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互联网思维加强红色文化的传承

2020-12-23李娟

美与时代·上 2020年9期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资源共享红色文化

摘  要: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凝结而成的观念意识形式,其蕴含的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密码,是中华民族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要借助新媒体讲好红色故事,将红色文化内蕴的人、事、物、气、神、魂展现好。可以重点开设专门红色的文化网站,设置红色专题的微信公众号、微博、客户端,探索网络直播互动、抖音短视频等新媒体运行形式,拓宽红色文化的传承途径。要针对现有的红色遗迹、故居、文物、文献等物质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采集,以文字、影像、音频等形式,梳理分析红色文化资源的整体现状与保护重点,促进红色文化信息资源的开放与共享。要积极设计建立红色文化的新媒体矩阵形成合力,共同促进红色文化的传播,结合不同群体的兴趣爱好打造各类红色文化体验活动,以融媒体为平台增强开展红色文化培训营、各类活动比赛节目的兴趣度,提升红色品牌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红色文化;新媒体;资源共享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社会科学院2020年度基本科研经费一般项目“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创新研究”(20E44)阶段性成果。

赵汀阳教授曾经指出,“历史事实表明,人类的生物学进化早就基本成熟,已经很少进化,但文明的存在升级一直日新月异,而且总是以技术革命或者制度革命为标志,通过技术革命和制度革命重新定义人类的存在方式。”[1]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构筑了新的时间与空间载体,实现了集体记忆的传承创新,使个体成为信息的生产者、传播者与接受者、消费者。互联网技术使文化传播与集体记忆的形态、载体、方式都发生了重要改变,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在多个场合强调,要“主动适应信息化要求、强化互联网思维,善于学习和运用互联网”。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长期革命斗争凝结而成的观念意识形式,其蕴含的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密码,是中华民族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当前的红色文化话语体系面临着意识形态、文化话语、代际认同、消费习惯等方面的冲击,在传承弘扬过程中存在形式单一、内容陈旧、时效较短、收效欠佳等问题。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组成部分,新时代不能让红色文化在舆论场中失语、失位、失声,迫切需要以互联网思维实现红色文化的创新发展,发挥其精神力量为时代培根铸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一、借助新媒体讲好红色故事

传播哲学家家费舍认为,人类天生是讲故事的物种,世界是由故事建构而成的。故事是人类文化的基本元素和重要标识。讲故事是人类重要的文化行为,是不可或缺的交流交际手段。伴随5G、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加速发展,以微信、微博、播客、网络直播、APP、短视频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影响和改变着人们固有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新媒体以其先进的技术和超强的传播性、互动性、参与性,赢得了大量受众参与到“讲故事”的行列,人人都可以自主地对全世界讲述自己的故事。新媒体时代,信息的单向传播模式变成了多向传播与交互传播,信息交流的密集度和频繁度日趋明显。这就将以往少数群体在公共领域的话语权进行了消解,促使更多普通民众参与到公共话语空间,拥有了更多参与社会话题讨论的权力,对于既有的传播格局、社会关系和生活方式产生了重构影响。例如,目前的网络用户群体大多是80后、90后、00后,这些年轻人的童年是伴随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而成长起来的,电脑、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重要内容,此类群体可以被称为“互联网原住民”。随着网络与多媒体技术的融合,具有相同偏好的年轻网民构成了亚文化群体,并形成了网络亚文化力量,折射出当代青年群体对于身份认同的焦虑、价值取向的迷失、理想信念的虚无、群体心态的颓废。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2]红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底色。红色文化在融合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基础上,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标识,成为具有实践引导力和精神感召力的先进文化。红色文化的内涵将伴随历史进程和实践需要而不断深化,可以重现蕴涵在其中的红色故事。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调研时强调:“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红船故事、井冈山故事、长征故事、抗战故事、延安故事、“两路”故事等,成为中国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民族精神,在当代依旧历久弥新。

