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痹患者使用耳穴治疗及相关健康教育的应用
2020-12-24张艳芬塔娜于宗懿
张艳芬,塔娜,于宗懿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蒙医中医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 引言
颈椎病属于中医理论的“项痹”范畴,是一种因为颈椎间盘退行性病变,颈椎骨质增生以及颈部收损等因素导致的脊柱平衡紊乱。病变压迫颈神经根,椎动脉,脊髓或交感神经会出现颈、肩疼痛,手指麻木,眩晕耳鸣,严重时肢体瘫痪等[1]。疼痛是最无法忍受的表现,临床多选择口服或肌注止痛剂,然而会产生诸多不良症状,非药物疗法慢慢发挥镇痛效果,医院采取耳穴压豆治疗颈椎病的疼痛,取得了理想疗效,体会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信息
抽取2019年1~10月医院接收的120例颈椎病患者进行探讨,男72例,女48例,年龄38~75岁,分为神经根型47例,椎动脉型42例,脊髓型2例,交感神经型29例。主要症状:颈、肩及上肢等疼痛,肿胀和麻木,头目眩晕,记忆力衰退。病程5~8个月。均经CT确诊中重度颈椎增生,随机分组,经过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存在对比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按摩,中医理疗,骨肽和赖氨匹林静点。实验组开展耳穴埋豆疗法与健康教育。选择颈椎、枕小神经、神门等穴。采取耳穴诊断仪探寻压痛点,用75%酒精消毒,将王不留行籽1粒置于0.5 cm×0.05 cm胶布中心,贴于耳穴上,拇指揉压,自轻到重,使耳廓部有酸胀,灼热感,以承受为宜,告知其按压每穴20次,3次/d,间隔时间超过4 h。每2 d换1次王不留行籽,两耳交替使用。8 d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同时为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其掌握耳穴埋豆的基本方法,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形成正确的姿势,减少玩手机、电脑时间,有效避免或减少颈椎病的发病率。
1.3 疗效判定
1.3.1 效果评价
治愈:病情消失、肌力恢复正常、自如控制颈与肢体的活动。显效:症状明显消失、颈肩部的疼痛明显改善。有效:病情有所改善,脖颈、肩膀与背部的疼痛程度出现缓解。无效:经过治疗未出现好转[2]。
1.3.2 心理及满意度评价
选择SDS和SAS量表用来评价患者抑郁和焦虑程度,总60分,分值越小证实越好。采取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价护理满意度,总100分[3]。
1.4 数据分析
选择SPSS 19.0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以P<0.05为准说明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分析
通过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实验组远远强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n, %)
2.2 两组的SAS与SDS比较
实验组的SAS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表2 两组的临床效果比较( ±s, 分)
3 讨论
《灵枢·口问篇》曰“耳者,宗脉之所聚也”。中医与生物全息律学说认为[4],耳和脏腑经络联系复杂,若身体脏腑或者外感病时,也可在耳上的特殊位置产生反应点,即所对应的耳穴,又称腧穴。经过刺激耳廓上的相应穴位,病人感受压痛强烈,而这些耳穴是耳廓和脉络、脏腑相联系的位置,属于脉气所发以及积聚之所,刺激对应的耳穴有利于让脏腑经络阴阳气血,保持平衡阴阳,调理脏腑,疏通经络,治疗疾病的效果[5-6]。而耳穴埋豆是按照耳针疗法理论研究衍生出来的一种方法,可以代替针刺的效果,同时能够维持较长时间相对的稳定。现代医学报道,当刺激耳穴时,可促进身体提高产生内腓肽的水平,从而作用在脑腓肽受体而发挥镇痛的效果,颈椎病属中医“项痹”的范畴,颈型颈椎病主要是颈肩部的疼痛、活动困难为临床表现。相关报道显示,很多医家选择耳穴治疗椎动脉型或神经根型颈椎病[7]。认为颈型颈椎病以疼痛为主要症状,而刺激相应的耳穴可以发挥理想的镇痛作用,同时由于疼痛的减轻从而提高颈部的活动度,所以,按压耳穴治疗颈椎病应以颈型为主。颈椎病属于中医理论的“项痹”范畴,是一种因为颈椎间盘退行性病变,颈椎骨质增生以及颈部受损等因素导致的脊柱平衡紊乱。病变压迫颈神经根,椎动脉,脊髓或交感神经会出现颈,肩疼痛,手指麻木,眩晕耳鸣,严重时肢体瘫痪等,疼痛是最无法忍受的表现,临床多选择口服或肌注止痛剂,然而会产生诸多不良症状,非药物疗法慢慢发挥镇痛效果。
在中医治疗中,其通过对病人对应部位给予刺激,观察病人的疼痛情况可以分析病人的疾病类型,这是因为这些穴位同病人体内的脉络和脏腑之间相通。通过这些穴位进行刺激能够帮助患者平衡体内的阴阳气血,从而保证体内的阴阳平衡,从而实现对病人的疾病治疗效果[8]。而在现代医学理论中,其认为对患者的耳部穴位进行刺激能够使患者体内的循环速度加快,从而调动患者自身产生抗痛因紊,缓解患者的疾病症状。对于本文研究的颈椎病,其是中医“骨痹”中的一种,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患者颈肩部疼痛,且其无法进行正常的活动。在本次研究中,其采用的耳穴埋豆治疗方法主要选择的是患者的枕小神经,这一穴位分布在患者的颈部、项部和肩部等,通过对这一穴位进行刺激,可以对病人的疼痛进行缓解,疏通病人颈部脉络。而神门穴位的刺激是中医治疗中的主要穴位等。对于中医耳穴治疗方法,其同选取的耳穴数量之间不具有直接关系,而是需要对应的穴位治疗,其临床效果更好。而对于耳穴埋豆中的豆,其是“王不留”,这是一种非常坚硬的药材,该药物主要是治疗风毒和疏通病人血脉等。通过该药物的压揉,发挥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此外,加强健康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告知病人形成正确的生活方式,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积极参加锻炼,一旦低头时间过久,多活动活动脖子,此外,保持正确的姿势,避免颈椎变形。通过本次研究得知,采用耳穴埋豆以及健康教育的治疗方法,实验组病人的疼痛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由此可见,对于颈椎病患者采取耳穴压豆与健康教育的治疗方法,可以具有良好的临床运用效果。总的来说,对于颈椎病患者采取耳穴压豆与健康教育的治疗方法,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生活质量,缓解疼痛以及不适感,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适合临床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