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融合策略
2020-12-23吉彪
摘 要:一直以来,教育的发展与改革都是我国社会各界十分重视的事情,近些年来教育部格外重视劳动教育在各学科教学中的作用。故首先阐述劳动教育的相关理论,然后分析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融合的必要性,最后详细分析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更好地融合劳动教育。
关键词:劳动教育;学科教学;融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36-016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36.080
想要在学科教学中更好地融入劳动教育,首先需要教师和学生都认识到劳动的价值意义;然后要有进行劳动教育的环境;再者要开设劳动教育的相关课程,有意识地创设劳动的机会;最后加强劳动教育不只是學校单方面的事情,还需要每个学生家庭的配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将劳动教育融入学科教学中去。
一、劳动教育的相关理论阐述
(一)劳动教育的定义
劳动教育就是指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点,明白劳动的意义,养成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此外,劳动教育不仅要使受教育者对劳动产生热爱,还要对劳动人民有一定的情感。更确切地说,学习也是劳动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需要学生认真对待的。可见劳动教育的功能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劳动技能,同时还要提升学生的技术素养。通过劳动教育去促进学生的道德,增长学生的智力,强建学生的体魄,培养学生的美感,进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得到综合发展。
(二)劳动教育的原则
1.技术性原则。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我国社会各界都有重大的影响和作用,对教育也不例外。在进行劳动教育课时,不管其方式是生产劳动还是生活劳动,如果想要符合学生主体地位这一要求,就必须注重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以及技术素质。学生不仅要在被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相关的技术意识,还有一定的技术思维能力。同时学生的智力、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等都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2.实践性原则。实践性可以说是劳动教育课程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特点。通常来说,劳动教育课的主要形式就是学生参加相关的劳动实践,所以说实践不仅是普通课程中的重要环节,更是劳动教育课不可缺少的关键部分。当然,想要践行该原则需要学校为学生的劳动操作和实践创造条件,包括时间和空间条件等,而且要保证相关的劳动实践是符合实际情况的。让学生在整个的劳动实践过程中,能够真正掌握与劳动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3.开放性原则。与普通的课程教育相比,劳动教育应该更具开放性。因此学生既要有足够的时间去参加各种劳动实践活动,又能够在劳动实践中保证有独立实践机会和合作实践的机会。尤其是合作实践是使学生获得精神体验的重要形式。所以说,劳动教育应该是开放的,而不应该是孤立的、封闭的。教育的活动和形式上都应该具有丰富性和弹性。教育内容上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应该放眼于课上课下和校内校外的实际情况,以免使劳动教育的内容过于单一而影响其价值的实现。
4.安全性原则。因为劳动教育课的实践性特点使得其实践过程中学生的不安全因素增多,因此,劳动教育课必须要保证学生的安全。想要确保学生在进行劳动教育时的安全,可以从两个方面去进行。首先,教师应在劳动课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学会自我保护和环境保护。学会正确地使用各类设备、工具等。如果有要求的话,学生必须自己穿戴相关的防护衣物和用品,要听老师的话,严格遵守各项劳动纪律。其次,学校要制定科学的、严格的安全制度标准,完善安全管理机制。如果有威胁学生安全的因素存在,或者是学生的安全出现了问题,学校可以在第一时间采取科学有效的弥补措施。
二、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融合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学习态度
对学生这类可塑性较强的群体来说,劳动教育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科学有效的劳动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态度,进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的态度也能够更加端正。学习也需要脑力劳动和体力活动,也需要学生动手实践,因此学习也是劳动的一部分。学生形成了对劳动和学习的正确态度,才能够更好地管理日常生活,为将来祖国的建设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有助于学生养成好的劳动习惯和学习习惯
对于学生群体来说,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对于他们的实践和理论学习来说都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有时候习惯是可以进行迁移的,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养成的良好习惯可以迁移应用到他们的学习中去。劳动与学习的关系是密切的,同时也是有些复杂的,但好的习惯对它们的作用是相通的。
(三)有利于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进行更好的培养
劳动实践对学生来说,能够起到磨炼意志、陶冶情操、锻炼心智、增强进取心以及培养创新意识的作用,这些作用都是单纯的文化课程很难实现的。在劳动教育中,学生必然会因为实践的难度而体验到失败与挫折,如果学生能够愈挫愈勇,那么他们的心志会得到很好的锻炼。这样一来,他们也能更好地去面对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不会轻易地放弃学习。
三、劳动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融合策略分析
近几年随着素质教育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各学校开始重视劳动教育,因此劳动教育和学科教学如何能够更好地融合是一个难题,也是一个机遇,需要教师去悉心研究。
