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郭维琴教授益气泻肺利水方联合陈虹樑教授指尖易筋疗法进行心力衰竭心脏康复学术探讨

2020-12-24邓乃哲徐焕苓张九菊相海燕韩庆龙刘芮成李佳桐赵沙沙陈虹樑赵勇戴雁彦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35期
关键词:利水三焦肺气

邓乃哲,徐焕苓,张九菊,相海燕,韩庆龙,刘芮成,李佳桐,赵沙沙,陈虹樑,赵勇,戴雁彦

(1.河北省大城县中医医院 治未病科,河北 大城;2.指尖易筋疗法创始人 (Nctural Therapy O.T.M.Inc);3.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心内科,北京)

1 背景概述

郭维琴教授是国医名师,国家级名老中医,著名中医心血管专家郭士魁教授之女,原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院长。在国内最早提出“气虚血瘀,阳虚水泛”为心力衰竭基本病机。善于益气活血法从脾胃三焦脉络和双心理论来治疗冠心病。益气通脉汤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支架术后的特色有效方剂,益气泻肺利水方是治疗心力衰竭的著名方剂。

陈虹樑教授是美籍华人著名中医教授,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肿瘤经方治疗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陈虹樑指尖易筋疗法是陈虹樑教授自己总结中医经典和临床经验而创立的一套独特有效的纯自然疗法。是属于中医推拿的一种以指尖为治疗方式,以膜络为理论基础,从三焦论治,通过解穴道而通达人体气、血、水三道,进而达到较好的调整修复脏腑功能的目的,可以心身同调的治疗手段。

2 从病因病机论述

心衰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心脉“气力衰竭”,心体受损,心阳鼓动无力,血液循行不畅,不能濡养周身,逐渐引起脏腑功能失调,甚至脏腑功能衰竭的一类危重症候群。临床上以心悸怔忡、喘促、水肿、瘀血、尿少等为主要表现。

郭维琴教授在国内最早提出“气虚血瘀,阳虚水泛”为心力衰竭基本病机。病性:本虚标实;病位:心,与肺脾肝肾相关。治则:益气活血,温阳利水。方药:益气泻肺利水方。郭老认为心气虚是发病之本,《素问平人气象论》言“脏真通于心,心藏血脉之气”;《素问痿论篇》云:“心主身之血脉”。气虚血瘀为基本病理变化,心气虚是通过“气帅血”功能减弱导致血瘀证,现代医学手段证实血瘀证是心气虚患者普遍存在的标证[1]。制方:党参,生黄芪;桑白皮,葶苈子,车前子;桂枝,葛根;丹参,红花;泽兰,泽泻;猪苓,茯苓;加减应用鸡血藤,莪术;黄精,酒萸肉;连翘,菟丝子等。

陈虹樑教授指出心力衰竭是阳虚造成,阳气不足则阴血不生,在生理上阳气是化生之本。病理上,较之阴精,阳气更易受损。最为重要的是心肺同居上焦,肺主气,辅心而行血脉,气不煦则血不濡,气不顺则心哀,气滞则心伤,肺气的宣通,气虚则血行失畅,而瘀阻水道,三焦气化不行,发为紫绀及脚部水肿。“肺朝百脉”并非空穴来风,不仅心脏要靠肺气的濡养,此处上焦亦正是与心肺之气血“雾”化后将对体内产生一个“相濡”的作用。而且三焦也必须靠肺的精气的运化重新对元气补充。《诸病源候论·上气鸣息侯》云:“肺主于气,邪乘于肺则肺胀,胀则肺管不利,不利则气道涩,故上气喘逆鸣息不通”。肺气之堵,会让心脏失去循环功能而亡[2]。

3 技术联合理论基础

郭维琴教授从三焦气血脉络分析,《素问·灵兰秘典论》:“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遍布在人体胸腔及腹腔,是气血、津液运行至五脏六腑的途径。三焦通畅,则水液及气机运行顺畅无阻;相反便会引起气化功能失调,影响各个脏腑间的调节机能,导致各个相关脏腑的病变。

