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职校企合作学生培养模式互动机制的构建
2016-01-07祁琼
祁琼
摘要:高职院校在为企业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已经逐步成为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只有构建良好的校企合作互动机制,才能更好地将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转化成为企业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动力源泉,为校企合作学生培养模式构建最佳平台。本文就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进行学生培养模式的互动机制构建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构想,希望能够为校企合作实现双赢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职院校;企业发展;校企合作;学生培养;互动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2-0040-02
高职院校主要是为企业培养具有实用型技术的一线员工,而企业最缺乏的也是具有实用型技术的一线员工,这种供需关系就使得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有可能建立密切的连续,开展有效的校企合作,最终实现学生培养互动机制,完成人才培养过程。但是,在近几年的高职院校与企业的校企合作中,我们还要看到有些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目标不明确,不能为企业培养实用型人才;培养方向不明确,不能满足企业用人需求;培养计划不明确,企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数量较少,而不符合企业专业需要的学生较多,同时还存在一些高职院校在科研方面较弱,或者科研成果不能转化成企业生产力等问题。究其原因,这些问题都是由于高职院校与企业在进行合作时互动机制不完善,沟通机制不顺畅,理论与实践不吻合。新形势下如何构建校企合作学生培养模式互动机制,一直是各方面研究和探讨的重点。
一、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互动机制的现实诉求
(一)校企资源利用最大化的要求
由于高职院校的不断扩招,大部分高职院校生源充足,但是教师资源和硬件设施却不能满足日益增多的高职学生,这对高职院校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制约。一些企业由于技术更新导致部分技术员工和生产资源出现闲置,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浪费现象,企业希望寻找利用这些资源的途径。高职院校与企业进行合作,既可以让学生到企业去接触实践,将理论知识进行系统化和实践化,又可以让企业闲置的人力资源和生产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二)提升学生实践技能的要求
与普通高等院校学生培养目标不同,高职教育对学生培养目的要具有实践能力,提高就业能力,掌握企业一线技能,重点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虽然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具有自己的实训基地,能够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实践技能,但是更多的还是理论方面的教学,与企业所要求的实践能力还有一定差距。校企合作对于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具有非常好的作用,同时还为学生提供真实职业环境,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态度。
(三)提高学生就业水平的要求
高等职业从根本上来讲,就是要为学生就业提供基本技能。高职院校要提高学生自身就业水平,就要紧紧围绕企业需要的人才设置专业,根据企业需要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只有坚持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与企业在学生培养模式上建立互动机制,才能更好地解决好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问题,提升学生就业水平。这就要求,一方面要坚持学生与企业需要的一线人才技能实现无缝对接,另一方面,在检验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同时,为学校调整学生培养方案提供依据。
(四)提升企业利益水平的要求
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就是要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企业的发展壮大需要人才的不断支持,企业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需要人才的不断努力。高职院校学生掌握了企业需要的专业技能,提高了自身综合素质,为企业发展节约了人力成本,降低了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的成本,创造了更多的价值,并且具有非常好的稳定性,自然企业就会更加倾向于同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进行更深入的合作。
(五)提高企业知名度的要求
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好的声誉和自身的知名度,尤其是在传媒相当发达的时代,甚至有很多企业想尽各种办法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高职院校有大量的学生,背后是千万个家庭,这些学生和学生家庭都有可能是企业潜在的客户资源。因此,很多企业通过校企合作将企业文化宣传到学校的每一个学生,通过冠名培养等手段将企业知名度在广大学生和家庭中传播出去,推动企业发展,提升企业知名度。
