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歌唱艺术、歌曲创作以及音乐传播的互动机制

2020-12-23徐兴民

神州·下旬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互动机制

徐兴民

摘要:歌唱艺术吸纳人们生活缩影的方方面面,有和人类文明同步发展的历史轨迹,人们可通过歌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而音乐的传播和传承,是人们对生活领悟的感叹,也是一辈辈人有序接受教化的结果。歌唱艺术从其传播角度来说,之所以长盛不衰凭借的是审美的诉求和技艺的传播。而音乐传播、歌唱艺术和歌曲创作三者密不可分,互相促进,不管在怎样的环境下均相融。本文则主要探究他们三者间的互动机制,分别从几个侧面出发,具体阐述彼此间的连结和互助作用,以及碰撞出的更为激烈的火花,力求感悟歌曲创作、歌唱艺术和音乐传播间的双向或者是三项互动、传承的真谛。

关键词:音乐传播;互动机制;歌唱艺术;歌曲创作

当前我国的社会中,政治经济文化获得进步,且信息科学技术取得发展,人们在对精神和物质生活的分享和选择中,通常更多的会选择精神追求,且这一现象愈发明显。歌唱艺术在当前众多的艺术形式中,需成为人们进行情感对话、交流,精神生活及文化抒怀的最喜爱和直接的艺术活动之一[1]。在其创作实践中,需构建出和某一群众、社会的表达和对话交流的关系。歌唱艺术通过语言、形体、声音和情感等进行艺术的传播,呈现出互融、互通的艺术共同本质的对话关系。事实上。不管是歌唱艺术或者是歌曲的创作,均难以和音乐传播所分离,三者的有机互动方可实现共赢和做到相互促进。

一、歌唱艺术中歌曲创作及传承,实现音乐传播

我国艺术歌曲创作,从王莘创作的《歌唱祖国》,于20世纪50年代进入快速发展崭新时期,我国作曲家从起初遵循的创作原则,逐渐向突破和创新发展,因此促使我国艺术歌曲创作之路更加的自由。在进行创作的时候,我国的艺术家将少数民族完美且鲜明的音乐特色凸显出来,同时将注意力和视角着眼于现实社会生活。第一届“全国音乐周”在1956年举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音乐的大检阅和大汇展,是中国音乐史史无前例大壮举,同时是一次艺术歌曲创作成果大聚会[2]。

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了对听众喜爱广播歌曲的评选,同年还举行“优秀作品评选”等。在电视片《三峡传说》中,1980年作曲家张丕基谱写了《乡恋》的插曲,歌曲选择电声乐队的伴奏形式,并采取探戈舞曲的节奏,当时的演唱者李谷一糅进了“气声”唱法,揭开新时期通俗歌曲发展序幕[3]。在当时80、90年代中,《菊豆》、《黄土地》、《霸王别姬》、《大红灯笼高高挂》等等优秀电影的成功,以及《水浒传》这一电视剧主题歌《好汉歌》,将作曲家赵季平对于中国传统戏曲和民歌,在较长时间范围的痴迷取得极为丰硕的艺术成果。且在“评委会创作大奖”中,李娜演唱、张千一独立创作的《青藏高原》获奖。

中国的作曲家在进入21世纪以后,创作思维更加活跃,继承前人的艺术经验,创作形式更加新颖,他们将时尚、流行、民族传统等多种艺术风格融合的令人赞叹[4]。实际上,我国自从产生艺术歌曲之时,较多优秀歌曲的旋法、曲调融进我国民族音乐素材中,并不是对西方单一模式的完全照搬,是对于其结构模式遵循的基础上,因此能够将其极强的艺术生命力和广泛流传的能力显示出来。表1所示为我国歌曲创作发展形式。

事实证明,时代和社会责任感是很多艺术家所具备的,他们关注音乐传播的时尚和流行,并顺应社会和时代的潮流和需求,结合大众审美,创造出崭新的艺术歌曲风格。如印青、刘青、关峡、陆在易、叶小纲、徐沛东等为一批作曲家和后起之秀。他们的作品风格迥异,极富民族特色,艺术性强、技术含量高,受到广泛的欢迎。表2所示为全国传播流行与传唱作品类型。

二、声乐教学与音乐传播

在经过了西方声乐文化之后,中国声乐艺术将占据什么位置,扮演什么角色等等,发现声乐教育能发挥出重要作用。尽管声乐教育为一项非常专业工作,但是因当前音乐复制和传媒的曼延,促使歌唱艺术走进人们的文化生活和家庭,所以声乐文化和人们的精神生活密切关联,声乐教育是普遍且广泛性的问题[6]。需经过歌曲的创作和广泛传播,才可促进新的教学方法和观念的变革。在音乐传播和音乐创作的推动下,声乐艺术始终和其并肩,在人们精神文化建设上发挥出极大的作用。但是,追溯教学模式的生成、演变发展,以及中国声乐艺术的历史,较容易发现音乐传播和歌曲、歌剧创作的双赢和互动,凭借艺术创作的直接催化,方可真正实现[7]。

