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课8分钟体能锻炼”对提高学生运动技能的实践研究
2020-12-23林嘉胜
林嘉胜
摘 要: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树立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从培养学生体育运动兴趣出发,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能和运动技能,逐渐形成终身体育的观念意识。每课8分钟体能锻炼,教师可以安排在课堂中的各个环节中,有效提高课堂运动训练的负荷和密度,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逐渐提高学生运动技能。文章主要从认识体能锻炼项目、指导学生体能锻炼、引入体育游戏教学、定期开展相关比赛、加强检测以及评价等方面进行研究,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落实,从而提高学生运动技能。
关键词:体能锻炼;运动技能;锻炼项目
小学体育教学中,主要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的体育理论知识、基本的体育运动技能,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的理念。通过力量、速度、耐力、协调性、柔韧性、灵敏度等运动素质所体现出的人的基本运动能力,被称为体能,体能也是人在遗传的基础上,在后天科学运动训练中逐渐提升身体形态和机能。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段与教学目标,规划与设计“每课8分钟体能锻炼”计划,在此后的每节课予以落实,从而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运动技能。
一、创设生动运动情境,认识体能锻炼项目
小学体育学科教学中,通过“每课8分钟体能锻炼”提高学生运动技能。首先需要让学生认识体能锻炼的项目,了解这些项目的主要形式、运动规则和注意事项等,这样才能打好体能锻炼的基础,提高体能锻炼的效果,有效提高运动技能。教师可以在开展室外体育教学之前,利用室内理论教学的时间,运用多媒体展示关于各类体能锻炼项目,通过展示生动的图片和视频资源,创设生动运动情境,不仅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可以为体能锻炼实践打好基础。
例如,对于体能锻炼的项目,主要是与力量、速度、耐力、协调性、柔韧性、灵敏度相关的体育运动项目,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与认知能力,选择适合小学生的体能锻炼项目。比如,笔者在教学中会选择拔河比赛、50米跑、800米跑、呼啦圈、健美操、跳绳、踢毽子、乒乓球、羽毛球等运动项目,先在多媒体上展示这些运动项目的大型运动会的视频,之后展示本校开展相关运动会的图片,加上口头讲述,让学生初步认识这些体能锻炼项目。之后,教师再借助电子课件讲解具体项目的运动方式与运动规则,比如羽毛球项目一般运用三局两胜制度,每局21个球,然后运用动画和图片等介绍基础的规则。
二、结合具体运动项目,指导学生体能锻炼
小学体育体能训练中,为了让“每课8分钟体能锻炼”发挥作用,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教师应该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在室外的教学中结合具体运动心目,指导学生进行体能锻炼。教师需要根据小学生的身体条件与认知能力,结合具体的运动项目,指导学生运动前热身、运动基本规范、运动规则等,并在教学中加强亲自示范,让学生逐渐掌握体能锻炼项目技能,之后再让学生单独或者以小组为单位参与锻炼,同时在此后的每节课上开展8分钟体能锻炼。
例如,教师可以根据拔河比赛、短跑与长跑、乒乓球、羽毛球等体能锻炼项目,每周教授学生一种项目,从而让学生逐渐掌握体能锻炼项目的运动技能。比如在800米等中长跑的运动中,作为田径运动,其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能、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是非常有效的。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般会教授学生运用高抬腿、加大折叠幅度、有力后蹬等技术,但是这种重心靠前的跑步方法比较容易疲劳。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这样教授学生:一是大腿不必抬太高,这样可以让大腿与小腿的折叠幅度变小,有利于重心的平衡,便于省力;二是可以用高步频的跑法,这样也可以节省體力和避免过早疲劳;三是上下肢应该协调一致,手臂摆动频率应该尽可能接近脚步的频率。在让学生训练前,可以先进行3分钟的热身训练,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在5分钟内完成800米跑,每周可以训练两三次,提高学生运动技能。
三、增强体能训练趣味,引入体育游戏教学
对于小学体育中的“每课8分钟体能锻炼”,教师还应该注重增强体能训练的趣味性,这样才能激发与培养学生参与体能锻炼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体能锻炼中,让学生在自主参与与小组合作参与的过程中逐渐提高运动技能。教师可以将体能训练项目与体育游戏结合,引入体育游戏教学,增强体能训练趣味。
例如,对于体育运动项目,注意力与反应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运动技能,因此在体能锻炼的教学中,教师应该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反应能力。笔者通常会引入“喊数抱团”的体育游戏,这个体育游戏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发展学生的反应能力,这对于小学生是非常重要的。这项运动需要在足球场上或者塑胶跑道上进行,学生需要沿着圆圈跑步,当教师随意喊出“2,3,4,5”等数字时,学生需要和临近的同学抱成一团,数量与教师喊出的数字对应,剩下没有抱团的学生需要表演节目。笔者会时刻观察学生的运动状态,保障游戏过程中的安全,要求不得用推拉等方式挤已经抱团的同学,提高体育游戏实施的效果。
四、优化提升运动技能,定期开展相关比赛
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在指导学生一段时间的体能锻炼后,还可以定期开展相关比赛,可以在班级中单独开展,也可以与其他同年级的班级一起开展。通过开展相关比赛,可以更好地发现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程度,进而更有针对性地优化和提升学生的运动技能,提高体能锻炼的效果。
例如,班级会经常组织开展跑步比赛、拔河比赛、呼啦圈比赛、踢毽子比赛、乒乓球和羽毛球比赛等,在比赛开始前会进行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这些比赛,并讲明比赛的主要规则,让每组派出一名代表做裁判。教师会时刻观察比赛中的状态,保障比赛过程中的安全。在每项运动比赛结束后,小裁判需要统计分数和排列名次,笔者会进行监督和统计,从而让比赛更加公正和公平。最后,教师再让一些学生作总结,并根据常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这些方面的教学,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
五、根据学生体能锻炼,加强检测及评价
在每节课、每周、每次的体能锻炼之后,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体能锻炼情况,进行相关运动项目的检测,并根据不同学生或者不同小组的运动情况进行评价。评价以引导、鼓励、表扬等评价为主,这样才能培养学生体能锻炼的自信心,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各项运动技能。
例如,在乒乓球的运动项目检测中,教师会对学生的精确性、速度、灵巧性等三种技能进行检测与评价。比如精确性主要检测的是击球一瞬间的拍形控制、发球、台内各种击球动作、弹击、直拍横打等,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进行引导,指导学生加强相关技能的训练,最后根据评分科学、合理、高效地评价。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探究小学体育教学中,“每课8分钟体能锻炼”对提高学生运动技能的实践,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阶段、身体素质与认知能力,在让学生认识体能锻炼项目的基础上,通过指导学生体能锻炼、引入体育游戏教学、定期开展相关比赛、加强检测以及评价等教学,在循序渐进中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
参考文献:
[1]姚伟平.提高运动技能是培养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关键[J].当代体育科技,2017(17).
[2]蒋军.提高小学体育运动技能教学有效性的案例研究[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6(21).
[3]叶巍峰.基于培养体育学习能力提升小学生运动技能的策略研究[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