要借助新媒体讲好红色故事,将红色文化内蕴的人、事、物、气、神、魂展现好。要使红色文化的传承更能契合时代之需,更能符合大众的心理诉求。可以重点开设专门的红色文化网站,设置红色专题的微信公众号、微博、客户端,探索网络直播互动、抖音短视频等新媒体运行形式,拓宽红色文化的传承途径。针对重大纪念日和重要节日等历史节点,要策划推动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并积极利用Twitter、Facebook等全球化的新媒体平台及时传播,主动争取话语权。要对红色资源进行精准化、典型化、时代化的总结提炼,选择新颖的叙事视角、采取独特的叙事方法发掘人物形象与故事内涵,既讲好彪炳千秋的革命历史故事,又要讲好产生过重要影响的民间故事;既讲好荣载史册的英雄故事,又要讲好广为流传的百姓故事;既讲好时代风云激荡的烽火故事,又要讲好当代正在发展的老区故事。要善于根据不同新媒体的特征,既注意正面宣传先进典型,又要善于发掘其背后的感人故事,在展示英雄人物与模范人物精神世界的同时,也要展示其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多维度、立体化、全方位传递红色故事蕴含的精神内核。要善于利用先进的新媒体技术开展情境体验式传播,通过播放背景音乐、视频、图片与VR、AR技术,创造真实的红色故事情境与故事场景的实体体验,开发红色游戏、红色软件占领自媒体阵地,并以较强的代入感实现跨越时空的情感互动,更好地用红色文化之魂滋养大众。

要通过网络平台投放更多主题突出、形式多样、构思新颖的高质量、高品位、高水平的红色文艺精品,以影视、音乐、动漫、书画、朗诵、舞台剧等形式,让红色文化充斥网络,吸引青年群体的兴趣。可以通过网络留言板、发言区等这种交互性工具开展心得互动交流区,提升青年群体对红色文化活动的参与积极性与主动性。例如,2017年建军90周年之际,人民日报客户端推出“我的军装照”,迅速爆红微信朋友圈,大量青年网友积极参与体验、关注转发,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氛围,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充分利用重要的历史纪念日与暑假、寒假等时间节点,针对青年学生免费开放红色记忆数字博物馆,并推出不同形式的参观模式,如入馆参观、网上参观、VR展示,加强对红色记忆的智慧化展示与共享服务,提升青年群体对红色文化场景的直接感官体验,为网络主流文化营造健康的生长空间并涵养其发展的土壤。

二、利用大数据保护红色遗产

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要让红色遗产真正“活”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大数据是当前社会发展需要的重要技术手段,在解决数据共享与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互联网思维、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成为推进红色遗产传承的新视角和新方法。这种背景下,多元化、丰富化、复杂化的信息流通势必会对红色文化的传承造成冲击,信息化、数字化、高能化、碎片化的即时传播方式对红色文化的传承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依托网络平台建设开发红色遗产数据库、数字博物馆、数字图书馆、云展览馆等红色文化资源的数据体系,针对红色文化遗产进行收集梳理,特别是红色文化中的文献、图片、影像、声音、文物等资料进行数据化采集,建立文化遗产数据库,摸清红色文化遗产“家底”。要借助网络虚拟现实技术,加强场所的智能化改造,将红色文化转化为影像、文字和三维再现数据模式,借助5G大宽带、广链接、低时延等优势进行直播分享、远程互动,开发VR/AR智慧体验中心及各具特色的数字化创意产品,多维度、立体化、全方位推动红色文化的转化与传播。要提升红色文化数字化资源库的利用率,让体验者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和感知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

红色文化遗产是革命战争年代遗留的有形文化遗产与无形文化遗产,包括具体的、物质性的文化遗产,也包括抽象的、精神性的文化遗产。其中,重要革命遗迹、实物、代表性建筑、纪念地、标志物、标语、规章制度、文件文献、革命精神等,都需要借助大数据技术进行保护与传承。要实施红色遗产数字化保护工程,充分利用大数据与智能化技术优势,将所有红色文化资源信息完整结合并进行数字化存储,运用数字技术精心建设打造一批实体体验馆和网上展示馆,建构红色遗产数据库、资源库、网站,以及数字博物馆、图书馆、展览馆等红色文化资源的數据体系。要针对现有的红色遗迹、故居、文物、文献等物质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采集,以文字、影像、音频等形式,梳理分析红色文化资源的整体现状与保护重点,促进红色文化信息资源的开放与共享。加大红色遗产的研究工作,成立专门的学术研究机构,搭建研究平台与成果转化平台尤其是大数据转化平台,建设专门的研究队伍,为红色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坚实基础。

