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完善创新机制 促进农民增收

2020-12-24

中国农业会计 2020年6期
关键词:净收入农民收入供给

孙 良 张 颖

收入是衡量农民贫困与否的关键性指标。国家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实际出发,作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民收入也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关注的“三农”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农民收入能否持续增加,是检验脱贫成果是否稳定巩固长效的关键,在今后接续推进减贫工作中,持续增收同样是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好政策促进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攀升

随着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不断推进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生产积极性,各种产业竞相发展,收入水平不断攀升,促进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助推了脱贫攻坚进程。2000年以来,黑龙江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0年的2 148元增长到2019年的14 982元,年均增长8.7%,增幅高于全国1.1个百分点。在“十五”、“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幅度分别为7.0%、9.5%和12.9%,增长幅度不断加大。进入“十三五”以来,农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8%,增速有所放缓。从收入结构看,2000年农民收入中,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以下简称“四项”收入)占比分别为15.8%、79.2%、2.7%、2.3%;2015年农民收入中,“四项”收入占比分别为20.3%、63.5%、4.7%、11.5%;2018年农民收入中,“四项”收入占比分别为21.8%、51.1%、4.9%、22.2%。从“四项”收入占比变化情况看,转移净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比重逐步增大,经营净收入在“十五”、“十一五”、“十二五”期间比重逐步增大,“十三五”以来大幅缩减,收入的增加主要来自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经调研和数据对比分析,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因素主要体现在:一是随着国家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和农民工综合素质的提高,不同程度地实现了充分就业意愿;随着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的不断提升,农村产业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或在本地务工,工资性收入持续增加。二是国家各项社会保障、各种补贴等转移支付增长较快,促使农民转移净收入持续增长。三是受粮食收储政策价格因素影响,主要农作物产品国家全面敞开收购,且价格不断攀升,黑龙江省农业生产发挥耕地资源优势,调整种植业结构,粮食产量不断增加,生产经营收入不断提升;近年来粮食收储政策价格回落,生产成本不断增加,同样在经营净收入上也得以体现。四是利用不同区位优势,根据市场需求,发展设施农业,生产经营效益不断提升,促进了农民收入增加。

国家农业利好政策不仅为农民收入不断增加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农村扶贫脱贫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十三五”以来,贫困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均高于全省农民增长水平,对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农民持续增收呈现新特点

(一)农民收入增长贡献结构变化较大。工资性收入变化:从分析期内收入增长贡献看,全省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近十余年来始终保持一定比率且近年有增大趋势,但近年和全国农民收入相比仍低15个百分点左右。转移净收入变化:在“十五”、“十一五”、“十二五”期间,转移净收入保持10余个百分点的贡献率,进入“十三五”以来,贡献率达到60%以上;人均耕地多的垦区转移净收入贡献率,在“十三五“以来更是达到70%以上。经营净收入变化:在“十五”、“十一五”、“十二五”期间,经营净收入贡献率始终保持在60%左右,进入“十三五“以来,经营净收入几乎没有什么变化,黑龙江垦区增长贡献率也仅是个位数,这足以说明近年全省农民经营收入主要体现在种植业收入,收入的增加主要体现在各种补贴上,从而导致经营净收入没有变化,转移净收入大幅增加。

(二)农民收入增长支撑能力相对减弱。 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收入在全国排名由原来10名左右,降至2018年的17名,比较分析主要原因是经营净收入增长支撑乏力,工资性收入增长贡献占比较弱。收入变化成因主要体现在:一是受粮食收储政策调整影响,粮食价格下滑,生产成本攀升,利润空间降低,农产品生产经营收入增长预期下降,收入增加主要来自各种补贴。二是畜牧养殖业经营受市场需求、规模化、专业化等方面因素影响,综合效益不高。三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程度低、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不高,需进一步强化“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推进产业发展,促进就地就业。四是在推进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农民工就业与用工单位需求匹配度低,工资性收入持续增长乏力。五是种植业结构调整难度大。受种植业生产规模、产品市场需求和其他综合生产服务等方面条件影响,加之全省地处高寒地区,大宗农产品生产受限多、成本高,种植业结构调整难度大。

