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研学后教”理念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实践策略

2020-12-23刘秀枚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0年8期
关键词:研学后教课外阅读小学语文

刘秀枚

摘 要:“研学后教”是基于近年来国内课程改革的许多成功模式的内核,结合广州市番禺区课堂教学实践提出来的。“研学后教”与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结合,开辟了课外阅读教学的新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以及阅读教学效率。文章对“研学后教”的基本内涵、其在小學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的实施意义以及具体策略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关键词:研学后教;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研学案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有效扩展与延伸,是开阔学生阅读视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有效的课外阅读必须基于学生的自主自发阅读,必须以正确的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从而实现知识与能力的正向迁移。基于此,我们以“研学后教”来指导课外阅读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研学后教”概述

“研学后教”,是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为前提,以研学案为载体,以研学问题为核心,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为形式,开展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的理论体系与实践范式。

“研学后教”,顾名思义包括“研学”和“后教”两大部分。“研学”指教师教学前深入研究课标、教材、学情,制定任务式研学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式学习等形式进行“先学”;“后教”是通过后阶段的学习交流,教师对学生存在的困惑进行点拨和拓展延伸,起到画龙点睛之功。“研学后教”体现了“研”“学”“教”的有机统一:“研”是前提,“学”是基础,“教”是保障,三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二、“研学后教”在课外阅读教学中的实施意义

“研学后教”不仅仅是一种学与教顺序的颠倒,更是一种理念的转变,其最终目标是致力于高效课堂的构建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其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的实施具有积极的教学意义。

一是构建了学生自主阅读模式。课外阅读非课堂教学内容,其容量远远超出课内阅读,因此在新课标提出小学生总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45万字的前提下,要达到课标的要求,就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自主阅读之上。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通过研学案,基于课标、教材与学前制定阅读篇目、任务、进度,通过阅读方法的指导与阅读任务的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案例指导后能够逐渐建立起课外阅读的有效模式,能够通过阅读方法的有效迁移,实现对其他阅读材料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二是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素养。研学即指教师对课标、读本、学情的研究,也指学生基于教师研学案指导下开展的课外阅读研究与反思。阅读和思考密不可分,有效的阅读是基于学生的阅读思考,如从这篇课外阅读材料中收获了哪些新知识,这篇阅读材料在结构安排上有何独特之处,表现了什么主题,对自己的写作有什么启发,自己在阅读过程中还有哪些疑惑,等等。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以学导思、读思结合,能够培养科学的阅读技巧,提升阅读素养。

三、“研学后教”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研学后教”的三个重要环节是教师研学——学生阅读探究——教师读后点拨教学。具体而言可以这样进行。

(一)精心设计研学案,实施任务式阅读教学

“研学后教”的第一步是“研”,其主体是教师。在开展课外阅读教学之前,教师必须对课标、课外阅读材料以及学情有客观深入的研究,以此制定出有效的研学案。以第二学段的课外阅读教学为例,新课标指出:三、四年级的阅读教学侧重于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略读;能借助工具书进行生字词的学习;能够对阅读教学中不理解的问题提出疑问;能复述读本的大意,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积累优美的语言材料;等等。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新课标对学生的阅读水平与能力,提出了具体而明确的知识与能力要求。所以教师在选择有价值的阅读材料、制定阅读研学案的时候必须深入地研学,提出科学合理的导读方案,以保证学生阅读学习的有效性。

比如,科学精神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对学生意志品质和科学“三观”的培养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笔者将《科学家故事100个》(叶永烈著)这本课外书作为教学案例来开展课外阅读的教学。在制定阅读任务的过程中,笔者充分考虑到课标对该学段学生的知识能力要求和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行导学任务的制定:1. 阅读全书,通过字典、词典查阅100个我们没有学习的词语并摘录下来;2. 指出书中102个科学家的故事对应的主人公是谁;3. 选择一个你最感兴趣的科学家故事,说给你的同桌听;4. 选一段最让你感动的文字,有感情地读出来;5. 和同伴交流一下你对书中某个科学家的看法;6. 书中哪部分你有不理解的地方?请提出来;7. 摘抄50句表达得优美的语言,誊抄在摘抄本上,在以后的写作、日记中灵活运用;8. 读了全书,你有什么阅读感受?请写下来(不少于400字)。通过阅读研学案明确而清晰的指引,学生的自主阅读学习便有了针对性,并在自主阅读其他篇章的时候也能够以问题进行导学,建立起有效的自主阅读模式。

(二)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实施探究式阅读教学

“研学后教”的第二步是“学”,是基于研学案指引的任务式学习,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合作阅读、探究式阅读的开展,深入课外阅读材料,以教师的导学问题为指引有针对性地进行文本的阅读。一方面,学生以教师的研学案的任务为指引进行有目的的阅读,通过阅读笔记、批注、下划线、摘录等多种方式开展任务驱动式阅读活动;另一方面,学生也要有自己独特的思维,能够有自己独到的观点和阅读体验,通过读书札记、阅读反思及时写下自身的阅读体会,提出个性化问题,然后通过自我思考、同桌及小组交流探讨的方式进行初步的探讨。当学生互学依旧得不出满意的结果时,再通过课堂共研的方式进行集中提问解答。在此过程中自主研读是基础,小组合作探究是重要手段,必须有机结合起来实施。

(三)坚持“三讲”“三不讲”,实施有效教学点拨

“研学后教”的第三步是“教”,是学生的读后点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遵守少讲、精讲的原则,坚持“三讲”和“三不讲”,即讲学生提出的问题、讲学生不理解的问题、讲知识缺陷和易错知识;学生不预习前不讲、没问题不讲、有问题学生不问之前不讲。仍以学生的自主探讨与同伴交流为主,教师对学生探究后提出的问题予以点拨讲解。

比如《昆虫记》的阅读过程中,学生存在诸多的困惑。比如,圆植株是怎样通过蜘蛛网“发电报”传递信息的?长腹蜂喜欢把巢穴驻在人的住所,那么在人类出现之前,它们会把巢筑在哪?从不同蜂种的不同工作模式来看,为什么说“思想决定内容,而不是工具决定思想”?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很多问题,教师无疑无法一一回答。教师先让学生同桌之间、小组之间交流,将大家能解决的问题略过,挑选出几道典型的、大家共同的疑问进行重点讲解,给予有效的阅读指引,让学生习得方法后回到读本中再一次寻找答案。这种从书本到课堂再到书本的问题解决方法,极大地提高了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同时又实现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有机结合。

综上所述,基于“研学后教”理念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实现了“研”“学”“教”的有机统一,是一种以研促教、以学定教的新型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授予了学生探究阅读的基本方法,形成了学生自主阅读的有效模式。教师在此过程中更多的是发挥“导”的作用,精心设计导学,对学生开展有效的读后点拨指导,关键还在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培养,这符合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张巍.“研学后教”课改背景下改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未来英才,2016(06).

[2]沈欢.“研学后教”理念下改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J].数码设计(下),2018(11).

[3]曹玉萍.基于“先学后教”理念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与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8.

猜你喜欢

研学后教课外阅读小学语文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让游戏“畅游”于数学课堂教学之中
“研学后教”理念指导下的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探索
反复确定 使研学问题显出实效性
利用“研学案”促进小学生读写能力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