对于濒临破坏与消失的重要红色文化遗产,要利用大数据模型进行抢救、处理、复原和分析,通过数字化技术对年代久远的历史文物遗存原貌进行还原恢复,通过数据分析、监控、管理,形成全面多重防范和保险。同时,要加强对红色非物质形态资源如口述历史、艺术作品的保护,进行精准化、时代化的总结提炼。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信息汇总,以红色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进行虚拟展览,并推出不同形式的参观模式,如入馆参观、网上参观、AI、VR360度展示,通过数字化建模、文字图片、录音解说、立体flash、虚拟漫游、高空俯瞰等多种方式进行全景展示,进一步加强红色文化遗产的“云旅游”“云展示”等智慧化共享与服务,提升受众对红色历史文化场景的直接感官体验。

三、搭载短视频唤醒红色记忆

当今的信息化时代各种新兴技术发展迅猛,以微博、微信、今日头条为代表的新媒体成为网络时代的主要传播载体。尤其是短视频的发展,成为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大量社会公众将短视频的制作与播放作为记录生活的一种重要手段。短视频传播也已经成为社交媒体时代的关键媒介。短视频具有较强的互动性、参与性与传播性,作为一种新型的媒介方式扮演着“去中心化”的角色。短视频以其低门槛、低成本的特点,吸引了大量民众参与讲故事的行列,同时给网络带来了浮躁与低俗的风险,要让主流文化起到引领价值的作用,从而在舆论场中不再“缺席”。例如,以红色文化传播为主题的短视频《牵妈妈的手》《答卷》《为了共产党人的使命》,以更加生活化、人性化、亲情化等特点燃爆网络和朋友圈,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这种打动人心的微传播方式,更加贴近普通民众的实际生活,比较容易引起大众的情感共鸣,也更容易为民众接受与认可。

红色记忆属于中国革命、历史文化的实际载体与客观见证,其中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的光荣奋斗历史。红色记忆是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成为新时期激励后人的精神动力。红色记忆凝聚了中国几代人的共同意识,需要进一步将红色记忆融于民众日常生活,要注重将红色记忆的传播内容和传播话语进行生活化、大众化、网络化转换,吸引更多民众进行关注与参与。需要改变以往静态化、模式化、脸谱化的传播叙事方式,充分发挥短视频的微媒体平台,更加突出红色文化传播叙事内容的生活化和网络化特征,选择新颖的叙事视角、采取独特的叙事方法发掘人物形象与故事内涵。要逐步增强红色文化的网络议题设置能力,深入挖掘红色记忆的精神内涵,结合当前的社会发展实际以短视频的传播模式,增强其鲜活度与关注度,最大限度激活其蕴藏的精神文化元素。要增强短视频在红色记忆方面的选题设置能力,增强社会民众对于红色文化话题的关注度,精准有效推送红色文化内容,增强自身的吸引力、冲击力和感染力,让短视频用户在互动参与中潜移默化地感知红色文化的魅力。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孕育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一大批蕴含红色基因的伟大精神,成为我们重要的红色记忆,要把保护、传承和弘扬红色记忆作为战略工程、铸魂工程、民心工程来抓。短视频正成为互联网时代的重要舆论阵地之一。短视频产品的忠实用户主要集中于青年群体,已经实现了粉丝集聚与迷群吸引,为青年群体记忆实践提供了新的媒介场域,并参与该群体的记忆形成。要积极利用抖音、快手、西瓜、火山等相对成熟的短视频平台,拍摄红色文化基地、革命老區的生态建设与生产发展等内容,打造有关革命旧址、纪念馆、器物、人物、事件、制度、口述资料、精神性内容的短视频,让红色文化走入更多短视频用户与受众的视野。要将大众化、娱乐化的短视频表现方式与人物风景、民族特色、历史文化相结合,让观众在有限的镜头下感受到短视频文化无限的魅力。要积极设计建立红色文化的新媒体矩阵,形成合力、相互转发转载相关内容,共同促进红色文化的传播,并通过征集红色文化相关的话题、议题,借助“意见领袖”的力量,提高受众的关注度、参与度与互动性。要深入探索网络直播形式,带动老区特色产品的销售,吸引网民感受红色文化、培养红色情怀、弘扬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四、依托融媒体打造红色品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并多次强调要“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近年来,以AI、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以及5G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兴起,大众媒介逐渐走向深层次融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格局形态。传统媒体如报纸、广播、电视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传播为主,新媒体网站、手机客户端、信息平台,更擅长弹幕视频、短视频、互动直播。融媒体的发展促使网络娱乐狂欢的产生,民众对于娱乐化、快餐化、碎片化的信息选择出现依赖,这在一定程度上消耗了红色文化的传播资源,也挤压了其应该拥有的传播空间。要积极推动红色文化传播话语的网络化、大众化、生活化转换,将红色文化的传承需要融入社会生活,让民众在生活实践中实现感知、认同与体悟,这就需要借助红色文化品牌实现红色文化的产品化、产业化转换。积极推进红色文化与现代产业的融合发展,借助文化创意、数字娱乐、电子竞技等新业态,开发形态各异的红色文化产业品牌、文化创意品牌。充分挖掘使用红色经典资源,加大红色题材的创作开发力度,创作适应当代受众审美习惯的红色文艺作品。积极推动红色文化主题的影视、动漫、网游等产品的开发,努力打造有特色的网络红色文化品牌。