(三)农产品市场对接能力不强。 一是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发展主要矛盾也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不平衡,明显表现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结构性供给不足并存,农业发展进入了新时期,需要主动对接市场。二是粮食国内外价格倒挂,粮食收储政策发生变化,对拥有2亿多亩农作物播种面积的农业大省,综合深加工能力弱,地处边疆省份距内陆经济发达地区跨度大,资源性产品对接市场能力不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支撑力不足。

三、创新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发生了较大变化,结构性过剩替代总量不足,现实需要必须进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发展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提高有效供给和发展质量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展路径,必须围绕市场需求变化,坚持新的发展理念来创新发展,走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建立稳定持续农民增收渠道。

(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优化种养业结构。结合各地发展实际,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稳定扩大优质高效作物种植面积,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扩大特色作物种植面积,并注重对产业产品提档升级。通过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生产适销对路产品,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发挥资源优势,以“两牛一猪”作为畜牧业发展重点,走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产业化发展之路。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林业经济、林下经济。适应现代消费需求,注重发展特色产业,调整优化农业发展结构。

(二)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以增效增收为目的,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支撑,提升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水平,积极发展资源性农产品加工和流通,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提高农业生产整体效益,让农民在更多环节分享收益和增加收入。鼓励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园”、“示范园”等,为农业生产、加工、物流、服务等融合发展提供载体,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多方促进农民增收。

(三)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之路,生产供给绿色有机安全食品。 现代消费者对农产品供给最为关切的是吃得安全与健康,农产品的竞争力也更多地体现在安全放心层面。一是注重发挥水绿、天蓝和黑土等区域资源优势,将安全、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供给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农产品生产全过程监管,对所有农产品可进行质量追溯。二是结合当地区位优势与资源条件,生产最适宜当地优质产品,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主导产品和地域特色品牌,将区域资源优势变成产品优势和竞争优势。三是积极推进绿色生产方式,发展绿色高效生态种养模式,实现农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全面提高产出效益。

(四)坚持创新,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以科技与体制机制创新为手段,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释放各种资源要素潜力,围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创新发展,形成更加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生产供给体系。一是积极运用现代科技发展成果,调整农业发展科技创新方向重点,大力开发推广绿色高效种养技术,运用人工智能等新的信息技术,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方式,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二是创新体制机制,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鼓励农民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联合托管等方式,让农户融入农业发展产业链,发展多形式规模经营,并在发展中不断完善产业化经营链条中各主体利益联结机制。三是从政策资金层面,积极推动鼓励支持科研人员、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等,尽快全面融入到乡村振兴发展中,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创业,在人才使用组织形式上创新,在生产方式上创新,在利益联结机制上创新,在营销过程中创新,展示新业态、新模式,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创新引领发展。

四、创新发展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注重保护农民发展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 市场需要变化与有效供给匹配存在不确定性,预示着市场存在风险。要充分调动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要注重有效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不断学习提高对市场研判驾驭能力,让农民更多参加各种专业合作组织,携众智聚民力在创新发展中应对市场变化需求,生产适销对路产品,避免丰产不丰收,挫伤农民发展生产积极主动性。

(二)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保垒作用。 组织提高农民掌握实用技术等综合素质,提升农民与现代农业发展相匹配能力。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既不包办代替,也不袖手旁观,强化政策引导和服务支持,提升农民自我发展内生动力。注意培育和总结推广创新发展先进典型,善用典型引路,助推创新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三)充分认识创新发展的复杂艰巨性。 创新发展实质是追求高质量发展,综合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可能一躇而就,需要在发展中不断完善提高。现在结构性过剩导致农产品销售竞争异常激烈,产得好不一定卖得好,农业生产总体效益不高,城镇化发展又加速了农村实用人才流失,要充分认识创新发展的复杂艰巨性。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之路不会是简简单单就能完成的任务,要积极面对创新发展中的困难与挑战,确保农民持续增收。

(四)在创新发展中强化带动贫困群众增收。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全社会共同努力奋斗的目标,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解决相对贫困,是在脱贫攻坚后接续减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重大问题。在创新发展中创新扶贫带贫机制,逐步建立健全贫困群众稳定脱贫防止返贫的长效机制,进一步确保小康路上不落一人,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发展。

猜你喜欢

净收入农民收入供给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陕西农民收入:一路爬坡过坎
收入结构更加优化 城乡差距逐步缩小 “十三五”期间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人在干什么?增收不单靠出门打工——搬迁后农民收入来源报告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三字经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