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蚕桑产业 助力脱贫攻坚
—— 记长期奋战在扶贫一线的安徽省农科院研究员范涛
2020-12-24李东平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文/李东平(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2019 年1 月,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省农科院”)收到了岳西县人民政府送来的一封沉甸甸的感谢信,感谢省农科院在岳西县脱贫攻坚中做出的重大贡献。作为省农科院岳西特色农业研究所首任所长、蚕桑产业服务团队负责人,范涛研究员的辛勤付出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一、埋头蚕桑科研,填补家蚕彩色茧丝研发技术国内空白
1983 年,范涛大学毕业来到省农科院蚕桑所工作,从最基层的实验室化验员开始,在桑树高产优质高效栽培研究上一干就是10 余年。他虚心学习,逐渐掌握了桑苗扦插、嫁接、管理等技术,提出了桑树高产优质栽培下桑园施肥技术方案,很快他就从一个蚕桑专业的外行成长为行业内的知名专家。他主持研发的“家蚕彩色茧丝研发技术”达到国内首创、国际先进水平,通过产学研协作,彩色茧生产技术在安徽、江苏等地推广应用,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创新性成果。
长期扎根科研一线,范涛在蚕桑生产领域获得丰硕的科研成果,先后荣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四等奖,金桥工程二等奖等,主持制定国家彩色茧丝鉴定标准1 项,安徽省地方标准4 项,获发明专利10项。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70 余篇,出版专著5 部。
二、做给蚕农看带着蚕农干,特色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依托蚕桑产业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是范涛多年来坚持不懈的一项工作。1986 年3 月,他参加省第一届扶贫队,到阜南苗集驻点半年。1994 年10 月到1997 年7 月,他担任省扶贫开发团团长,赴国家级贫困县岳西开展扶贫工作,其扶贫成效广受好评。
“做给蚕农看,带着蚕农干”是范涛扶贫工作的写照。30 多年来,他平均每年下乡服务三农的时间在60天以上,带领蚕桑服务团队为安徽省精准扶贫作出了重要贡献。位于大别山区的霍山县贫困人口较多,他经常深入该县贫困村,开展各类技术培训,一方面向贫困户集中传授栽桑养蚕技术,一方面深入贫困户家中手把手进行技术指导。下符桥镇庙岗集村村民程克君至今对范涛心存感激。原来程克君一直缺乏养蚕技术,每张蚕种售茧也就60 多斤,质量也不高,卖不上好价钱。一次听了范涛讲的栽桑养蚕技术课,他受益匪浅。之后,范涛又多次到他家对他手把手开展技术指导,使他的养蚕水平大幅提升,如今每张蚕种售茧能达到100 多斤。他逢人就说:“自己能养蚕致富,真的要感谢范所长!”在范涛的指导下,2018 年春,程克君带领4 个贫困户,新栽桑树100 多亩,贫困户参与桑园管理、采叶、养蚕,按工计酬,同时约定养蚕净利润40%归贫困户,参与的贫困户2018 年全部脱贫。为带动更多的群众增收致富,范涛还积极开展蚕桑资源多元化利用研究,通过指导霍山生产彩色茧、桑园套种桑枝竹荪、生产桑枝香菇和桑叶红茶等增加农户收入。
为助力岳西脱贫攻坚,推动当地特色产业发展,省农科院与岳西县人民政府合作成立安徽省农科院岳西特色农业研究所,范涛作为首任所长为岳西的脱贫攻坚和特色产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研究所设蚕桑、蔬菜、经果、中药材、茶叶、生态养殖6 个研究室,省农科院对应组建了6 个专家服务团队,围绕岳西县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开展科技攻关,为岳西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近年来,在岳西特色农业研究所专家服务团队的努力下,岳西特色产业发展和扶贫成效显著,岳西县先后荣获“中国名茶之乡”“中国高山茭白之乡”称号;“岳西茭白”扶贫案例入选全国产业扶贫十大典型案例。目前,岳西县有桑园面积7.5 万亩,蚕桑生产规模连续11 年位居全省第一。2019 年4 月18 日,岳西县被中国蚕学会授予“中国蚕桑之乡”称号,成为我国中部地区首个获得此项称号的蚕桑大县。
三、论文写在“桑园”里,用科技支撑蚕桑产业转型升级
30 多年的科研实践,范涛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然而对他来说,最引以为荣的不是那些发表的纸质论文,而是这些年指导蚕桑产业转型升级取得的成绩。拿范涛的话说,那是“发表在桑园里的论文”。
彩色茧是范涛倾注心血最多的科研成果之一。该成果2019 年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彩色茧生产技术在全国20 多个省市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近年来,为把彩色茧的生产技术成功转化,支撑岳西蚕桑产业转型升级,他经常往返于合肥与岳西之间。2018 年春季,岳西县毛尖山、温泉、店前、来榜等4 个乡镇进行彩色茧蚕种试养,蚕种由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无偿提供,彩色茧由联丰制丝公司收购加工。在范涛带领的科研团队的持续支持下,2018 年,天然彩茧饲养在岳西取得成功,天然金黄色彩色绸也在岳西长宁织绸公司试织成功。
创新推广养蚕新模式。改变传统栽桑养蚕模式,采取草本化植桑、机械化收获、规模化养蚕将是今后蚕桑产业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2017 年秋,岳西联丰制丝有限公司开展了此项技术的探索。范涛利用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优势,帮助企业对接联系苗木、苗种、机械、技术等,使该企业在2018 年春完成了1100 多亩桑树栽种计划,同时邀请专家对条桑收割机械进行攻关改进,桑树草本化种植、工厂化养蚕新模式试验获得成功。
积极推进蚕桑资源多元化循环利用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作为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合肥综合试验站站长,范涛带领团队成员及示范县蚕桑科技工作者紧紧围绕蚕桑资源多元化循环利用技术研发与应用,高效专用多元化蚕品种的研发、选育与示范,规模化养蚕生产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高效生态多元化桑品种研发、选育与示范等方面进行科研攻关,以推进蚕桑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近年来,范涛主持完成的“蚕桑资源综合利用技术集成及推广应用”项目成果在安徽主要蚕区推广,新增经济效益超过6 亿元,为精准扶贫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蚕桑资源综合利用领域,率先建立桑叶颗粒红茶和桑枝黑木耳的生产技术和工艺流程,创制桑叶颗粒红茶、高香桑叶茶等6 种新产品,研制富钙、硒和野尻霉素(DNJ)的桑枝黑木耳;创建家蚕抗菌肽生产技术体系,并创新利用其作为畜禽饲料,有效减少抗生素在畜禽养殖业上的应用,有助于畜禽的健康养殖;结合安徽省优势特色资源,建立“桑—禽”“桑—中药材”等新型种养模式和“科研—企业—合作社—农户”一体化推广经营模式,有力推动了蚕桑产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