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财务共享模式的管理会计优化思考
2020-12-24张涛
张 涛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规模庞大的集团公司、跨国企业不断涌现,为规避财务分散管理带来的资源闲置和低效率问题,财务共享中心成为许多企业新的选择之一。通过财务共享中心建设,部分财务人员能够专注基础核算和报表编制工作,其他财务人员能够将精力用在公司核心业务上,从繁琐的核算工作中解脱出来,为公司业务部门和公司决策层提供高质量的财务决策支持。伴随着财务共享模式的日臻完善,企业日益重视财务工作的管理职能,并开始强化管理会计在支持生产经营决策方面的作用,注重财务管理职能的重塑。因此,为提升企业综合竞争能力,实现财务共享模式的建设初衷,必须同步推进管理会计的优化,最终完成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成功转型,全面满足企业发展战略需要。
一、财务共享及管理会计的概念
财务共享属于财务会计范畴,是在系统梳理集团公司财务工作流程的基础上,分离整合可共享的业务内容,依托信息系统技术,以财务共享中心的形式,对会计核算、资金结算及报表填报业务实现集中、统一、标准化处理,以解决企业财务职能建设中重复投入问题。财务共享模式的推广,也将带来对传统财务工作界面、财务工作方法的优化,显著提升财务管理的专业化、标准化、系统化,为企业管理变革带来新机遇。
管理会计是从传统会计系统中分离出来的,与财务会计并列,着重为企业进行最优决策、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的一个企业会计分支,具体包括预测决策会计、规划控制会计和责任会计。随着财务管理工作的逐步细分,管理会计的职能范围、功能角色逐渐清晰,被各企业接受并重视,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不断丰富,成为当前企业内部管理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从职能上看,财务会计主要职能是完成账务处理,客观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管理会计主要职能是决策支持,结合现有资源及发展战略,为生产经营提供决策依据,预测未来经营状况等。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发展也推动着财务管理模式的探索。
二、财务共享模式对管理会计发展的重要意义
财务共享模式不仅能为企业降低管理成本,而且也对管理会计的数据收集、工作效率提升、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一)实现财务数据精细化管理,为开展管理会计工作奠定基础
依托信息系统支持,财务共享模式能够将核算范围延伸到业务活动的全流程,如实反映公司各层级、各节点的生产经营状况,全方位搭建财务数据库,为企业管理能力提升提供保障。结合财务共享中心提供的详细数据,管理会计人员通过细化维度、构建模型,高效开展分析预测等工作,能够将发现的问题定位在每一个管理“神经元”,并有利于开展精准施策。
(二)实现账务处理标准化,提升管理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
财务共享中心利用信息技术完成标准化账务处理,确保准确执行会计准则和政策,避免传统会计核算方式的操作差异,能增强财务数据的准确性、一致性、可比性。同时,依托高效的信息技术处理,能够显著提升账务核算能力,实时反馈经营业务信息,进一步提升会计数据的及时性。经过标准化处理的财务数据,更易于获取有价值信息,具备更高的分析质量,能如实反映生产经营状况,强化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地位。
(三)推动财务管理专业化分工,促进企业注重管理会计人员能力培养
随着财务共享模式的推广,财务分工日趋专业化,部分财务人员从重复的核算工作中解放出来,专门服务于企业生产经营决策,分工更加细化,职责更加明确。同时,除培养传统核算会计人员外,为满足日常管理决策的需要,适应财务管理模式转换,企业会更加注重提升管理会计人员的素质,培养和储备相关专业人才。通过专业财务人员的培养,为财务管理模式改革奠定良好基础,有利于后续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
三、财务共享模式下管理会计发展需关注的问题
随着财务管理思路调整,为顺应财务共享模式带来的变化,多数企业选择对管理会计工作进行重新整合优化,但在体系建设、决策支持、人员培养等方面仍然面临一些潜在问题。
(一)单方面重视财务共享中心建设,管理会计体系不健全
当前,许多企业已认识到财务共享模式的优势,将其提升到战略层面加以推广,加大资金管理人员投入力度,尝试优化财务核算流程和体系,并普遍取得良好成果,财务共享模式的作用不断凸显。但相对财务共享建设而言,大部分企业仍存在对管理会计重视程度不够的情况,将其看作传统财务会计中的一项简单任务,缺乏系统规划,对应人员调整、组织结构优化等不足,未开展系统化研究,各方面建设明显滞后。单方面重视财务共享中心建设,造成管理会计管理短板,最终也只是单纯核算的集中,无法带来管理的彻底变革。
(二)过度依赖财务共享中心,造成决策信息反馈及时性不足
