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探究
2020-12-23党金玉
党金玉
【摘 要】 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里,信息化教学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推广与重视,互联网也为教育教学带来了重大的变革。互联网与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整合与应用不仅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同时也是时代背景下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在传播学理论与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写作教学在互联网+时代中的教育改革进行探讨与研究,并提出三点改革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 互联网;小学语文;写作教学
一、目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弊端,首先,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不管是学生进行哪类作文的写作,在教学模式上都是教师命题的形式,不管学生的能力、知识水平如何,都是在应试教育的束缚下进行写作教学,缺乏了自主性,教学模式也十分地僵化。其次,在小学写作教学过程中,学生进行写作的主体都十分地单一,写景、记事、写人,这三类是在小学时期学生的记叙文练习中十分常见的写作内容,对于议论文、说明文、调查报告等研究类作文练习却少有涉及。最后,进行教学评价的主体过于单一,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基本上是教师来包办学生的批改和评价,以教师的经验和标准去选择学生练习中的高分作文,再让学生根据这篇作文去修改和模仿,同学之间缺少交流、沟通和借鉴。在这种模式下,写作教学往往使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化被忽略,千人一面。
二、互联网+背景下小学语文作文写作教学的改革
1.降低写字难度
在目前的互联网+背景下,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的语文写作教学课堂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开展写作,学生通过汉语拼音输入从而将不会书写的文字利用计算机技术学习到,可以大大地降低学生写作的难度。而且学生利用输入法进行写作,在熟练掌握后会更加快捷,速度远远超越了小学生手写的速度,使学生的情感表達更加流畅,写作效率也会有效地提高,解决学生因学习起步较晚、并且教育发展缓慢、知识水平不高的教学难题。
2.开拓写作思路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对于大部分的学生来讲,创作的素材局限于家庭与校园生活。学生的生活经历不足,两点一线的常规生活使学生难以对生活有敏锐的体悟和观察,所以也难以在生活中提取真实的写作素材,这使得学生的作文创作素材更依赖于文章的阅读。互联网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互联网作为信息时代下资源的宝库,为学生提供了视频、音频、图像、文字等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料,这使学生可以自主搜索与教材相关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拓展,给学生以兴趣空间内足够的选择权。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最新信息资源有效整合,以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形式来为学生展现教学资源,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生活感悟,提高学生写作学习的自主性。
3.营造开放的写作空间
在教育教学中围绕着学生写作教学这个教学任务时,教师要改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写作是学生情感的抒发、语言的表达,是一个输出过程,如果长期地处于被动的环境之中,学生的思维会受到限制,语言表达也会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教师要转变教与学之间的关系,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地位,教师不再是学生的教育者,二者应该是平等的、相互尊重的关系,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在互联网+背景下,交流可能会涉及到很多形式的内容,例如社交网站、微信、电子邮件等,教师要帮助学生在这些不同的教学情境之中进行交流,使学生可以更加灵活地发表自身的看法,去交往、去获得生活经验、去获得他人想法的闪光之处,这使学生在互联网空间之内获得更大的自由性。而且部分小学生可能因为比较腼腆,在写作文的过程中会羞于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教师鼓励学生将作文上传至网络平台,利用互联网给学生以更加自由和开放的创作空间,互联网是广阔的,也是隐秘的,学生可以勇敢地表达,抒发自身想法,并在彼此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过程中学习他人的长处,取长补短,提高自身的作文水平。
在互联网+背景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开始了教育改革,并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教学成果,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更促进了学生的自我表达,实现了学生的自我发展。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差异,以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为学生丰富写作素材,帮助学生自由地发表自身的看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的表达欲,使学生在自由开放的空间内实现语文写作水平的提升,达到语文写作教学的初衷。
【参考文献】
[1]滕娟芳.新课改背景下开展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研究[J].年轻人,2020(07):63.
[2]王东.互联网+背景下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写作水平的提升研究[J].通讯世界,2019(09):373-374.
[3]张生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模式改革[J].学周刊,2020(11):37-38.
[4]衷姝妮.谈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J].南北桥,2020(12):76.
[5]李学照.解读信息技术背景下如何创新小学语文写作教学[J].天津教育,2019(12):15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