郭老认为心衰病位在心涉五脏,心脾关系最重要,病机以心气虚为本,而脾胃运化受损与其密切相关;病机以痰瘀饮为标,心脾功能失调为其重要因素。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运化水谷精微以营养五脏。心属火,脾属土,心脾乃母子关系,故在心衰的病理演变中,脾与心的关系最为密切。脾胃虚弱,则气血生化无源,心气亏虚。心气为人之精气,血由心气推动,心气的充沛则赖于脾胃的功能正常。脾胃升降失常,则气机阻滞,则脉道不利,心气鼓动力弱,心气推动血脉。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脾脏清阳之气主升,脾气一升,则心气鼓动有力,气血运行。心脾功能失调是心衰之标-痰饮“瘀血”产生的重要因素。心主血脉,心气不足,则推动无力,气血凝滞,血脉不通,而发为瘀血。脾主运化,脾失健运,水湿停聚,痰饮内生[3]。

陈虹樑教授以膜络从三焦论治来分析人体系统,可以让我们有比较清楚的认识。“膜”与“络”是一个相互依赖,生存和运作的关系,因为它的构架作用是气血津液输泄的重要通道,膜是络的支架,是络的功能最初形成人体生命的实体之一,隶属于络,也是人体气血向实体的转化的一种现象,主要功能为输送津液,但不能代替络的功能。络主要对人体的气血调节、输布起主要作用。并且上焦的雾化作用,则必须由膜络的作用完成。所以膜络一旦出现问题,发生粘连,比造成气血受阻,如没有及时发现处理,瘀堵之症会日加严重,最终造成组织的病变。

三焦对于中医各种疗法运用时的思考相当重要,也是益气泻肺利水方治疗和指尖易筋疗法诊断的重点。

(1)上焦:上焦在相火的温煦下,如雾露般的状态,所以《灵枢·营卫生会》又形象的概括为“上焦如雾”,形容上焦心肺敷布气血,犹如雾露弥漫之状,有灌溉并滋养全身脏腑组织的作用。

(2)中焦:中焦脾胃在相火的温煦下能腐熟、吸收、运化水谷精微物质,进而化生气血,所以《灵枢·营卫生会》说:“中焦……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这个被概括为“中焦如沤”“沤”,有浸泡、腐熟、蒸化的意思,犹如发酵的状态。三焦为一大腑,其气机升降之通道受阻定产生“沤”的运化发生问题。并且这种“沤”的运化必须由膜络之渠道传送,而膜是协助络之进行水湿气化的“道隧”。如肠胃内外壁夹层的空间,正是上焦“雾”化后的状态,由孙络向内壁输送的一种功能性表现。所以不管是通往任何一个脏腑,任何一个经脉,气血都以膜络架构的存在发挥作用。当三焦任何一个发生症状,大腑将无法循环而得以补充脏腑之气而发生病症。

(3)下焦:下焦大肠、肾与膀胱在相火的温煦下能出大小便,济泌别汁,分化清浊,犹如川渎注下,所以被概括为“下焦如渎”。当下焦与带脉、大肠气不能相和,作用不协调,也正是一种当元气大量消耗,却又得不到其他脏腑所属之气的及时补充,就会更为衰弱,反过来又使三焦和带脉不能进行中和的运化,这种循环现象受阻,就发生了无力“渎”的症状。

三焦虽有分工,但环环相扣,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并且三焦并非仅为“三”,古语之含义为“多”。在它们的互为运作中,下焦因堵而无法排除残渣之物,而致邪气反冲。中焦又因此反冲而使脾胃输送水谷之精受困。在此双困之下,上焦之如“雾”的功能不但会因此受阻,而且严重遏制了肺气的流通

