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的策略(1)
2020-12-23王纪程
王纪程
摘 要:初中时期德育发展非常重要,它不仅关系到学生的身心成长,也对其未来有很大的指引,可以说,道德教育得好,学生成才的概率就高。作为初中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德与法治课程既是重要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和法律意识培养的重要课程。通过对人文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重要性进行阐释,分析当前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人文教育存在的问题,继而提出改变策略。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文素养;策略
如今,新课标对初中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有了更高标准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品德发展。人文素养教育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不仅对强化学生的自信心有很好的帮助,同时也能增强初中生对民族的认同感。本文以现阶段初中学校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为分析点,提出相应策略,希望能为初中教师教学提供有效参考。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性
人文素养的主要宗旨是通过欣赏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为人们为人处世提供参考准则。这个准则不仅包含科学、艺术、文化以及道德精神等方面,同时也把人的价值观与哲学融合在一起。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人文素养教育,主要以讲解人文知识和精神为主,让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更好地了解和理解我国优秀民族文化,并产生自豪感。人文精神则侧重对初中生学习的传授,学生通过自我感悟,形成对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认知和感受,继而树立属于自己的三观,在品德行为方面有自己的行事标准。对初中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不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是为了开阔学生的眼界,让学生拥有更好的行动力。
对人文素养的渗透和培养,教师必须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为基础,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如理论学习、活动实践、环境熏陶等将学生内在情感激发出来,让学生的修养、品质在人文素养教育中不断升华,形成更为优秀的学习品质和人格魅力。可以说,良好人文素养的培养不仅能教会学生如何去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同时也能为国家培养出更具爱国、自强、文明、礼貌修养、内在与外在共同进步的优秀中学生。
如今,初中生所处阶段非常关键,他们的价值观和思想塑造很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若没有好的思想指引,很容易走向歧途。所以,人文素养教育的渗透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同时也能提高教师对学生情感和其他方面的关注,从而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核心融入学生心中,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以此为标准,自我约束,不断进步,成为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这就是人文素养教育的目标,也是新课改下对当代中学生的新要求,目的是让所有的初中生都能学会生活、学会求知,成为社会主义优秀接班人。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在渗透人文素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依然传统,学生毫无学习热情
一成不变的讲课往往会让初中生厌烦,也会让他们对上课和学习产生抵触,甚至自我放弃。再加上初中生的年龄较小,认知能力有限,思想和价值观正处于转变时期,如果没有教师的良好指导,很难树立正确的人文价值观,对其未来发展也会产生不利影响。但众所周知,当前初中教学教育中,不少学校对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态度依然不乐观,很多教师和领导都将其当作是副科来讲解,内容重复且枯燥无味,学生很难在课堂上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内在品质也得不到任何发展和升华。同时,师生互动的缺乏也让学生对课堂、对学习有反感抵触情绪,他们认为只要听讲即可,无须发表自己的想法。长此以往,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强,自主独立学习能力也会越来越弱,甚至是消失。
2.教学形式单一,学生极少有探究意识
一般而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学生情感和人生观、生活学习态度的关注度更高一些,教师通过知识的讲解来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增强其思想认知,让学生在不断接受人文素养教育过程中形成正确的观念。不过,当前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形式还是以教师板书为主,即使有其他教学辅助工具,比如PPT、投影仪、网络视频等,教师也极少用到。虽然当前多媒体教学、情景创设教学以及翻转课堂、微课等在很多学校都已经普及,但真正落实并投入教学的极少,大部分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还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对这些新方法并不过多使用。这就导致学生虽然能了解课本中的文字,却很难理解其中的意义,情感和行为上得不到有效的指点,人文素养无法在学生身上真正体现出来。
3.缺少与生活的联系,做不到学以致用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实践的重视度非常高,在实际授课中,教师需要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提升学生在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人文素养教学的目的。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极少对课文进行延伸,大部分都是以课本为参考进行讲解,内容传统且带有应试化色彩,缺乏与实际生活的结合,也没有其他可辅助手段来加深学生对人文素养内容的理解。时间一长,学生不仅难以辨别现状,同时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个人情感发展等方面也是极为缓慢,甚至是没有。再加上初中教师的关注点都在考试上,极少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因此,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时,难以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所遇问题,自然就很难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的有效策略
