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康复干预和社会回归
2020-12-24刘娜张成顺
刘娜,张成顺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人民医院 血液内科,新疆 库尔勒)
0 引言
疾病的发生与人们生活水平、生活方式的提高息息相关,要控制某一疾病的发生,不单单是对于疾病本身的认知,更重要的是了解此类疾病的发生机制和患者的心理因素,进而从根本上控制,对于血液透析的患者来说,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抑郁、焦虑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预后效果和社会回归,因此说,在血液透析的过程中,心理康复显得尤为重要[1]。
1 心理因素对于疾病康复的影响
近年来,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越来越多,透析等血液净化治疗所需高额费用通常将使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逐渐加重,使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感到自己的生活依赖于自己无法控制的因素,这种心理状态常常给患者带来个人的无助感,从而引发心理问题的出现,导致病情恶化。一个良好的心态对于疾病的预后有良好的促进和康复的作用,心理干预疗法在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促进疾病的康复,延缓病情的发展,减少患者的痛苦,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2]。
2 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康复的影响因素
2.1 疾病因素
因肾功能损害通常难以痊愈,因此当患者了解治疗效果后,可能出现绝望、恐惧等情绪,严重打击患者的治疗积极性与依从性,使整体治疗效果下降,进一步影响患者对于治疗的信心,形成恶性循环。
2.2 经济因素
经济负担较重比较为常见,患者甚至常常间断血液透析,导致透析不充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昂贵的血液透析费用使血液透析患者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认为自己是家庭的负担、累赘。
2.3 社会支持
由于患者实施血液透析,将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工作,社会若未给予积极的支持与帮助,可能导致患者感到无助与不安,逐渐影响其治疗积极性,产生心理问题。
2.4 自身形象
在内瘘未成熟期间,血液透析患者需颈内静脉置中心静脉导管(或股静脉置管)得以维持透析,通常,实施长期透析的患者将逐渐出现身体萎缩、水肿、皮肤泛白、脱屑、头发脱落等变化,严重影响患者的形象美观,从而导致患者出现自卑、烦躁等情绪,并影响患者自信心,减少外出等活动,进一步使患者抑郁情绪加剧。
2.5 治疗因素
长期实施血液透析治疗,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内瘘等并发症,使患者承受反复痛苦的折磨,并且影响患者对于治疗的积极性以及依从性,使其对治疗效果逐渐产生怀疑心理,影响后续治疗的效果。
3 心理康复干预护理措施
3.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理人员是血液透析患者的重要参与者与指导者,通过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提升其职业素养与心理素质,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与效率,使患者感受到更为专业的护理,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程度。护士在进行工作时,应当保持认真、严肃的工作态度,确保护理工作严谨、完善的开展,严格遵守护理流程与工作制度。此外,加强护理人员的服务理念亦是较为重要的关键。患者在接受治疗与护理时,其通常较为被动,并且安全感较低,需要得到具有较高针对性与可靠性的护理。因此,加强护理人员主动性,增加与患者的沟通交流,拉近护患关系,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程度。通过语言鼓励,主动给予针对性护理等方式,可有效改善患者对于治疗的态度与积极性,使患者在治疗与护理过程中,愿意接受护理人员的安排进行治疗,提升治疗与护理效果。
3.2 做好治疗解释工作
在患者实施透析治疗前,给予患者简单的健康知识讲解,主要关于透析治疗的方法、效果、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等,并给予患者简单的心理辅导,做好患者的心理准备工作,使患者了解透析治疗的必要性,使其做好相应准备。在患者实施穿刺过程中,增加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尽量分散患者注意力,并通过行动、语言鼓励等方式缓解患者疼痛,避免出现透析失败情况。加强与患者沟通,鼓励患者与护理人员进行主动交流,使其将内心负面情绪进行释放,尽量消除患者内心负面情绪,并注意做好透析治疗的护理工作,增加患者的舒适度,提升其对透析治疗的接受程度。
3.3 做好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
主动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患者详细情况,指导家属与患者的互动,并鼓励其与护理人员一同实施护理,使患者感受到自身受到关注,提高其对透析治疗的主动性。由于慢性肾功衰竭患者需长时间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家庭将会承担较大负担,并可能因此影响生活质量等,使患者背负较重的心理负担,导致患者出现不安、自卑、抑郁等负面情绪,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应当劝导患者家属,增加与患者的沟通,消除其此类心理情绪,鼓励患者继续治疗,并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使其感到舒适,增加治疗的积极性与依从性,减轻患者社会不适感。
3.4 做好健康知识宣教。
对血液透析病人实行责任护士宣教制度,通过健康知识手册的发放、口头传授等方式,使患者正确系统地了解血液透析。通过详细讲解,使患者了解到自身饮食的控制必要性、身体指标的控制、发生内瘘时对自身的保护等知识,增加患者对于疾病与血液透析的了解程度,并对于血液透析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有一定的心理准备。血液透析患者因缺少对血液透析治疗的了解与认识,则有较大可能出现不安、恐惧等负面情绪,并可能影响到血液透析治疗的进行。因此,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通过口头传授、图片讲解、视频讲解等方法,使患者了解到血液透析的治疗方法,以及血液透析的治疗效果、作用等,消除患者对于血液透析治疗的恐惧感、不安感,并鼓励患者积极进行透析治疗,例举成功治疗案例,使患者了解,成功治疗后,可回归社会,从事较为简单工作,增加家庭收入,减轻负担。
3.5 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回归社会
主动给予患者心理护理,消除内心负面情绪,增加治疗积极性,并鼓励患者做好回归社会的准备,并提供多种帮助,如满足心理需求、尽量满足合理的生理需求、提供回归社会建议等。同时组织建立病友讨论小组,增加患者间的沟通交流,通过交友,提高患者与他人的沟通交流能力,为后续回归社会做准备。通过使患者增加与他人的沟通交流,还可改善患者心理情绪,改善其性格,并不断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加患者的归属感,更好地融入肾友大家庭,从而不再惧怕透析。对于病情相对较为稳定的患者,应当尽量鼓励患者尽早从事工作,通过工作使患者感受到自身价值,并改善其内心心理状况,缓解家庭压力。
4 小结
心理护理要渗透到日常护理之中,护士与患者的语言交流、沟通要贯穿在血液透析的全过程中。护理人员应重视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状况,分析患者发生心理改变的因素,根据此为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改善其心理状况,提高治疗积极性与依从性,提升疗效,促进患者恢复[3]。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使其能够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并在其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社会履行职责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对促进其最大程度地回归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