4 共同靶点之:肺

肺在水代谢中的作用,即通过肺气的肃降作用,使三焦水道通调,水液得以下输至膀胱;同时又通过肺气的宣发作用,以三焦为通道将津液布散于周身。可见,肺脏的宣发与肃降功能健旺对三焦功能的发挥起到关键作用,进而对气与津液的正常运行起到保证作用。临床上也多涉及到肺、肾两脏。心肾肝肺位于四旁,脾胃斡旋气机居中。脾肺为母子之脏,母病及子,肺失于肃降治节之功,通调水道不利,水津不布,痰水内结,则可遏伤心阳,阻塞心气,临床上多见于心衰的早期。“土能制水”,肾精又靠后天之精的不断补充,故脾胃不健,运化无权,久之可波及到肾,不但加重了原来的病情,又可产生新的病变,临床上多见于心衰的后期。

郭维琴教授常用桑白皮、葶苈子等泻肺利水中药。亦根据病情常用麦冬、石斛等品滋阴活血利水。陈虹樑教授指尖取中府穴,经属手太阴肺经穴,能清宣肺气,泻胸中热邪。亦根据病情,指颤法应用于三阴交、孔最等穴滋补肺肾之阴,调达气血。

5 从治疗方药和穴位分析

5.1 郭维琴教授益气泻肺利水方对于三焦和气血脉络应用多法

(1)益气活血法:党参与黄芪,相须相使,增强补气培元之功,补脾益肺,增强卫外之功,元气足,从而五脏得以给养,心气得以充足,气血运行通畅,通则不痛,荣则不痛。参、芪相须配伍“气行则血行”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丹参与红花,丹参功同四物,益气活血,清心安神。红花辛散,活血通经,化瘀止痛。鬼箭羽:《本经逢原》言:“鬼箭,专散恶血”。《药性论》又言其有:“破陈血”之功。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以及心系疾病的“瘀血”证,均非“一日之寒”,以破瘀除浊的鬼箭羽,其散恶血、破陈血进一步加强了丹参、红花活血通络作用。当归川芎养血活血;特色用药鸡血藤、海风藤善活血通络,从络病入手,且祛风通络,一效多能,对膜络阻塞治疗至关重要。

(2)泄肺利水法:《血证论》治水即以治血,治血即以治水。张景岳:“凡治肿着,必先治水”。桑白皮泄肺,葶苈子,车前子利水;茯苓猪苓健脾利水不伤阴,泽兰活血利水,泽泻利水渗湿。

(3)祛湿逐痰,活血破瘀通痹:痰浊壅塞于膜络,并与血搏结,阻塞脉络,常用瓜蒌、薤白、半夏、陈皮、胆南星等祛痰,并用三棱、莪术、桃仁、山甲、水蛭等活血破瘀。

(4)理气调肝:心气虚,多有气滞血瘀,血脉瘀阻,宜应用理气药,且理气药有助于活血利水效果。以郁金、枳壳、青皮、片姜黄疏肝理气,并善用白芍赤芍养肝柔肝,滋阴活血。

(5)补肾温阳法:桂枝白术仙灵脾酒萸肉温阳。

5.2 陈虹樑教授指尖易筋疗法的核心基础用穴“一府三门”

“一府”:中府穴;经属:属手太阴肺经穴。中府在古语中另有一层意思,有专管一方之职要之责,虽肺朝百脉,故中府在此之专职要领会。此穴能清宣肺气,泻胸中热邪。配幽门、极泉及揉胸骨之任脉,治心脏疾病和解除淋巴堵塞。