1.创新备课模式,改变人文素养教育方式
课堂教学模式的好坏对人文素养培养的优劣有很大的影响。在讲课之时,教师不能一味继承传统模式,要以创新的教学理念完善当前教学方式,关注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情感,并以调动其积极性和兴趣为出发点,不断丰富课堂内容和方式。通过自学、互动、展学等方式,让学生不断加深对人文素养教育的理解,并深入其中探究更深奥的知识。教师还要转变自己的思想和角色,以引导者的身份对学生进行思路上的指引,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从这个环节中探索人文内在品质,提高自己的品德和素养。以《家的意味》这堂课为例,教师在开讲之前,首先要制订好人文素养培养的目标,让学生从课文的讲解中感受家庭的温馨和重要性,激发其孝敬双亲的情感。同时还要加强学生对孝行概念以及行动的理解,提高其孝敬双亲师长的实践能力,丰富人文素养在课堂上的体现。在講课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结合课本内容去讲解,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图片和视频,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和了解。比如“春节前返乡大军”“春节前抢票购票数据”等,通过影像资料让学生思考家乡对离乡人意味着什么,大家为什么要在春节前返乡等。在图片和视频播放完毕之后,教师还可以抛出几个问题:“你心目中的家乡是怎样的?”“中国人回家过年体现了怎样的人文因素?”“家对我们的重要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要孝敬父母?以何种方式孝敬父母?”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学生能更好地深入生活,升华情感,从而产生感同身受之感。这样一来就实现了人文素养教育的效果。
2.授课时做好人文关怀,发挥学生自主性
教师的品格和修养也会影响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效果,尤其是教师所具备的良好人文素养不仅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也能向学生传递更多的知识,这些都是课本知识无法取代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精神,立志为学生做榜样,用自己的优秀品质去教化学生,让他们在道德与法治学习中感受到教师的人文关怀,并对教师产生信任感和共鸣。教师要改变老思想,尊重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的意见和想法认真倾听,从根源处解决传统教育观念,让学生不再恐惧老师,乐于与教师沟通,达到“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的效果。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结合课本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和学习道德与法治,让学生从死记硬背转化为自主思考和想象,使其智慧得到更好的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具备能整合课本、掌控教材的能力,对于课本中的条条框框可以用,但不可受限其中,要结合生活体验,将人文素养融入其中,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感知教材内容,产生更多灵感和感悟。比如在讲解《我们的情感世界》这一课时,教师想要做好人文素养的融入以及加深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可以通过与学生分享生活轶事,将自己对某些事的看法和见解分享给学生,鼓励学生对某个事件以自己的想法去发表意见。教师还可以采用角色互换的方式,让学生以教师的身份站在讲台上讲解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并通过多媒体、创设活动情景等方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增加学生在人文素养中的参与感,引导学生更好地处理学习、生活中的情感问题。
3.课后实践融入人文素养教学,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道德与法治的重点在实践,服务的主体也是实践生活,因此,教师除了可以将课本内容与生活化教学结合之外,还可以通过一些有意义的课外活动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比如利用周末、节假日时间带领学生去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等,让学生在参观过程中更好地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加深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从而增强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信心,升华其情感认知,巩固学习成果。比如《我与社会》一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上下学时间去观察校园和社会中的一些不文明现象,并对这些现象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法,以此来让学生了解事件的本质,并了解解决问题的策略,促进学生在人文思想和素养方面的发展。
总之,当前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与教师教学模式、课堂组织形式以及教师个人素养有关,与学生的参与、实践也有很大的关系。想要真正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能力,就要改变当前教学模式,以学生自我发展为目标,结合多种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强化自身人文素养培养。教师也要在充分挖掘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经验,促进道德与法治与人文素养的有效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途径。
参考文献:
[1]胡灵芝.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的策略[J].中学课程资源,2018(6):49-50.
[2]谢贵荣.中学政治教师开展人文教育的策略探析[A].《教师教学能力發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四卷)[C].《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总课题组,2018:608-613.
[3]蔺学才.加强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和策略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48-49.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