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险防范机制下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运行模式研究

2020-12-23张颖

科技经济市场 2020年10期
关键词:风险防范内部审计事业单位

张颖

摘 要: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的审计环境有了新的变化,如何适应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发展需求,实现风险防范机制下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显得尤为关键。本文将在剖析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后,找出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明确提高内部审计在事业单位风险防范中的作用,并提出风险防范机制下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运行模式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风险防范;事业单位;内部审计

0 引言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过程中,可能存在部门独立性不足、方法较为单一和工作效果有限的问题。内部审计工作力度不到位时,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容易产生风险,而其原因主要是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制度建设受限且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只有提高内部审计在事业单位风险防范中的作用,提出风险防范机制下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运行模式的具体措施,方能促成事业单位更好地发展。

1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1.1 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不足

经济社会的平稳发展使得事业单位愈加强调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但从目前的发展来看,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有序进行。一方面,内部审计部门并不完全独立,事业单位内部的审计部门与其他部门仍处于职能混淆的状态,限制了内部审计人员审计职能的发挥。另一方面,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工作人员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相对较弱,在内部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时,内部审计工作可能由财务人员兼职,内部审计工作的认知有限,内部审计职能发挥也会受到影响。

1.2 内部审计方法较为单一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需结合单位日常管理的实际需求,有序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而由于内部审计方法较为单一,审计工作开展会有一定限制,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自然存在问题。无论是审计监督、审计管理还是审计控制,都需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利用各种内部审计方法来达成既定的内部审计目标,而从实际发展来看,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由财务人员兼任,审计知识储备相对较少,所掌握的内部审计方法自然有限。当内部审计人员无法灵活应用内部审计方法时,内部审计自然会受影响。

1.3 内部审计工作效果有限

在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内部审计管理的当下,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同样得到重视。但在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时,内部审计工作效果却是有限的。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内部审计人员缺乏对相应审计知识的学习,无法适应宏观环境的变化,没有及时调整内部审计工作,审计工作效果自然受到限制。另一方面,内部审计人员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无法得到事业单位其他部门的积极配合,获取的各部门数据资料有限,审计报告的出具自然不及预期。

2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

2.1 内部审计法律法规不完善

结合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现状,内部审计风险之所以会产生,主要是由于内部审计法律法规不够完善。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内部审计人员只能按照行业规范来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而法律法规的滞后性容易致使內部审计效果与预期存在较大差别,尤其是在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约束力相对较薄弱时,审计风险就会随之产生,难以满足内部审计工作的实际需求。

2.2 内部审计制度建设受限

审计环境发生变化后,加强内部审计风险管理更有助于推动事业单位的平稳发展。事业单位需要根据内部审计管理的实际需求,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并通过内部审计制度建设来规范内部审计工作。从现阶段发展来看,内部审计制度建设受限,就是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之一。部分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控制制度的缺失,使得内部审计控制没有统一的质量控制标准,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时,就可能因审计环节缺失或审计评价不当致使审计质量相对较差,审计风险便由此产生。

2.3 内部审计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通常由财务人员兼任,缺少审计知识储备,审计工作经验也相对匮乏,在这样的客观前提下,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所出具的审计报告往往无法专业客观地呈现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状况,这对内部审计的科学严谨性都会有影响。在现阶段发展过程中,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成为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当内部审计人员无法获取有效的审计培训时,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会相对缓慢,长此以往,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会受到极大的限制。

3 提高内部审计在事业单位风险防范中的作用

3.1 提高内部审计独立性

在事业单位的审计环境发生变化后,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难度也有所加大,倘若事业单位无法适应新阶段内部审计管理的实际需求,有序开展相关内部审计工作,就可能在内部审计过程中面临审计风险。事业单位要重视内部审计,设置专门的审计部门,为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引进优秀人才,加强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专业化管理。

3.2 更新优化内部审计方法

如前文所说,内部审计方法相对单一是现阶段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而提高内部审计在事业单位风险防范中的作用,能够更新优化内部审计方法,促成事业单位更加稳定地发展。事业单位要提高对内部审计的重视,从外部引进专业人才,引入更为丰富的内部审计方法。

3.3 强调内部审计成果转化

提高内部审计在事业单位风险防范中的作用之一,便是强调内部审计成果转化。在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风险防范过程中,内部审计成果的转化是不可或缺的。良好的内部审计成果转化,将有助于事业单位更好地推进内部审计工作,实现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前期发展阶段,内部审计人员进入事业单位并了解审计环境,通过与其他部门的协同合作,获取内部审计的准备资料。而发展进入到中后期时,内部审计人员能在获取各部门的数据资料后将其整合形成规范的审计报告,内部审计效果将得到提升。

4 风险防范机制下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运行模式具体措施

4.1 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法律法规

要想适应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运行的实际需求,有效规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风险,就需要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法律法规,通过法律制度建设来规范内部审计工作。内部审计法律法规的建立健全是在现有法律条例基础上,了解现有法律法规是否已充分说明事业单位可能面临的内部审计风险,对于未提及的内部审计风险应有所补充。同时,也需从实践角度出发,结合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具体工作,仔细排查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通过立法维度和业务发展维度等多维度分析的方式,从源头入手,对审计法律体系做进一步完善。

4.2 保证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不足,已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有序开展,后续发展过程中应确保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事业单位在设置内部审计部门时,应当充分意识到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除了要在事业单位中设置专门部门,将其与其他部门独立开来外,还应确保内部审计人员具有独立权威。当事业单位出现内部审计难题时,应当在确保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事业单位既不能让财务人员兼职内部审计人员,也不能让内部审计人员位处虚职。

4.3 优化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制度

由于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环境也有了新的变化,优化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制度,能更好地满足新阶段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需求。对于事业单位而言,优化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制度应当明确内部審计的重心。事业单位除了要面对现有的风险做有效的控制或转移外,还需要在风险出现之前就做好风险规避及风险防范工作。由于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相对复杂,还应满足风险防范需求,通过建立审计复核机制或审计追究机制来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自我约束和管理。必要的时候,内部审计人员也可通过部门间协同管理的方式,增强内部审计质量管控。

4.4 推进内部审计人员队伍建设

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会对内部审计风险防范的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在后阶段发展过程中,必须基于风险防范机制,有效推进内部审计人员队伍建设。在事业单位加强内部审计并有效防范风险时,审计人员个人素质及专业能力的高低,会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形成影响,后续发展应通过分层组织培训的方式,有效推进内部审计人才培养,确保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能与时俱进地提高个人能力。内部审计人员队伍建设的培训活动可以不仅局限于线下活动,也可尝试通过线上培训活动来规避时空限制。

4.5 完善内部审计质量评价体系

完善内部审计质量评价体系,同样是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风险防范的重要举措,而质量评价体系的完善分为两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是完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内部审计质量高低会对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风险防范产生影响,要想完善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就需要明确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具体指标,利用制度为内部审计提供保障。第二个步骤是建立质量评价体系。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后,还需通过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实现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管理。质量评价体系的具体指标可参考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指标,但也需根据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需要酌情增减。

5 结语

事业单位如同其他单位,也可能存在内部审计风险,提高内部审计能在事业单位风险防范中发挥提高内部审计独立性、更新优化内部审计方法、强调内部审计成果转化的重要作用。风险防范机制下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运行模式的具体措施包括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法律法规、保证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优化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制度、推进内部审计人员队伍建设、完善内部审计质量评价体系等。

参考文献:

[1]沈霞琴.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相关问题探析[J].当代会计,2014(11):38-39.

猜你喜欢

风险防范内部审计事业单位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