二、校企合作学生培养模式互动机制的构建
(一)基本框架结构
1.平等的双主体。双主体即高职院校和合作企业,双方共为校企合作的主体,在地位和权益方面是平等的。在合作方式上采取平等的合作,开展良性互动,互惠交流,最终目的是要实现双赢。
2.健全的政策保障。校企双方的合作是要实现双方利益的最大化,这就需要有健全的政策和法律法规进行约束,将校企双方规范到正规的轨道上来。防止双方因为各自利益而陷入片面追求功力的轨道。
3.协调运转的子系统。校企合作的主体之下还有多个子系统,这些子系统的协调远转才能使得校企合作主体正常运转。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子系统的运转不是独立的和静止的,在一定条件下他们之间时可以相互转化的。
(二)学生培养模式互动机制的子系统
1.培养联动。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的互动机制的建立,要从学生入学就开始,直至学生毕业进入企业,实现校企双方全面参与、全方位参与、全程参与的互动机制。高职院校与企业以及相关政府部门要共同参与制定相关的学生培养计划和培养方案,根据双方要求设置相关课程的开展,修订相关教材,确定相关考核标准和评估标准。同时,让企业具有实战经验的工程师进入课堂,并且让教师进入一线从事实践学习,实现角色和任务的互换,最终实现双提升。
2.供需协调。建立有效的供需协调机制,能够避免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在供需过程中出现错位和偏差,为校企双方在学生供给和企业需求方面寻找最佳均衡点。供需协调机制能够为学校和企业提供沟通和协调的渠道,是双方在考虑自身利益的同时提高人才培养效率,降低人才培养成本,为学生在学校和企业之间过渡打造一个良性循环的渠道,有效降低市场带来的负面作用。
3.资源共享。高职院校有良好的师资和科研能力等优势,企业有先进的技术和优良的资金等优势,这些都是双方合作的基础和条件,在合作过程中要保持共享和互动。另外,文化融合也是双方合作不可或缺和不可忽略的重要元素,高职院校文化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是最有效的也是最深刻的,企业文化对学生和员工的影响也是长久的和深远的。因此,在高职院校和企业合作互动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校企双方在文化方面的融合和交流。
4.信息沟通。信息时代的到来为高职院校和企业间的信息沟通提供了更多平台,不仅可以利用电视、报刊等传统意义的媒介,还可以利用最新的校企协作网络平台作为媒介。这种网络平台的建立为高职院校和相关企业信息发布和交流提供了途径。它要求高职院校和企业自觉遵守相关规定,定期发布产业信息和相关技术信息,为学生培养和就业提供有效信息,定期进行沟通和交流。当双方在信息沟通过程中出现问题,由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协调处理。
5.市场协作。高职院校与企业作为两个独立个体实施校企合作,其互动机制的建立离不开市场调节和监督,这种调节和监督一般需要由第三方组织如行业相关组织、社会团体组织或某些市场化组织来完成。第三方组织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和市场资源规范和协调校企双方存在的一些局限,为双方提供市场需求的判定,为学生进行职业能力的分析等等,进一步充实校企双方在各自资源方面的相对不足。
6.运行保障。校企合作互动机制的保障包括政策保障、制度保障、组织保障、资金保障、人员保障、设备保障以及项目保障几个方面。除此之外,运行保障机制还要具有监督预警的功能,监督校企合作运行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适时反馈和预警,确保校企合作中学生培养模式互动机制的良性运行。
三、校企合作学生培养模式互动机制运行方式
(一)指挥决策
当前阶段,校企合作学生培养模式互动机制的运行仅仅由高职院校和企业两方面自发自愿是比较单薄的,这是由于我国市场机制还不健全。只有由政府来主导,由政府相关部门参与到指挥决策中去,才能够真正实现校企合作,使双方紧密互动。政府机构主要职责规范是加强对校企合作的总体规划,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与仲裁办法;制定推动校企合作的系列政策、法规和制度;为校企合作互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参谋咨询
成立专门从事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互动机制的咨询机构,一般由职教专家、行业专家、学校领导和企业经理等人员组成,既能为政府提供决策咨询,又可向学校和行业企业提供执行建议。其主要职责规范是组织相关专家调研,为政府提供有关校企合作的决策咨询;向学校和行业企业推广校企合作成功经验,并提供指导;建立校企合作信息网络,及时发布市场反馈信息,为企业和学校发展提供决策咨询。
(三)具体执行
这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互动机制运行的核心环节。执行机构成员主要由学校与企业两大合作主体的相关人员组成,可采用矩阵式的组织架构。其主要职责规范是共同遵守决策指挥机构的有关规定,承担校企合作互动机制的运行责任;听取咨询参谋机构的有关建议,改善并提升合作实效;协商签订合作契约,制定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案并组织实施;向监督反馈机构提供透明信息,接受其公开监督。
参考文献:
[1]黄芳,孙秀梅.国外职业院校合作教育人才培养互动机制的运行特征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3,(22).
[2]董建波,张炼.产学研合作教育互动机制的理论问题及在我国的实践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2,(34).
[3]张炼,陈琪琳.寻找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长效互动机制的突破口[J].职业技术教育,20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