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刊版式设计中虚空间的趣味研究

2020-12-23张媛园

美与时代·上 2020年9期
关键词:趣味性

摘  要:在书刊版式设计中,虚空间是版面布局重要的构成要素,对提高书刊版式趣味性有重要的意义,但在书刊版式设计中经常被忽略。书刊版式设计中虚空间的趣味表现,趣味设计原则,以及趣味审美内涵,对拓展书刊版式设计思路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书刊版式设计;虚空间;趣味性

一、书刊版式设计中的虚空间概述

书刊版式设计中的虚空间是指实体要素文字、图像、色彩、装饰元素以外的空白空间。具体表现在字间距、行间距、段间距、栏间距中的空白空间,还表现在版面构成实体要素之外的背景空间。它常以留白方式出现,但不局限于留白,也可表现为带有颜色的开放式空间。虚空间版面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以虚实相生、无中生有、少即是多、计白当黑的哲学和美学理论为依据,成为设计师增强书刊版面趣味性的重要手段。

传统的的书刊版式设计中的虚空间是实体要素设计之外,无心留下的空白区域,后来发展成有意留下的较大空白区域,体现在天头、地脚、订口、切口处的空间,目的是以实用为主,便于书写笔记或是翻阅观看等,并没有将虚空间对书刊版面的审美性发挥出来。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逐渐带动审美追求的提高,对书籍版式设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有助于流畅地阅读,更要使人在阅读中感受到轻松愉悦,这就需要设计师在书刊版面中增强趣味性。而虚空间在书刊版面中即可以引导视线,增加停顿,放缓视觉节奏,对增强书刊版面趣味性和愉悦感有重要的作用。

二、书刊版式设计中虚空间的趣味表现性

虚空间布局的分散性是其最常见的特性,在书刊版面中表现为面积不聚拢,形状不规则的分布状况。这种特性主要是由书刊版面中主要构成要素文字、图像、装饰性要素,安排布局后形成的,一般在常规版面和自由版面的背景中均有体现,具有偶发性和随意性。在常规版面设计中,空白被文本、段落、章节题、图片所打乱,成散状分布,并且无规则可循,只是单纯的主体要素安排后的剩余空间。而现代的书刊版式设计,顺应时代的发展,在功能性实现的基础上更注重版面的美感。设计师们为了追求特殊的版面效果,开始有意利用虚空间在版面中的分散性,抓住其具有偶发性和随意性的特点,并以此为创意点来设计书刊的版面,利用虚实的巧妙结合,将文字进行适度的排式变化,有意模仿自然状态下具有偶然性和随意性的书写轨迹。这种夸张了的文本编排,形成了与文本性质相对应的疏密不一的留白空間,在视觉效果上可呈现出犹如夜晚繁星闪烁的律动感。这样的版面设计打破了常规思维,摆脱了标准的文字版面机械的、块状的形态特征,营造了轻松活泼的情感氛围,使静态书刊版面呈现出动态视觉效果。

对称性是虚空间在书刊版式呈现趣味感的另一表现。从美学上讲,对称具有形式美规律及其法则静态意义上的核心地位。书刊版面中的虚空间表现出的对称性,是指其在体积结构上具有相对称的特性。这种特性在版面中具体表现在形态上的对应,性质上的一致,结构上的重复,常见于跨页版面中。这种对称的版面秩序符合人类最基本的审美习惯,在视觉上,形成鲜明的视觉秩序,因而往往能为书籍带来清晰和工整的版面感受,而这种版面感受通常是和传统的、唯美的视觉心理直接对应的。台湾杂志《汉声》,是台湾地区报道中国传统民间文化的主题期刊,每一期的主题和内容在插图、字体、装饰等视觉元素上都有一定的差异,但基本的版面结构总是对称的,虚空间也是对称的,造成的视觉秩序也是对称的。虚空间的对称性在版面中随处可见,一般呈现出形态、性质、结构上对称的布局,不仅仅跨页版面如此,其单页版面也能找到对称带来的平衡与稳定感。在版面中图像以去底形式表现,脱离了四边的呆板样式,虚空间作为开放式背景与之融合,打破了等距模式,使整个版面显得自由生动,开阔明朗,给人以整体规整,细看灵动,又带有清新的感觉。

图底关系的对比性是虚空间趣味性表现的又一方式。在书刊的版面中,虚空间与各个要素之间都存在相互映衬与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把版面当成一幅画来看,这就是图与底的关系。在书刊中任何一个版面都是由图与底构成的,所占面积较大的开放性的图形我们称之为“底”,具有闭合性面积相对较小的图形称之为“图”。版面中的主体要素,如文字、图像等装饰性元素充当的就是“图”,相应的虚空间就是“底”。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图形就其特征而言是有赖于背景的,图形出现在背景之上。背景起着一定的格局作用,由于图形悬浮于其中,因此格局决定了图形。”[1]虚空间作为背景出现,与诸实体要素之间相互映衬,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相融相生的关系,但是它们又有各自独立的轮廓,经常在版面中形成鲜明的对比,目的是为了突出主体部分的本质,形成鲜明的视觉形象,以缓解视觉疲劳,带来视觉情感的愉悦。在书刊中我们常常能看到大面积出现的虚空间背景和少量的文字图像,从空间面积上进行对比,用大面积的虚空间衬托简洁的图文信息,以此达到信息的有效传递。在期刊杂志中,设计师也经常从“图”“底”的颜色入手,将其设计成互补色,增强视觉吸引力和趣味性。