由于财务共享模式在准则执行、核算处理方面,对企业经营决策具有支撑作用,且企业不再保留与财务会计相关的工作,管理会计工作依赖于财务共享中心统一提供的数据,因此发现问题的修正周期较长,可能无法对管理决策做出快速响应。同时,财务共享模式容易产生集中核算规模大与业务熟悉程度低的冲突,导致财务风险逐层累积、财务数据失准,也可能产生对管理决策的无效反馈。如果不能有效拓展管理会计决策的业财融合度,实现财务共享建设同业务核算的良性互动,可能会陷入为分析而分析的怪圈,无法真正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淡化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
(三)管理会计人员缺乏流动性,不利于其综合素质培养
财务管理模式的调整,也将带来组织人员的变化,受到财务管理职能细分的影响,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工作界面清晰,但如果缺乏专业人才培养机制,按照传统“传帮带”模式,必将造成管理会计人员能力的欠缺,无法适应新模式下管理的需要。另外,受财务共享模式组织架构限制,企业与财务共享中心之间人员流动变得困难,以及工作经历缺失,造成管理会计人员基础核算等工作经验不足,也将阻碍管理会计专业人才的成长,最终导致岗位胜任能力下降。
(四)管理会计信息化水平低,无法适应财务转型要求
包括财务共享模式推进在内,历次财务转型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信息技术的进步,为确保与财务共享模式对接,必须加大配套信息系统的投入支持,充分挖掘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价值。当前,许多企业存在管理会计发展与技术革新不同步,管理会计工作开展依赖传统财务核算系统,信息化专业程度相对滞后,造成财务数据处理能力不足,不仅无法保证各项分析工作质量,还将会影响财务管理转型的步伐,造成管理会计建设的失败。
四、财务共享模式下促进管理会计发展的建议
为应对财务共享模式下管理会计工作的潜在问题,从财务转型顶层设计、信息系统整合、财务人员培训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促进财务共享与管理会计的有效对接。
(一)做好财务转型顶层设计,实现管理会计与财务共享同步推进
立足于财务信息应用角度,将管理会计发展纳入到企业财务转型顶层设计中,从制度、系统方面实现各环节全覆盖,强化财务管理体系的薄弱环节。将财务工作从单纯的事后管控转向事前、事中支持与事后把关相结合,划分职能界面,统筹业务财务、共享财务、战略财务的关系,以求得共同发展。在调研生产经营需求的基础上,将管理会计部分架构嵌入到财务共享模式中,做好端口对接,同步规划、同步调整。完善财务共享模式的功能,实现从服务于报告向服务于管理的转变,并按照管理会计的发展需要适当优化,确保良性互动。
(二)抓住企业信息系统整合契机,实现管理会计优化的多部门联动
在财务共享建设过程中,要提高业务系统与财务系统的兼容性,解决管理系统多而运行效率低的问题,将各部门纳入数据集合范畴,拓宽财务核算维度,实现精细化管理,准确反映每个节点的经营状况,才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基于信息系统的整合结果,企业也要突破管理会计工作的组织边界,拓宽管理数据来源,合理划分管理层级,实现各部门的广泛参与、实时互动,梳理管理流程,增强管理穿透力。同时,管理会计的完善也要反向推动业务活动同步优化,从财务视角对前端业务提出管控需求,追求管理效益最大化。
(三)加强财务人员专项培训,确保管理会计工作有效开展
财务管理模式转型中人才起到关键作用,在管理会计推进过程中,要坚持业财融合原则,通过专项培训开拓管理会计人员视野,除财务专业知识培训以外,还需要增加公司战略、组织架构、生产工艺、业务流程等非财务知识,以应对综合管理问题的解决。同时,搭建企业与财务共享中心的人才互通培养机制,拓展管理眼界,适时进行财务人员的对向交流,既互有区别,又要加强联系,关注最新会计政策调整、核算方法改变,了解财务报表及其他数据的生成情况,保持对财务信息的必要判断能力。
(四)关注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发展,持续改进管理会计工作
推进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适当引入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前沿技术,提高财务数据处理的效率及准确性,促进管理会计工作高效开展。同时,利用新技术拓宽财务管理维度,整合财务与非财务数据信息,深挖管理效益,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生产经营决策。例如,将大数据引入管理会计工作中,一方面充分发掘历史数据的规律,用数据说话,减少对主观判断的依赖,另一方面准确预测未来经营趋势,勾画指标变动轨迹,增强对生产经营活动的动态掌控。紧跟新技术发展进度,同步提升财务共享与管理会计能力建设,全面强化企业财务管理能力提升,实现企业向技术、向管理要效益的目标。
五、结论
总之,财务管理模式转型是大势所趋,必将随着新技术的革新而不断推进,也将对未来财务相关工作造成一定冲击。在财务共享模式下,管理会计职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成为影响落实财务战略的重要因素,只有协调好两者发展之间的关系,才能有效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满足企业未来发展的战略需求。鉴于当前企业财务变革中存在的问题,企业更需要结合自身经营实际,做到趋利避害,不断探索提升管理会计能力的新思路、新方法,实现各项工作有效对接,使财务模式变革最终服务于企业战略发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