要积极推动红色文化资源与旅游业态的融合发展,策划、开发一批研学线路、经典线路,支持一批领军性企业的发展,研创一批形态各异的红色文化创意产品。例如,陕西、江西、贵州、河北、福建等26家红色旅游景区和单位,曾经联合发起成立红色旅游品牌联盟,借助网络力量增强全国重点红色文旅业的创新力和凝聚力。要借助重要节日或重大纪念日开展红色文化网络主题活动,引导网民积极参与话题讨论与活动参与,推动红色文化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并将红色文化与具有区域特色文化进行有机融合,借助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丰富区域独特的文化的内涵与视觉元素,更好地满足不同群体的多元化需求。

融媒体需要通过挖掘整合不同媒体的独特功能,增强传播的密度、深度、频度、强度,充分发挥不同媒体在红色文化传播中的独特优势,提高红色文化传播与投放的实际效果。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数字化的推动下,“文化+”“科技+”“创意+”“金融+”“互联网+”等催生了文化产业新业态,为打造红色文化品牌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例如,上海市借助互联网制作青少年的革命历史题材网络文艺作品,围绕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动漫产品并设计红色主题的网络游戏。上海市还推出的“追梦者”红色文创“七一”网上直播活动,积极探索红色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的共融点,齐心协力打响上海红色文化品牌。融媒体时代背景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重构大众传播生态的同时,为打造红色品牌提供了重要平台。

要依托融媒体精心打造红色文化旅游品牌,围绕全域旅游主题形象,打造多层次、全局化、整体性的红色文化旅游格局,发挥融媒体优势进行有效传播。要加大挖掘红色资源的力度,创作推出一批红色文化演艺项目与大型影视互动体验项目,通过零距离接触红色旅游和“寓教于游”等模式让红色基因深入人心。要依托融媒体平台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专题纪念馆与培训基地,利用媒体技术将重要革命遗址融入互动体验项目之中,增强观众的参与度。积极创建具有红色文化特色的教育培训品牌与研究机构品牌,利用新媒介、新方法、新技术打造融媒体平台,构建宣传与推介红色文化精神传承基地、党性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使其成为受众汲取精神动力的课堂与平台。要结合不同群体的兴趣爱好打造各类红色文化体验活动,以融媒体为平台增强开展红色文化培训营、各类活动比赛节目的兴趣度,提升红色品牌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赵汀阳.如果人工智能对人类说“不”[J].信睿周报(第一辑),2019(1):10—11.

[2]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李娟,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原文化研究杂志社研究员、副社长,主要从事文艺学与当代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互联网思维资源共享红色文化
“互联网+”背景下会计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研究
长三角加快实施交通运输信息共享示范工程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论述互联网思维在电子商务中的作用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贵州铜仁万山区:探索建立教学资源共享模式
Wi-Fi网络资源共享现状及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