三、书刊版式设计中虚空间的趣味设计原则

(一)虚实相生,增强对比

虚与实是中国美学一对重要概念。老子认为:“宇宙万物也是无和有,虚和实的统一。有了这种统一,天地万物才能流动、运化、才能生生不息”[2]。虚实结合,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书刊版式中的虚空体现虚,而虚表现实,实又存虚,二者相融相生。只有“无”和“有”融合为一体,才能使版面在某种程度上得到升华。有效的版面率固然重要,但是观者的阅读情绪决定信息的吸收率,如果版面中每个要素都去强调,每个部分都要突出,这样就没了视觉的重点,不能达到版面构成的最终目标。因此应加强虚实关系的对比,根据版面内容和主题着重表现想要突出的图像或文字,有节奏地安排版面的黑、白、灰关系。以实为实,形象只能具备内容的意义,缺少了美的趣味,不能打动人心;以虚为虚,思维无法依托,则是完全的虚无。在版面设计中做到不以实为实,而以实为虚;不以虚为虚,而以虚为实,巧妙地将虚实互相渗透、转换,版面方可呈现层次鲜明、意味无穷的视觉效果。

(二)气韵生动,营造秩序

气韵生动是谢赫六法中的其中一法,基于这种传统的审美理论,书刊版面中的虚空间并不是一无所有,它客观存在于纸上, 充斥着无限生命精神的律动,就是可以看见和感知的生命的运动。这种气不仅表现在具体的物象上,而且表现于象外的虚空,没有虚空就谈不上气韵生动。在现代书刊版式设计中,有必要考虑字与字的缝隙,行与行的间隔,文本与图片的距离,天头和地脚的大小,不同形式、形状、大小的虚空间直接影响整体书刊的风格与生命活力。要做到气韵生动就要有效地利用虚空间,设计师须要按照逻辑,通过对不同形状、大小的虚空间的合理布局来构建视觉秩序,使版面看起来富而不乱,松而不散。

(三)计白当黑,取舍得当

“计白当黑”在水墨画中一般来说有形的东西都是用笔墨来画的,也就是各种程度的“黑”。换句话说,黑的也就是有形的,是笔墨画到之处。“计白”,就是说要让虚空做到有形,起到造型的效果,也要像是笔墨画到地方一样,并提醒和要求人们把白和黑看得一样重要。现代的書刊版式设计也应如此,将虚空部分与实体要素等同看待,打破虚空被看作是剩余部分,而不去认真对待的作法。不仅如此,甚至可以试图从白的角度考虑黑,从无的角度安排有,通过计白当黑的方法对版面进行整体构思和布局。因为只考虑黑或白都不能构成版面,黑白失调也不是好的版面。设计师应该运用计白当黑的思维,合理安排详略,做到取舍得当,才能创造整体和谐的版面。

四、书刊版式设计中虚空间的趣味审美内涵

书刊版式设计能够借鉴传统美学虚实理论,在有限的空间蕴含无限的审美趣味。在书刊版面设计中根据书刊的不同种类,巧妙地安排和布局虚空间,并作用于实体要素而产生特殊的视觉感知。如2013年获得“中国最美的书”称号的《空度》,虚空间是画面中远处的天,平静的水,在虚无缥缈中仿佛能感受到小船缓慢地滑动,芦苇随风轻轻飘扬,时而滑动在眼前,时而消散在远处的空濛中,令人沉浸在虚幻的真实中,感受悠远空灵的意境美。日本设计师杉浦康平的作品《疾风迅雷》,虚空间肆意流淌在文字间与段落间,时而密集时而松散,时而平缓时而跌宕,视觉在高与低中穿梭往返而绝不疲惫,反而像是在欣赏一曲交响乐,情绪激昂又精神抖擞。虚空的趣味是在有限的版面中感受无限的精神律动和意在画外的想象。

参考文献:

[1]考夫卡.格式塔心里学原理[M].黎炜,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52.

[2]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29.

作者简介:张媛园,硕士,樱桃美术馆。

猜你喜欢

趣味性
提高小学拼音教学趣味性的策略
帮助孩子们集中注意力的创新产品
以画之名
论趣味性原则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
语言的趣味性
趣味几何
探析趣味性包装创意元素的表现形式
巧创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趣味性
高中化学趣味性教学模式构建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