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脑梗塞的动脉溶栓治疗

2020-12-24宋来军赵溶冰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88期
关键词:身体状况脑梗塞溶栓

宋来军,赵溶冰

(大庆油田总医院,黑龙江 大庆)

0 引言

脑梗塞又称作缺血性脑卒中,占全部脑卒中的80%[1]。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所导致的局部脑组织缺氧缺血性坏死症状[2]。急性脑梗塞则是指起病突然,常会在安静以及睡眠时突然发病,并且在起病数小时之内达到高峰[3]。临床表现常可见眩晕、耳鸣、半身不遂以及吞咽困难症状等[4]。本文将结合对急性脑梗塞的动脉溶栓治疗进行研究与分析,详情见于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急性脑梗塞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9例,女性21例,年龄为55~78岁,平均(73.25±4.63)岁。病程为3~12 h,平均(5.95±2.63)h。所有患者经临床检查诊断均符合急性脑梗塞的临床检查确诊标准,经由CT诊断无颅内出血表现,排除患有精神障碍、意识障碍以及全身重要脏器功能缺损的患者。所有患者及家属均自愿参与本研究。

1.2 方法

结合患者的具体身体状况,对患者进行动脉溶栓治疗,对患者进行常规麻醉,等麻药起效之后,股动脉进行穿刺,患者全身肝素治疗。将微导管置入患者血栓部位,利用抽动导丝等溶栓,并依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阿替普酶、尿激酶、瑞替普酶或是链激酶等溶栓药物直接作用于溶栓处。术后对患者的具体身体状况以及手术部位进行严密监测。

1.3 疗效标准

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血管再通程度、术后并发症状况进行对比,显效:动脉溶栓治疗效果好,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有效:动脉溶栓治疗效果好,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患者经由治疗之后,临床症状改善甚微。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 17.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并以(±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患者经由治疗之后,治疗显效患者54例,治疗有效患者16例,治疗无效患者10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0%。

接受治疗的不同时间对比,患者的血管再通程度以及并发症状况都具有一定差异,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患者血管再通程度、并发症状况对比(n)

3 讨论

急性脑梗塞的常规治疗时注意患者头部放平,取平卧位[4],勤翻身,注意患者的呼吸道状况,必要时给氧,并预防感染以及压疮,并将肝素与葡萄糖、生理盐水等缓慢静脉点滴用以阻碍患者的血液凝固[5]。

动脉溶栓是临床对于急性脑梗塞进行治疗的一种方式,具体是通过在患者的动脉内置入微导管进行溶栓,然后再使用溶栓药物,帮助打通闭塞的脑供血动脉血管,恢复患者的脑部供血[6]。

结合患者的具体身体状况,对所有患者进行动脉溶栓治疗,局麻置入微导管后将溶栓药物通过动脉进入机体,并直接作用于血栓处,使血栓溶解,一般采用阿替普酶、尿激酶、瑞替普酶或是链激酶等对患者进行治疗[7]。尤其临床治疗效果往往与患者的开始治疗时间有一定的关系,越早开始治疗,患者的血管再通效果越好,同时并发症发生率也较低,预后效果也比较好[8]。

综上所述,对急性脑栓塞患者采用动脉溶栓方式进行治疗,能够取得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对于患者的预后以及治疗等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身体状况脑梗塞溶栓
论医学护理过程中的人文心理关怀研究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28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护理体会
舒适护理在脑梗塞患者并发症防治中的作用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CT灌注成像在rt-PA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
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塞恢复期患者41例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梗塞25例
感觉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