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肠麻痹的危险因素及中医护理要点
2020-12-24王源媛
肠麻痹亦称无动力性肠麻痹、麻痹性肠梗阻,是由于各种原因影响肠道植物神经系统的平衡,比如说影响肠道局部神经传导,或影响肠道平滑肌的收缩使肠管扩张、蠕动消失,不能将肠内容物向前推而引起的。而术后肠麻痹通常发生在腹部手术之后,患者常常会出现肠胃蠕动的缺失或者延迟,经相关研究发生,现阶段我国术后肠麻痹的发生率大约为3%~32%,术后肠麻痹出现后,不仅会引起一系列不适的生理状况,同时还容易给患者的心理带来伤害,比如会引起患者绝望、焦虑、抑郁等一系列心理问题,在经过一系列研究调查总结后,简单为大家列举出一系列术后肠麻痹的危险因素,以达到及时降低或规避危害的目的,同时告知中医护理要点,以促进日康复。
1 有关术后肠麻痹
1.1 术后肠麻痹的临床表现
通常在腹部手术后的24~72 h,会伴有不同程度的肠麻痹,而正常情况下,在术后2~3 d该症状就会消失。术后肠麻痹一般表现为肠胃之间不同部分的动力结构失去协调,部分患者可能并无特异特征,而另一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腹痛、恶心症状,严重者可能会出现腹胀或者呕吐,另外,厌食、肠道蠕动排气基本消失也是术后肠麻痹的临床表现之一。
1.2 术后肠麻痹的发病原因
首要因素是神经反射抑制肠胃运动,这是由于手术过程中应激及术后的痛感都是通过感官传入神经中枢的,故而会影响术后肠胃功能的恢复,从而引起术后肠麻痹。
2 术后肠麻痹的主要危险因素
2.1 生理方面
患者住院的天数及性别、吸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直肠癌等都是触发术后肠麻痹的主要危险因素。除去自身这一因素,就医学层面来讲,术前血小板增多、肠系膜淋巴结转移以及围术期红细胞注入都可能增大术后肠麻痹的风险。除此之外,年龄、个人体质、有无病史等研究发现,同样应该归纳入导致术后肠麻痹的危险因素之中。
2.2 心理方面
除了上述所提到的生理因素之外,患者在术后肠麻痹发作之后所触发而来的一系列心理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危险因素。患者的心理极大可能影响着治疗的效果及术后恢复情况。在此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密切关注患者心理变化情况,多进行交流与沟通,以防止患者出现抑郁、绝望、过度悲伤、过度焦虑等心理。
3 中医护理要点
3.1 采用合理的方法
针对术后肠麻痹护理工作,中医护理主要采用的是中药灌肠肛门滴注法、穴位按压法和艾灸法等,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合理的方法进行护理的过程当中应该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执行,例如腹部外敷脐贴法,一般每日使用不能超过3次,耳穴贴压法1次/d,每次5~10 s,切忌不可不按照要求胡来,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3.2 直观接收患者反馈
术后肠麻痹现象现阶段出现频率较为普遍,同时表现症状多为腹胀、呕吐、恶心等,且是存在一定的自愈性的,与西医不同的是,中医在护理过程中采用的记录恢复指标方式更加客观,可通过患者面色、口舌或者按压脉搏等方式,得到患者身体状态的直接反馈。可以更加迅速、直观地记录下患者每天的各项指标情况,每个患者的术后肠麻痹严重程度不尽相同,注意观察患者各项指标,以便达到对症下药的目的。
4 结语
术后肠麻痹作为一种腹部手术后会出现的普遍现象。了解相关危险因素,可以让我们对其进行及时的抑制或是规避,从而达到改良原本可能造成的后果的目的,同时也为制定相关的治疗方案提供参照。在中西结合的治疗方法前提下,中医护理作为一种新兴的护理方式,一方面它也存在一定弊端,比如任何一个护理环节出现问题都将会直接影响之后的护理结果,但它的优势也是西医无法比拟的,例如更加简单便捷、绿色安全无创,并且能够及时针对术后肠麻痹的危险因素做到对症下药,同时在此护理过程中,通过对患者外部器官观察了解恢复情况也显得更加便捷直观,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