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资格与高职人才培养融合视域的教材改革

2020-12-23聂延庆卢萌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20年12期
关键词:改革

聂延庆 卢萌

摘要:从高职财务会计类职业资格入手,阐明初级资格、初级会计教材的衔接关系,分析初级会计教材在结构、时效、会计价值转型方面的特征,探讨了完善现有初级会计教材的路径策略。

关键词:会计职业资格;初级教材;改革

一、问题提出

2019年发布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深化会计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将会计职称制度与人才培养相结合,并提出会计类职业资格与专业技术资格的衔接和互认,以避免重复评价,切实为会计人员“减负”,文件进行了以衔接、互认、融合为基调的制度关系创新,本文就初级会计教材改革的研究正是基于这一政策思想的探索与思考。

二、高职财务会计类专业职业资格选择

前述所及,会计职称制度应与人才培养相结合,而与高职会计类专业教育衔接的职称及职业资格是什么?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中,“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属于其中的“水平评价类”资格。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及专业简介》中财务会计类下设的四个专业,其“职业资格证书举例”的共同项为“会计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据此,我们大致可以认为与高职会计类专业衔接对应的职业资格是“初级会计资格”,与之对接的未来岗位职称是“助理会计师”。在与高等教育的对应关系层面,若有“初级、中级和高级,最适宜与应用本科教育相结合的当属中级会计师资格证书”成立,那么基于考试难度、资格评价等级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呼应性分析,“初级会计资格”对应于高职教育比较合理。需要说明的是,近期国家提出了“1+x”证书制度,这里暂不做探讨。

三、初级教材的特征

(一)教材重整体,结构稳

总的来看,初级教材的结构在近几年间保持了相对完整性与稳定性。具体说,教材总体分为三大模块,一是企业财务会计部分,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个要素的确认、计量和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报表的编制,是教材的主体部分;二是成本核算与分析,包括对费用要素进行归集、分配,成本计算及产品的成本分析,其中既有成本会计的内容,也有管理会计的思想;三是事业单位会计部分,包括事业单位会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的核算以及财务报告的内容。与同期其他财务会计类教材比较,其特征是覆盖广,强调对会计体系的“整体”认知,帮助初学者建构了一个涵盖企业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政府会计等原理与技能的会计“框架”,是多岗位、多行业的会计复合,是维度的、结构的。

(二)教材内容更新快,时效强

教材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内容更新的幅度和频率两个方面。幅度方面,统计分析发现,2014至2018年初级会计教材变化大致呈现“弱—中—弱—中—强”的波浪式变动,业内也曾传有“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之说。相对一些基础学科教材来说,初级会计教材平均变化幅度较大,这主要是因为近年我国会计政策的更新力度较大。以2014年来说,为保持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提高财务报告质量,财政部发布了新增的第39号、40号、41号具体会计准则,修订了四项具体会计准则,这些准则中除难度较大的部分不纳入初级教材外,像《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都带来了教材的大幅变化和更新。会计工作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操作性都很强的工作,不论是现职会计人员还是高职会计类学生都应当好最新会计政策的拥护者、学习者和实践者,只有实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在工作实践中有效履行会计主体责任,发挥会计的反映和监督作用。客观公允的會计报告是投资者信赖的“检查站”,是筑实国家税收安全的“防火墙”。在频度方面,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其变动周期是一年,每年一变,这主要是因为初级会计资格的考试周期不同于原会计从业资格证的一年多次的设计,而是一年一次。对于准则、政策更新,因特殊情况未能及时跟进更新的,教材一般在脚注中标示并说明原因,体现出教材的严谨性和时效性。

(三)教材体现了会计价值转型

随着德勤、普华永道、安永、毕马威等会计师事务所相继上市财务机器人和财务机器人解决方案,会计人员“花更多时间投身财务分析等高质量工作”成为可能。同时,“财会[2014]27号”、“财会[2016]10号”等关系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及指引意见的相继发布,预示着财务工作重心由“报账型”向“管理型”的变革已经开始,财务职能正在加速向价值管理导向的“风险管理”、“挖潜增效”和“多数据财务分析”转变。尽管现有初级会计教材从篇幅上仍是侧重核算,但顺应前述行业变革在2018版教材已有初步的显现,教材一改此前较少涉及或虽涉及因少而融入其他章节中的做法,将“管理会计基础”作为新增章节独立出来,以明确其重要地位,并弱化原有关于成本核算部分的内容。

四、现行教材的主要“痛点”

