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排螺旋CT在早期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2020-12-24卢智刚范小强
卢智刚,范小强
(陕西省凤翔县医院,陕西 凤翔)
0 引言
肺癌属于临床常见的肿瘤内科病症之一,通过医学的相关统计,肺癌属于男性肿瘤病症中患病率极高的一中疾病,目前已经成为影响人们人们生命健康的恶性病症,受到了多方重视,该病症的早期现象主要包含咳嗽、咯血以及呼吸困难等现象[1],早期病症的普遍表现不明显,容易受到患者忽视,随着病症的迁延,各类临床表现会逐渐加重,最终导致晚期肺癌[2],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期,根据调查研究发现,平均40岁以上的人群,且具有烟龄超过20年的男性是该病症的主要发病人群,早期的诊断对于肺癌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针对于如何提高肺癌的诊断率进行了诸多探讨,现通过多排螺旋CT能够对肺癌的诊断提供帮助,现选取40例早期癌症患者进行研究,为探究64排螺旋CT在早期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有以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批准,于我院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的40例早期癌症患者进行研究,将所有患者按照不同的病症类型进行分组,分为中央型肺癌组和周围型肺癌组,每组20例,中央型肺癌组男性14例,女性6例,年龄45~74岁,平均(58.26±5.19)岁,周围型肺癌组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51~69岁,平均(59.82±4.96)岁,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及年龄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早期肺癌的表现及诊断标准。排除检测不合格者、妊娠及哺乳期女性、精神意识障碍者。
1.2 方法
对所有接受检测的患者采用64排螺旋CT进行检测(GE小宝石660520),设定扫描电压和电流控制于120 kV和100~130 mA,将仪器的扫描矩阵设置为长512,宽512,扫描层的厚度为5 mm,薄层扫描层的距离设置为1 mm,重建层的距离设置为0.5 mm[3]。另外在扫描的过程中,需要为患者静脉推注碘伏醇,使用剂量为100 mL,以3.0 mL/s的速率为患者静注,注射完成后为患者进行静脉和动脉的扫描检查,检查的时长间距分别为静脉60 s、动脉30 s[4]。各项工作完成后,将图像进行进行上传,由专业的肿瘤科医生进行判断。
1.3 观察指标
观察所有患者CT检查的效果和病理检查的效果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中央型肺癌和周围型肺癌的CT诊断误诊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以( ±s)表示,计数资料以(%)表示,分别应用t、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所有患者CT检查的效果和病理检查的效果对比
观察两组患者的CT检查效果和病理检查效果对比情况,CT检查肺癌的效果高于病理检查;良性肿瘤的检查效果低于病理检查(P>0.05),数据无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表1 所有患者CT检查的效果和病理检查的效果对比[n(%)]
2.2 两组患者CT误诊率对比
观察两组患者的CT误诊率,中央型肺癌患者的CT误诊率高于周围型肺癌患者的CT误诊率(P<0.05),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CT误诊率对比[n(%)]
3 讨论
肺癌作为患病率和病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病症之一,在男性的肿瘤患病率中居高不下,其又被医学界成为支气管肺癌,主要是因为患者的患病位置通常位于支气管粘膜的上皮部分[5]。肺癌早期会逐渐产生咳嗽、咯血以及呼吸困难等现象,与肺结核、支气管腺瘤和肺炎等情况相似[6],中期肺癌患者则会出现胸闷、血痰的现象,同时还可能出现各种肺部并发症,例如肺部积液、弥漫性肺泡病变和肺炎等[7],会显著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患者的工作及生活。目前,对肺癌的治疗方式通常多采用外科治疗、免疫治疗、放射治疗或者化疗等方式[8],其中外科手术治疗是目前最常用的方式之一,虽然会带来较大的手术创面,但对其疗效而言,预后效果较高。另外,肺癌可分为先天性患病和后天性患病,先天性患者通常是因家族免疫功能较弱而引起肺癌;后先性患病则是因吸烟、工地污染物吸入和肺部慢性感染[9]。早期的检查能够对肺癌起到良好的预后,增加患者的存活率。近年随着肺癌高患病率,医院的设备也不断进行着更新,对各项病症的检查也逐渐精确化。64排螺旋CT对早期肺癌的检查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其优点在于能够迅速扫描患者的肺部情况,分辨率较高,并且在进行扫描的过程中,不需要患者频繁更换其体位,能够一次性完成对患者肺部的扫描流程,减少因患者体位的改变产生的干扰现象,同时多平面重建技术也能够对早期诊断提供良好的帮助。本文扫描中出现周围型肺癌误诊率低于中央型肺癌,其原因可能是因为中央型肺癌属块状肿瘤,边缘分布不规则,图像效果不明显;而周围型肺癌则是呈现为分叶状,图像相对清晰,能够起到良好的诊断效果。
本文通过对40例早期癌症患者进行研究得出结果:所有患者在病例检查与64排螺旋CT的诊断中无明显差异(P>0.05),数据无统计学意义;中央性肺癌组的误诊率高于周围型肺癌的误诊率(P<0.05),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以看出,使用64排螺旋CT进行诊断,较常规病理检查无较大的变化,具有良好的使用性,同时根据不同类型的病症检查,在周围型肺癌的检查中,64排螺旋CT的诊断准确率高于中央型肺癌,可能与检查过程中图像处理的清晰程度有关。
综上所述,通过使用64排螺旋CT进行早期肺癌诊断,相较于病理检查无明显差异,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并且在病情诊断中误诊率较低,对早期肺癌的临床判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广泛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