在每一时期均会有不同的声乐作品出现,而艺术歌曲的创作也为社会业余声乐爱好者,以及高校的声乐专业学生、教师不断的输送和传播着大量优秀的曲目,促使高校专业教师能够实现对自我教学和演唱曲目的及时更新[8]。声乐教材是实现音乐传播和声乐教学得以互动的基础,且广泛化的传播,成为促进高校教学艺术不断进步的助推器,同时提供给声乐学习很多优秀的歌曲。当代优秀艺术歌曲被编进教材,同时获得广泛的传唱,像《玛依拉变奏曲》、《红土香》、《聽海》、《秋水长天》、《长征记忆》、《我是中国人》等等。

在创作手法上,《玛依拉变奏曲》这首歌曲做到大胆且时尚,实现了在音域上的扩展,并选择了多种音乐元素结合创作手法,达到了bd3,其中的快速的音阶流动、大音程跳进和花腔、跳音等等,均在作品中做到应有尽有。之所以会创作这样的高难度作品,和曲作者具备的艺术水平和声乐教学的进步密不可分,当有了常思思、雷佳等具备的宽广的音域、甜美的音色、真假声完美无瑕的融合、开放浪漫的歌唱风格,以及悠长的气息,才有了之后的胡廷江、邓垚等大胆超越和创新民族声乐艺术创作上的新生代作曲者[9]。

高质量完成高难度歌曲,在声乐艺术的创作中,需具备高超的演唱技巧和科学的发声方法。而演唱技术的提高,声乐教学水平的提升,均促使声乐艺术风格、表演、技术等方面的信号获得不断的传播,且促使演唱者可很好的展现出自己的演唱技术技巧,引导作曲家创作灵感,成为最可靠、最有把握的,曲作者艺术创作充分表现创作技巧、施展才华的创作依据。在在音乐界中,歌唱家和作曲家互动现象,便是双赢的互动模式,且普遍化存在。

三、歌唱艺术创作的整体扫描

表、形、真、境、声、字、情均包含于歌唱艺术创作中。因歌唱艺术的独特性质,能够轻而易举的撞击和融入到人们的情感和精神世界中,获得沁人心扉的审美效应。唱歌可以实现人们相互的沟通和情感的交流,同时涉及着很多的音乐表演艺术元素,有声音的旋律线条、共鸣、色彩,以及速度节奏的变化、声音的高低舒缓、强弱跌宕等[10]。在歌唱艺术当中,声音的完美把握非常关键,但是需进行歌唱技巧的协调配合。需做到真假声的混合与运用、咬字、吐字发音的统一、声音的质感等多方面的实现,才可追求声音的完美。表3所示为歌唱艺术具备的要素。

四、结语

音乐传播、声乐艺术、歌曲创作实现了三者的统一,互为依靠,互相借鉴和扶持,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只有三者实现相互参照,方可实现相互推动、共同发展进步,并互相促进。优美动听的好歌,可吸引很多的粉丝和钟爱者,为音乐传播提供巨大动力,并激活歌唱家的艺术创作活力。相反的,在对于一首好歌的追捧上,无数音乐爱好者音乐创作的热情被激发出来,实现循环往复的 音乐传播、声乐艺术、歌曲创作的互动,能够唤醒音乐传播潜藏的动力,同时可促使我國的歌曲创作和声乐艺术,在不断的音乐传播和传承中,继续的前行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沈德鹏,姜楠.传承地域音乐文化服务地方文化建设——谈东北民歌在民族声乐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音乐创作,2018,22(11):175-177.

[2]沈德鹏,姜楠.传承地域音乐文化 服务地方文化建设——谈东北民歌在民族声乐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音乐创作,2018,0(11).

[3]刘晓飞.中国电影声音创作中流行歌曲的表意呈现探析[J].当代电影,2019,16(12):105-108.

[4]苏玥.蒙古族歌曲创作对流行音乐元素的运用研究[J].音乐创作,2018,12(5):120-121.

[5]于茗川,张阔.高校的流行音乐教学研究——评《中国流行音乐简史:1917-1970》[J].高教探索,2018,12(1):后插2.

[6]王叶.蒙古族风格艺术歌曲创作手法研究——以"草原乐派"作曲家好必斯作品为例[J].北方音乐,2019,39(12):5-7.

[7]孙一波.红色歌曲类型化及创作模式研究[J].音乐创作,2015,13(11):107-109.

[8]傅议萱,徐敦广.中国流行歌曲发展审美取向探究[J].文艺争鸣,2019,19(9):191-194.

猜你喜欢

互动机制
社区发展与成人教育互动机制的实现研究
空间经济学视角下京津冀协同发展互动机制的构建
小学语文课堂教师与学生互动机制探究
土地财政与城镇化互动机制理论与实证研究
沪港通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互动机制研究
湖南省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性发展:机制、问题及策略
新形势下高职校企合作学生培养模式互动机制的构建
舆情事件中微博、微信的议题共生与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