗,放置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即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拔管时间等。
采用生活质量调查表(QLQ-C30)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越高则代表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将实验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对比
观察组术后指标显著优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QLQ-C30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3 讨论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癌灶直径最长不足1 cm,其镜头表现符合乳头状癌改变的甲状腺恶性肿瘤,此种疾病甲状腺分化程度较高,进展相对较慢,远处转移率较低[3]。近年来,随着人们常规体检的普及,以及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甲状腺微小癌的诊出率逐渐升高。对于此类患者,临床多选择手术方式为患者进行治疗,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常规甲状腺手术与腔镜甲状腺手术,不同的治疗方式具有不同的治疗效果[4]。与腔镜手术相比较,常规的甲状腺手术具有术后瘢痕明显,皮肤感觉障碍以及吞咽不适等弊端,预后较差,导致其在临床的使用范围受到限制。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腔镜甲状腺手术的适应症逐渐扩大到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当前该手术方式已在该疾病的治疗中得到广泛的使用,均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随着该治疗方案的不断完善,该治疗方式受到了众多患者,特别是女性患者的青睐,其最为突出的优点为美容效果理想,改变了传统颈部切口手术的方式,实现了颈部无瘢痕的效果,患者经治疗后其生活质量可得到明显提高,避免术后瘢痕为患者带来的影响[5-6]。胸部切口瘢痕增生可导致患者胸部以及乳腺发生改变,腔镜手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颈部、胸部感觉障碍的发生率[7]。在腔镜甲状腺手术中,因长时间工作的影响,超声刀头的温度较高,可能导致附近组织渗出液温度升高,从而对喉返神经造成损伤,故较为稳妥的方式为在镜下预先游离喉返神经,将其置于安全的区域,之后再使用超声刀对余下的腺体进行分离[8-10]。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对比( ±s)
表2 两组患者QLQ-C30评分对比( ±s, 分)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手术指标优于对照组,提示腔镜手术方式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促使患者能够尽快恢复健康。观察组经治疗后,其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该治疗方式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腔镜甲状腺手术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具有显著疗效,可促使患者尽快康复,值得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