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勿“崇洋媚外”美国保健品市场乱象多
2020-12-23张健
张健
为了强身健体,每年数百万美国人服用各种维生素、矿物质、植物提取物等,由此蕴育出了全球最大的膳食补充剂市场。近年来,进口自美国等地的膳食补充剂成了国人眼中的“潮流保健品”。某电商平台的数据显示,在今年刚刚过去的“双十一”购物节,保健品销量火爆,其中进口保健品类成交额同比增长了5倍。国人高消费的同时,美国哈佛医学院、密西西比大学药学院等多机构近期联合发表在美国神经科学院官方杂志《神经病学临床实践》上的一项研究却指出,美国的膳食补充剂其实也鱼龙混杂,虚假营销、夸大宣传的现象并不少。
违规添加、虚假营销并不少见
哈佛医学院等机构的科研人员抽样了10种脑健康膳食补充剂,经检测发现,10种产品中都含有未经批准使用的奥美拉西坦和阿尼西坦,其中3种还含有其他未经批准的药物(菲尼布特、长春西汀和匹卡米隆)。更令人吃惊的是,消费者根据产品说明书上的食用建议剂量服用后,摄入的药物分类可能会达到正常药物级剂量。比如,在某款宣称可改善大脑认知的产品中,含有一种用于颅脑外伤和情绪障碍的药物奥美拉西坦,膳食补充剂的推荐剂量高达40毫克,是正常医用剂量的4倍。
其实,美国膳食补充剂的成分问题经常被报道。2013年,美国媒体报道,纽约州总检察长发布调查报告,指控美国四大零售商健安喜、塔吉特、沃尔格林和沃尔玛明目张胆地出售假冒保健品,其中部分草本成分写于标签上,但许多潜在、易导致过敏的草本成分并未标明于标签。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还曾发布分析报告称,从2007年到2016年,他们对776种膳食补充剂的制造商发出过警告,它们的产品中含有西地那非、西布曲明、类固醇和氟西汀等处方药。
虚假广告在美国的膳食补充剂营销中也是令人头痛的难题。商家为销售产品,时常通过假新闻网站、社交媒体、虚假故事、邮件广告等进行推广。有新闻披露,一些膳食补充剂的厂家根本没有研发作后盾,却宣称“产品被上千人免费试用,达到90%的有效性”。最令人大跌眼镜的是,有些膳食补充剂中根本没有标签上的保健成分。纽约检察长的调查报告称,某银杏叶片中没有发现银杏叶成分,只含有葱、大蒜、大米、云杉及芦笋;人参片中没有发现人参成分,只有大蒜及大米。此外,20%的减肥及免疫系统膳食补充剂存在非法宣传疗效的现象。有研究称,在这些乱象下,每年约2.3万美国人(其中许多是儿童)因服用膳食补充剂而被送往急诊室,其中超9%的人需要住院治疗。
监管存在灰色地带
悠久的历史造就了美国独特的营养补充文化。根据2019年美国营养理事会的调查,77%的美国成年人都有服用膳食补充剂的习惯,膳食补充剂在他们的整体健康和养生方案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有数据显示,美国市场上有超过9万种膳食补充剂,10%的美国人每日服用膳食补充剂超过5种,使用频次较高的有复合营养素、维生素D、钙、鱼油、益生菌等。
在庞大的消费需求下,美国相关部门一直尝试规范市场,减少乱象,但仍有漏网之鱼。“这与美国保健品市场施行注册制度有关。”中国保健协会副秘书长、保健咨询工作委员会会长张大超说,在美国,一个新的膳食补充剂进入市场前不需要任何形式的行政审批。只要不吃出明显问题,或涉嫌加入违禁成分,FDA并不过问。在营销广告的管理上,相关法案明确要求“不得在宣传中出现‘可治疗、预防、诊断、减轻或治愈特定疾病”,如果违反,FDA就发出警告,拒不改正的会被起诉。但宣称产品对身体某一机能有所帮助是可以的,即“功能宣称”。比如“治疗骨质疏松”是“疗效”,不被允许,但如果说“有助于骨骼健康”,就是“功能宣称”,厂家就可以使用。很多时候,这二者之间的界限并不清晰,存在灰色地带,许多厂商和FDA也经常在字句上纠缠不已。
同时,美国膳食补充剂的生产没有强制实行生产质量管理(GMP)规范,企业存在良莠不齐的情况。尤其是一些小企业,根本没能力研发高质量产品,但这些质量不好的产品却可以轻易进入市场,所以含不明药物、不明化合物添加等事件才会高发。此外,FDA主要负责管理膳食补充剂的质量、安全性和标签,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则负责监督广告和市场营销,执法层面面临职责区分的挑战。
国内保健品质量信得过
虽然美国膳食補充剂市场的监管总体上较“宽松”,但美国有着比较完善的司法救助体系可起到震慑作用。美国消费者如果因服用膳食补充剂出了事故或感觉被企业欺骗后,可通过美国的司法体系进行举证并打官司。张大超说,相比美国,中国保健品市场实行严苛的准入制度。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强制要求,从原料加工、生产到销售都必须满足GMP规范。无数次国家抽检结果表明,只要真正符合GMP规范,产品质量都是合格的。从保健品市场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率来看,中国的相关发生率确实比美国低很多。之所以人们时常觉得保健品市场乱象丛生,主要还是因为一些非正规厂家的假冒伪劣、虚假宣传和非法添加行为。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今年新冠疫情来袭,人们对健康维护的需求进一步提升,很多消费者会选用保健品作为日常营养的补充。要想保护好自身权益,放心选购保健品,大家就要提高辨别能力,选对正规产品。对此,张大超提出以下几条选购标准:
首先,别把保健品当药。保健品定义为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要警惕带有“迅速起效”、“治疗多种疾病”、“彻底治愈某种慢性病”等字眼的营销广告,无论大病、小病,大家都应该先看医生。
其次,认准正规保健品。要看包装上的“小蓝帽”标志,标志下方是批准文号和批准部门,且包装上必须有生产许可证号、厂家名称及地址。
最后,国内大品牌的保健品都信得过。一方面,国内鱼油、维生素等常见保健品的生产技术已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又有严格监管做背书,质量有保证;另一方面,国内产品追责溯源也比较方便。所以,目前来看,只要是国内大品牌的保健品,其质量都是信得过的,消费者可以放心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