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与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对照
2020-12-23顾锡龙李钊伟
顾锡龙 李钊伟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与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的差异性。方法 将6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实验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行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实验组患者行PFNA内固定术。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长,术中出血,术后卧床休息时长以及术后2个月髋关节功能情况。结果 实验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长、术中出血均低于观察组,但卧床休息时间长于观察组。实验组术后2个月髋关节优良率低于观察组。结论 PFNA内固定术具有术中切口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等显著优势,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具有术后卧床时间短、术后2个月髋关节功能佳等显著优势。所以在选择手术方式是应具体考虑患者病情、身体情况而定。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PFNA内固定术;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30..02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骨折常见病及多发病。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骨质疏松愈加严重,跌倒致伤是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主要原因。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上一般采用手术治疗。本文旨在对采用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法和PFNA内固定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行治疗效果探究。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08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60例,观察组和实验组,各30例。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为股骨粗隆间新鲜骨折60~90岁的老年患者,单侧可耐受手术者。排除标准:病理性、多发性创伤、开放性骨折或患有严重的基础疾病或者精神行为异常。
1.3 术前准备
患者自入院后进行全面评估病情,牵引治疗,完善心电图、胸片、血常规等一系列术前必备检查。
1.4 手术方法
1.4.1 观察组
所有患者均给予腰硬联合麻醉,麻醉成功后患者取健侧卧位,术区常规消毒铺巾,包扎小腿。采用常规髋关节后外侧入路,常规行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2],解剖复位,逐层缝合,放置引流管,结束手术。术后24~48 h,将伤口引流管给予拔除。
1.4.2 实验组
所有患者均给予腰硬联合麻醉,麻醉成功后,将患者仰卧位放置于牵引床上,患侧臀部略微垫高,患肢保持中立位轻度内收,健肢保持外展屈髋屈膝,患肢利用牵引床给予纵向牵引,C臂透视股骨粗隆骨折复位效果可后常规术区消毒铺巾。常规行PFNA手術[3],最后使用C臂观察,确认良好之后,关闭切口,结束手术。
两组手术均由同一高年资骨科主任医师完成。术后两组患者均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及常规应用抗凝药物,复查骨盆及髋关节X线片,术后指导患者行相同的康复锻炼方式。
1.5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手术时长、术中出血和术后卧床休息时长。根据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进行评估。
1.6 统计学方法
将研究数据纳入SPSS 20.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检验和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实验组患者较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长更短,术中出血更少,切口长度短,但卧床时间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观察组患者2个月髋关节功能优良率(96.67%)较实验组(83.33%)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此次探究结果显示,PFNA内固定术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小于人工半髋关节置换组,这说明PFNA内固定术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创伤小,术中不需要暴露骨折断端,避免损伤骨折断端的软组织,因此术中出血量也随之减少,也节省了大量的手术时间。人工半髋关节置换组的卧床时间短于PFNA术组,总有效率高于PFNA术组。这说明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可增加患者的手术成功率,避免老年患者行再次手术的风险,较短的卧床时间也降低了如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压疮、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等术后并发症。
综上所述:目前在临床上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主流手术方式为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与PFNA内固定术,通过对比研究,两种手术方式各有优点及不足之处。因此临床医生在术前对患者行详细的术前评估,以此选择最佳手术方式。
参考文献
[1] 桑明中,郭月香,张 栋,etal.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近期疗效的多因素分析[J].双足与保健,2019(19).
[2] 张 超,唐 丽.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3] 赵 乐.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