(一)明确劳动的价值意义,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
对于学生劳动意识的培养,时间上越早越好,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在幼儿园时期就逐渐让学生明白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培养学生们的劳动意识。想要做好这一点,可以从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两个方面去入手。首先,教师要在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之前,教授学生相关的劳动知识,给学生提供相关的劳动理论,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明确劳动的价值和意义,树立起劳动意识。其次,教师要在教授完劳动理论之后,有意识地根据劳动的理论内容去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并呼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学习到的劳动理论去进行验证,体验到劳动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进而让他们从内心深处认同劳动的价值和意义。所以说,劳动价值意义的明确、学生劳动意识的培养在整个劳动教育中起到的是基础性作用。
(二)创设劳动的环境,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形式
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所需要的劳动教育是不同的,但是不管是哪种劳动都离不开劳动环境的创设。教师要能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去创设相关的劳动环境,选择合适的教学形式。若是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教师可以在劳动教育中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去接受劳动教育。如果是年纪比较大的学生要接受劳动教育,那么教师在创设劳动环境时也尽量应该创设轻松和谐的劳动教育环境。还有十分关键的一点,在对低年级的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增大理论知识学习的比重,在确保学生掌握好劳动知识后再开展简单的劳動实践活动。
(三)开设相关劳动课程,促进系统开发
教师需要明白的是,劳动课程并不是其他课程的附属课程,而是一门单独的、有独立的结构和系统的课程。因此,各学校要积极开设专门的劳动课程,配备专门的劳动课教师。同时,学校还应该加大相关系统的开发力度,不断获取与劳动相关的课程资源,确保学生能有更好地接受劳动教育的条件。而且劳动教育的目标是多维度的,它包括劳动的观念、态度、情感、习惯、理论、技能,思维以及能力等多个方面。所以各个学校在制定劳动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多参考相关的劳动课程标准。同时,学校要对学生当前的接受能力和劳动素质整体水平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因为教育劳动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参考学生实际这一重要因素。
(四)创设劳动条件,增加劳动机会
如果仅仅依靠有限的实践活动是很难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和技术素质的。所以说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劳动条件,增加他们进行劳动实践的机会。校内开展的劳动实践是需要全体学生都能够按时参加的,而且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实践活动中的任务。此外,教师可以为学生寻找其他校外的劳动实践途径。日常生活中就有很多可以锻炼学生的劳动机会,教师可以在课下布置相关的劳动作业,例如在家中帮父母更换坏掉的灯泡、拖地、整理房间、修补破旧图书等都是进行劳动实践的好机会。这些生活中的劳动相比较于学校的劳动实践来说,更加具有生活气息,更加平易近人,也就能更好地树立学生的劳动观念。
(五)注重家校联合,培养学生劳动习惯
在普通的文化课程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会有意识地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以便能够更好地为学生的发展做好相关的服务。但是在劳动教育中,有时教师会缺乏这一意识,忽略了家庭对培养学生劳动习惯的重要意义。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一个或者两个孩子,家长或者爷爷奶奶都会对孩子格外宠爱,甚至达到了溺爱的程度。娇生惯养有时是劳动习惯的“天敌”。所以,当下在劳动教育中,加强家庭和学校的联系是十分有必要的。劳动教育可以改掉学生在学校中的不良习惯,也可以渐渐改掉学生在生活中的坏毛病。
(六)注重评价的作用,建立合理的考评机制
评价对于教育的意义是非凡的,不管是哪种类型的教育都离不开相关的考评。但是,现在各学校的劳动教学普遍缺乏合理的、科学的考评机制和方法。一个学校想要形成有效的考评机制,首先要充分了解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其次要对教师和学生进行分析,此外还要参考教师和学生集体的意见。想要对劳动课进行考评,前提是要保证劳动课的课时是足够的,然后将重心放在考评方法的灵活性上面。不同的学生在劳动课中的表现是不同的,闪光点也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设立不同的奖项,以此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劳动课,更好地发展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它与其他学科教学有很大的关联性。想要进行劳动教育,需要学校和教师对劳动教育有深刻的认识和把握。要明白将劳动教育融合到学科教学中有何意义,最后再结合劳动教育和其他学科教学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去进行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龙娟娟,王琦.劳动教育与学科实践活动课程融合的探索[J].天津教育,2019(10).
[2]马小雯.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生学校劳动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鲁东大学,2019.
[3]陈宏平.劳技教育教学与家庭教育的整合[J].课程教育研究,2015(5).
[责任编辑 谷会巧]
作者简介:吉彪(1977.8— ),男,汉族,甘肃武威人,中级教师,研究方向:劳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