揿针留针迎香穴、鼻通穴、印堂穴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的临床观察
2020-12-24陈光悦张春玲
陈光悦,张春玲
(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第一临床医院,吉林 长春)
0 引言
腺样体病变部位于鼻咽后壁咽扁桃体,儿童的腺样体肥大又称“腺样体增殖”,病因大多由于炎性病变或感染,该病可引起鼻部的一系列症状,可能会有睡觉时张口呼吸、鼻塞、打鼾、鼻炎等症状,容易导致呼吸道的疾病,可能会出现气管喘息、咳嗽等,也可能累及耳部炎性病变的发生,出现耳鸣、耳内感染、面无表情、咬合不佳或牙齿不正等,并影响患儿上领骨发育等状况,还会伴有其他症状,如情绪烦躁、营养性贫血、食欲不振、遗尿或注意力不集中等,从而影响了患儿的日常生活质量,甚者严重的影响患儿健康成长[1-2]。
腺样体肥大是儿童时期的常见病、多发病,可能是多种致病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儿童鼻鼾的主要病因,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3]。目前西医学针对此病症以手术最常用的治疗手段,术后的效果较好,但是同时由于儿童对麻醉的耐受性较差,有一定复发的几率,因此存在一定的风险[4]。近年来儿童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因其病情迁延,西药副作用大,小儿长期口服中药困难,故保守治疗比较棘手。本研究选取100例腺样体肥大患儿,经揿针留针迎香穴、鼻通穴、印堂穴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揿针留针迎香穴、鼻通穴、印堂穴方式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对比针刺组与对照组的疗效差异。收集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第一临床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腺样体肥大患者100例,随机分为针刺组50例,对照组50例,针刺组及对照组均给予口服孟鲁斯特钠咀嚼片联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喷鼻,针刺组另给予揿针留针鼻通穴、迎香穴、印堂穴。疗程4周,观察患者每次治疗前后鼻塞、打鼾、张口呼吸症状及影像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针刺组和对照组的差异。
1.2 诊断标准
参考田勇泉主编《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5]。①主症:鼻塞、张口呼吸、睡眠时打鼾。②伴症:流涕、鼻音、听力减退、咳嗽、营养发育不良、磨牙、遗尿、腹痛、注意力不集中、夜惊。③纤维电子喉镜检查、X线鼻咽侧位片或者鼻咽CT诊断:提示腺样体增生肥大。符合以上第①、③项者即可诊断为本病
1.3 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2)年龄3~12岁,性别不限;(3)患者能清楚表达个人感受及意愿,并由监护人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者;(4)能够配合计划疗程治疗。
1.4 排除标准
(1)鼻部有先天畸形,或有过鼻部手术者;(2)合并心脏、肺部及其他系统严重疾病者;(3)对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中成分或对镍、镉等不锈钢成分过敏者;(4)研究前1个月服用过类固醇药物者;(5)已经接受过或打算接受免疫治疗者;(6)施针部位有瘢痕、感染者;(7)6个月内有过针刺治疗或同期参与其他临床研究者;(8)胶布过敏者;(9)肝炎、结核或有出血倾向者。
1.5 脱落标准
(1)对于临床观察开始后不能耐受治疗。(2)出现严重不良反应。(3)失访者或疗程未满4周。
1.6 治疗方法
1.6.1 对照组
给予口服顺尔宁(孟鲁斯特钠咀嚼片,MerckSharp&DohmeLtd,H20160440)进行治疗,1次/d,3~5岁4 mg/d,6~12岁5 mg/d;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内舒拿,每 瓶140喷,H20140100,公 司 名 称:MSD Belgium BVBA/SPRL)双侧鼻腔各1喷,日1次(4周)。
1.6.2 针刺组
针刺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揿针针刺穴位方式治疗。患者取坐位及仰卧位,略仰头,术者坐于施针侧,皮肤常规消毒,选用不锈钢揿针(华佗牌,A型,0.22 mm×1.5 mm)。针刺点为印堂穴、鼻通穴、迎香穴,以揿针直刺穴位,留针4 h,每隔半小时按压针柄3次。每隔1日治疗1次,连续4周。所有患者均由陈光悦主治医师施针。
1.7 疗效观察
1.7.1 疗效观察指标
通过X线复查结果级临床恢复情况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1.7.2 评分标准
西医的主症分级评分标准见表1。
表1 主症分级评分标准
1.8 疗效评定
临床痊愈:治疗后证候积分较前减少≥90%;显效:治疗后证候积分较前≥60%,<90%;有效:治疗后证候积分较前≥30%,<60%;无效:治疗后证侯积分较前减少<30%。
1.9 临床资料统计处理
釆用SPSS 17.0软件完成数据的处理,其中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先进行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性分布的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则釆用非参数检验(即秩和检验),P<0.05表示数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主症评分
治疗前,两组主症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针刺组明显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主症评分对比( ±s, 分)
2.2 疗效评定
针刺组的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0%,针刺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
3 讨论
近年来儿童“腺样体肥大”的患病率明显上升趋势,其已成为主要的呼吸道慢性炎性疾病,西医多以手术为治疗手段,然而手术易造成鼻咽部的损伤,包括窒息、软腭损伤、感染、鼻腔出血等,甚至有的患者会出现手术并发症以及由于对麻醉药过敏造成的休克等,且部分腺样体术后复发增生,不但对患儿的身体造成创伤,还会给社会经济和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6]。因此寻找更加有效的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的方法已成为国内儿科医务工作者的广泛共识。本课题主要目的是为寻找更有效、简单、经济的方法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向基层医院推广。腺样体肥大在中国古代医学文献并没有详细记载,但是由于此病属于鼻咽部的慢性炎症,因此,可归属为中医“痰核”范畴。祖国医学认为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肺常不足,外邪侵袭首先犯肺,鼻为肺之窍,鼻咽先受邪,邪毒留恋,致气血经络不通,从而致腺样体增生[7-8]。
《素问·离合真邪论》有“静以久留”的刺法,揿针埋入穴位后可在局部穴位产生持久而稳定的刺激,使经络气血有序运行,从而达到驱邪治病的目的。揿针较普通针刺,既有能刺激局部穴位、疏通经气的共同优点,也具有作用持久而稳定、操作方便、安全性更高的优点。特别对于不愿服药和服药困难的小儿患者,此法更有独到的运用优势。该方法的操作比较简单,不良反应小,治疗间隔时间长,起效快,利于基层医院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