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AIDS 患者抗病毒治疗后生存状况及死亡影响因素分析
2020-12-24张艳梅赵文秀杨春霞朱继敏
张艳梅,赵文秀,杨春霞,朱继敏,兰 青,李 敏,张 禄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 ciency syndrome, 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所致的严重传染病,通过攻击人体免疫系统尤其是CD4+T 淋巴细胞使机体免疫功能丧失,进而发生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1⁃2]。 由于无症状期患者无明显不适、主动检测意识淡薄等因素,加之部分患者就诊时已属AIDS 期,虽经抗病毒治疗但仍在短时间内死亡[3]。 AIDS 的疾病进展受多因素影响,目前关于晚期AIDS 患者生存结局影响因素的研究不多。 本研究旨在分析可能影响本地区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晚期AIDS 患者生存结局的因素,以期为该类患者的个体化干预措施选择提供更多信息。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选取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建水县人民医院2014 年1 月—2019 年9 月收治的AIDS 晚期患者2152 例作为研究对象。 入组条件:①年龄≥18 岁;②就诊时CD4+T 细胞<200/μl;③予积极支持治疗、并发症及机会性感染治疗,同时启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方案;④规律接受随访、临床资料完整。
1.2研究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患者入院确诊日期为进入队列时间,队列随访截止时间为2020 年1 月,研究结局时间为晚期AIDS 患者在随访期内死亡,具体死因包括AIDS 相关感染、肿瘤、吸毒、肾病肾衰竭、心肌梗死及心律失常、脑血管意外、肝硬化及并发症、糖尿病及并发症、自杀和意外死亡等。 收集研究对象的人口学和行为学基本情况及最近一次CD4+T 细胞计数。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探寻晚期AIDS 患者抗病毒治疗后死亡的影响因素。 以α =0.05 为检验水准。
2 结果
2.1晚期AIDS 患者死因分析 截止至观察终点,2152 例晚期AIDS 患者中死亡318 例(14.78%)、存活1834 (85. 22%)。 死 因 分 别 为: 吸 毒102 例(32.08%),肿瘤66 例(20.75%),AIDS 相关感染55例(17.30%),肝硬化及并发症29 例(9.12%),自杀和意外死亡18 例(5.66%),心肌梗死、心律失常16例(5.03%),脑血管意外12 例(3.77%),糖尿病及并发症8 例(2.52%),肾病肾衰竭7 例(2.20%),其他5 例(1.57%)。
2.2不同生存状况晚期AIDS 患者的病例特征比较 不同生存状况晚期AIDS 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水平、月收入情况、职业、CD4+T 细胞计数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或P<0.01),而在婚姻状况、感染途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2.3晚期AIDS 患者抗病毒治疗后死亡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以晚期AIDS 患者抗病毒治疗后死亡为应变量(1 =死亡,0 =存活),以表1 中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行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发现:高龄、月收入较低、CD4+T 细胞计数较低是晚期AIDS 患者抗病毒治疗后死亡的危险因素(P<0.01)。 见表2。
表2 晚期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抗病毒治疗后死亡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表1 不同生存状况的经抗病毒治疗的晚期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病例特征[例(%)]
3 讨论
AIDS 是目前全球无法根治的严重传染病,HIV感染后一般要经过2~10 年的无症状感染期才能进入AIDS 发病阶段,早期进行积极的抗病毒治疗可有效抑制HIV 复制并降低血浆HIV 载量,使AIDS患者的免疫功能获得重建,在降低患者病死率方面具有积极作用[4⁃5]。 晚期AIDS 患者CD4+T 细胞水平极低且多存在严重合并症,经相同抗病毒治疗方案后最终效果差异明显,推测可能存在其他影响患 者治疗结局的因素。
如何延长晚期AIDS 患者的生存时间、改变治疗结局是目前AIDS 防治工作的重点。 云南是AIDS高发地区,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018 年云南省AIDS检测人数达1500 多万,抗AIDS 形势较为严峻,与边境地区人员往来频繁、吸毒人员众多等密切相关[6]。 本研究首先分析本地区2152 例晚期AIDS患者经抗病毒治疗后的生存情况,发现其病死率为14.78%,与既往研究[7⁃8]结果存在一定差异,但与云南地区吸毒者众多,且吸毒人群治疗依从性差的现状吻合。
进一步分析不同生存结局患者一般资料后发现,生存及死亡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水平、月收入情况、职业、CD4+T 细胞计数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可能是影响生存结局的因素。 使用Logistic 回归分析对上述有差异的指标进行分析后发现,高龄、月收入较低、CD4+T 细胞计数较低是晚期AIDS 患者抗病毒治疗后死亡的危险因素,而性别、文化水平、职业对其结局影响不明显。 ≥60 岁的老年患者基础免疫功能较青壮年患者降低,使HIV 对免疫系统的损伤更为显著,故使得患者抗病毒治疗的效果局限、死亡风险增加[9⁃10]。 收入水平与晚期AIDS 患者死亡的联系可能主要与患者治疗依从性相关,收入较高者对疾病治疗所产生的费用承受能力强、长程规律治疗可获得更好的抗病毒作用,而收入较低者多无法完成预定疗程或中途放弃治疗并导致不良结局[11⁃12]。 CD4+T 细胞计数可直接反映病情严重程度,开始治疗时患者CD4+T 细胞计数越低,其疗效越差、生存时间越短[13⁃14]。 性别对晚期AIDS 患者生存结局的影响并未有统一结论,国内目前女性社会地位相对较低、治疗依从性较高、危险行为发生率较低等均可能使其病死率降低,但尚无明确证据证实女性晚期AIDS 患者的死亡风险低。 文化水平及职业与晚期AIDS 患者抗病毒治疗后死亡的关联性也不强,一方面可能与目前AIDS 防治宣教强度增加、个体普遍对AIDS 严重结局有基本认知相关;另一方面可能由于治疗依从性受患者性格影响较大。既往研究结果提示,文化水平对AIDS 患者的生存时间有明显影响,可能与地域差异较大及选取样本有限等相关[15]。
综上,本地区2152 例晚期AIDS 患者经抗病毒治疗后,随访期内病死率为14.78%,高龄、收入较低、CD4+T 细胞计数较低是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在日后晚期AIDS 患者的治疗中需结合影响因素采取个体化措施、以增强治疗效果并降低患者病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