(一)职业道德与价值观教育不够

尊重准则,实事求是,诚实守信是会计人员的生命线,道德教育、诚信教育是会计教育不可或缺的,理应在会计人员的学习、工作、评价的全过程一以贯之,职业资格教材应融其在内,但目前初级教材尚无针对性设计服务这一需求。融道德于教材在美国会计教材中已被广泛证实,据美国“会计入门教材的调查,其中有81.29%的章节包含各种形式的职业道德内容”。相比而言,我国在会计从业资格于2017年已经取消的背景下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原有的会计从业资格评价中尚有《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科目的存在,随着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的取消,职业道德建设、考核的既有“阵地”亦随之被弱化。

(二)体例结构的“职业味”不浓

初级教材结构上具备我国传统高校财务会计教材的特征,即基本以六大会计要素为贯穿,以编制会计报表为目标,以典型的工业制造业为假想会计主体,讲述企业一般经济业务的核算原理及方法,再附加部分管理会计理论和政府会计基础。在内容展开上,通常是对现有企业会计准则及指南、准则解释等会计制度的复述和例题说明,理论性较强,缺乏对业务流程及业务的证账表、印章、财务软件、报税系统、银行结算方式等具体场景呈现。学习者对内不明欲完成业务的具体会计岗位和责任人,对外不明需要沟通的对象(比如银行、税务局、客户等)及需要处理的会计关系。在重点分布上,重核算,轻监督,存有核算不同程度上游离于企业经营决策、风险控制等管理需求之外的弊端。在案例设计上缺乏真实性,常以“2x12年”、“2x14年”等指代会计期间,以“某企业”、“甲股份有限公司”等类似的称谓来指代会计主体,容易给人以不定、抽象之感。

五、初级教材的改革策略

(一)注重“课程思政”,融德于业

在以往的会计资格评价考试教材中,保有将职业道德与专业技能课程分开评价,单独考核的惯例。比如,曾经的会计从业资格就采取《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分开考试,分别编写教材;初级会计资格也是将《初级会计实务》与《经济法基础》分别考试,各自独立编写教材。将道德与法规的教育考核独立于专业技能考试,有利于突显其重要性,使会计人员意识到道德是不可或缺的,甚至比业务技能更重要。但同时,分开考核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会计职业道德的实践性和社会性,考核容易变得空泛。对此,可以研究将会计岗位与职业道德相结合,研究识别不同会计岗位的“风险点”,然后根据“风险点”性质、发生概率及发生领域不同有机嵌入到出纳岗、财产物资岗、往来结算岗、会计主管岗等职业岗位的业务中去训练模拟,综合考核,即“课程思政”式的教材设计。

(二)重塑教材体例的“职业性”

设计理念上,遵循“用什么标准”,“怎么做”的职业性引导,践行“做中学”。借鉴美国会计教材,实施“会计报表置前”、“实例实名制”、“适当增加图片”等做法,通过引用真实公司的会计报告并前置,帮助学习者建立会计岗位目标的总体认知。体例上,可探索增加“职业能力目标”、“岗位简介”、“项目(岗位)前导案例”,增设“职业道德素养”,“专业能力测评表”,灵活植入“业务流程图”,力求做到图文结合,多色印刷、版式灵动。增加原始单据及案例账证表的呈现,让学生以实例实名的主体所处确定会计期间发生的真实业务去“体验”工作,在职业化的情景与氛围中去完成“任务”,给学习者以职业真实感、亲近感和获得感。语言上,尽可能避免“甲公司”、“20×6”等模糊化会计主体及会计期间的使用。

(三)开发基于交互需求的立體教学资源

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教育渗透所带来的学习模式变革传导在教材上,即是教材呈现形式和服务方式创新,“基于现代意义的教材概念,对教材的界定也是多义性和发展性”的。教职成[2012]9号中明确提出“推进教材建设立体化”,开发“补充性”、“延伸性”教辅资料及网络课程等数字化资源。作为国家职业资格辅导教材,应能汇集相关行业产业发展成果,树立教材建设的标杆和典范,代表我国同类教材的发展方向。尤其是AI、VR、AR等智能技术工具,为教学资源开发急需的基于物理和社会的工作场景建构提供了可能。

基金项目:

秦皇岛市教育科研规划课题“会计职业资格与高职教育衔接的问题与改革——基于财政部初级教材的研究”(编号:qhd135kt2018244);河北环境工程学院2020年“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项目——《国际商务》课程。

参考文献:

[1]卞琳琳.应用型本科财务专业人才培养与注会教材选用——以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为例[J].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17,(3):244-249 .

[2]邵瑞庆,杨家亲.中美会计专业教材比较[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8,(1):96:98.

[3]姜大源.职业教育:课程与教材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J],2008(19):1.

(作者单位: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环境工程学院)

猜你喜欢

改革
专业眼光看改革 改革眼光看中国
THE XIAOGANG EXPERIMENT
新高考综合改革下选科走班的思考
深圳改革叙事起点: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争当改革促进派难在哪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改革巨轮上的“大力水手”
“改革”就是涨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