“三门”:(1)幽门穴,经属:幽门穴是足少阴肾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亦属奇经八脉中冲脉交会穴。穴位阐释:幽者,隐也。顾名思义,其穴为阴暗、潮湿、隐藏之处,且位处四面挤压之地带,受制于肋间肌与胸膜之影响,此穴易堵、易瘀而致脾肾水不调、肺气不降。此穴是解除心脏病之要穴之一。(2)期门穴,经属:属足厥阴肝经穴,肝之募穴。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穴位阐释:期门穴,指天之中部的水湿之气由此输入肝经。集中后,冲击肝、脾。本穴为肝经的最上一穴,由于下部的章门穴无物外传而使本穴处于气血物质的空虚状,本穴作为肝经募穴,尽管其穴内气血空虚,但却募集不到气血物质,唯有期望等待,故名期门。其气血物质为散行于天之中部的湿热水气。其运行由穴外进入穴内后循肝经下行,因此此穴之重点为排毒作用。功能为募集天之中部的水湿风气。与中府、幽门遥向呼应。协肺气下降,排肝胆之积毒,是解肝郁之要穴。(3)章门穴,经属:此穴属足厥阴肝经经脉。《千金方》云:“主饮食不化,入腹不出,热中不嗜食,若吞而闻食臭,伤饱,身黄,痛羸瘦”。《图翼》云:“主治两胁积气如卵石,膨胀肠鸣,食不仅经,胸胁痛”。如心胸郁闷、烦热、口干、面黄肌瘦、身体虚弱、全身无力。

6 特色对药与对穴

6.1 郭维琴应用对药:连翘与菟丝子

菟丝子在《本草拾遗》:“主治冷气风痹,开胃下食去腹胀,久服明目”。《大明日华本草》“补五劳七伤,治鬼交泄精、尿血、润心肺”。连翘在甄权的《药性论》:通利五淋,小便不通,除心家客热”。《大明日华本草》:“通小肠,排脓,治疮疖,止痛,通月经”。李杲云:“散诸经血结气聚,消肿”。朱震亨云:“泻心火,除脾胃湿热,治中部血证,以为使”。

连翘菟丝子连用经研究表明可以改善心力衰竭的心肌重塑,增强免疫功能,补肾益精、解毒清热[4]。

6.2 陈虹樑应用对穴:幽门与中府

中府穴经属手太阴肺经穴,此穴能清宣肺气,泻胸中热邪。

幽门穴经属是足少阴肾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亦属奇经八脉中冲脉交会穴。位处四面挤压之地带,受制于肋间肌与胸膜之影响,此穴易堵、易瘀而致脾肾水不调、肺气不降。

幽门配中府可以治心脏疾病和解除淋巴堵塞,调肾水降肺气,以使正气注于胸中,供应心之所需,改善心之所求。

双心治疗:患者焦虑抑郁,郭老常用珍珠粉、龙骨、牡蛎、枣仁、茯神、玫瑰花、郁金、合欢皮、夜交藤等治疗。

指尖施法中,患者如情绪不稳,平卧后在操作其他穴之前,可嘱其合目,先按此穴,缓缓揉动,能起安神平脉之作用。

郭维琴教授在双心治疗中亦采用薄荷、葛根、川楝子、青皮等调肝气,陈虹樑教授亦采用拨日月、期门、气冲、大包,推松肋骨、髋骨以使气机转换调畅。

我们在临床治疗中,加用了古筝乐曲《梦江南》,起到安神沉心静气作用,对于医生和患者均有调整作用。

7 小结

邓乃哲团队采用郭维琴教授益气通脉汤及益气泻肺利水方联合陈虹樑教授指尖易筋疗法在新靶点中以膜络理论为基础从三焦论治对气血脉络治疗进行心力衰竭的双心心脏康复,收获非常好的疗效,值得进一步从科研角度总结评价和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利水三焦肺气
处暑
——保养肺气 春捂秋冻
人到中年补肺气
人到中年补肺气
亥时调“三焦”,养生效果好
调肺气先要通鼻窍
复方葶苈子汤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经验
翻掌上托,通调三焦
翻掌上托,通调三焦
翻掌上托,通调三焦
浅谈茯苓在宠物临床上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