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小学高段数学中新课导入存在的问题
2020-12-23何建伟
摘要:随着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中国各个方面都有新的挑战和机会,教育方面也不例外。在课改持续进行中,课程导入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小学生不能直接的把数学重难点记忆并理解通透,不利于以后的教学。课程导入这一形式不单是方法,也是一种艺术,同时反应出教师的水平,此方法旨在要在学生现有思维能力的基础上,结合课本内容,使之成为小学生容易理解的事物,便于思考与解决问题。
关键词:小学;高段数学;新课导入;问题探究
引言: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想要使得教学效果好,就要有一个好开始,而一个完美的课程导入就是好开头至关重要的一笔。对小学生而言,太陌生的事物如果没有一个好的说明并加以引導,那他就会觉得了无生机,更不用提学习。这时教师就要合理运用导入的方式,使学生能够精力集中,把他们都吸引过来,调动参与性,能够更好地理解这门学科,发挥教学水平。为了使这一教学方式趋于完善,本文据此列举了几种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于形式,目标不明确
把课程导入方法运用到教学当中首要的目的便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把自己的注意力,精力全面的投入到学习中去,而有些教师在不明确这一前提下或者是没有进行深层次的理解下盲目使用,虽然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让课堂氛围更活跃,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劲头,但这往往是短时间的,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就被过于活跃的氛围带走了思绪,忘记了课堂上本该讲的内容,这就违背了课程导入法的初心,还消磨了课堂时间,同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产生了反作用。如在《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课中,刚上课的时候教师就说这节课表现好的学习小组会有奖励,然后学生们立马热闹起来,争相发言,每个人都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这样虽然一开始就把方法导入了进来,吸引到了小学生的注意力,但是教师只考虑到了形式上的积极,而没有去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导致学生逐渐把注意力转移到了“奖励”上来,没有真正的去学习这堂课的内容,课堂导入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干扰了学生的认知。
二、思想守旧,教学过程单一
由于我国历史悠久的科举制度的影响,直到今天,部分教师以及家长还都有着“学而优则仕”的观点,对于小学生依然采取“一言堂”、“满堂灌”的单一教学方式,此方式固然在以前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这样学生只是在被动的学习,没有余地来进行自己的思考,同时也会受到一定的思维影响,时间久了便会讨厌学习,思维僵硬,对于日后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反作用[1]。随着课改的进行,现行的教学思路已经与旧时代渐行渐远,这种陈旧的教学思想也无法符合现下的需求。如《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节课,教师从一开始口头传授,书写板书,机械化的教学完成后,布置了大量的习题,而有些吸收能力慢的学生往往还没有完全把握这个知识点,而教师又没有注意到,就渐渐地跟不上进度,成绩就慢慢下降,长此以往对这门学科自然也就提不起积极性,可能还会逐渐脱离。
三、缺乏兴趣,课堂不活跃
一般的课程导入教学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师授课过程中,首要问题是一部分教师因为思想的束缚,还使用以前的教学方法,没有新意,直接了当的说明了本节课所教授的课本内容,还有需要记忆的知识重点。对于小学生而言,生性好动活泼,如果一直是根据这样传统死板的把学业进行下去,天性使然,会导致他们不认同学习,认为学习过程枯燥乏味,慢慢减少对学习的兴趣,无法能够有效配合教师完成教学。比如在学习《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一课中,教师教学中讲到:“在之前《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一节中带领同学们认识了小数,现在来进行小数的用法。”这样简洁的做了一个导入,可这种做法没有增加学生的好奇度,学生们只是知道了课堂目标,教师也没有能够将两节课的内容进行结合,种种原因导致大部分学生不能够全身心的去参与教学过程。
四、相互交流不够,无从引导
“管理者的最基本能力:有效沟通。”出自上个世纪的教育家威尔德口中,然而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仍然匮乏。现在一部分小学生课程上气氛不活跃,死气沉沉,教师总在管理者的角度要求约束学生,相互之间的沟通过少,教学当中,碰到疑难杂症学生不能够主动的与教师沟通,教师也无法针对性的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所以在介绍课本内容时,学生不容易参与进来,也理解不了[2]。还有一些教师运用课程导入一开始虽然让学生主动投入进来,但在一段时间后,教师无法面面俱到,不能充分理解每个学生,无法进行方法指导,学生积极性受到削弱,也会大大降低学习质量。如在《图形的运动(一)》一课中,教师播放缆车进行平移运动、旋转木马进行旋转运动的视频,并让同学们试着画小汽车,做陀螺来直观认识平移旋转等图形运动,在下课的时候再进行总结。这样做虽然调动学生能够参与进来,注意力也确实集中,但教师没有加以指引,使学生处于一种自主学习的地步,即使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他们不会理解到这样做的目的,不能够从剪纸作画等活动上来获取知识,无法与课本关联起来,当然这堂课的教学目的也就无从谈起。
五、结束语
无论如何,课改对以往的教学方式带来了很大的提升空间,相对而言,也加大对教师的考验。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该做的就是互相配合督促,纠正一些不合时宜的教学方法,积极使用并根据学生需求来完善课堂教学方式,与学生相互交流沟通,共同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不能忽视学生自身的力量,教师和学生融到一起,才能保障学生学习水平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叶妮. 从童真视角打造趣味课堂[J]. 小学教学参考, 2020, 000(008):95-96.
[2]林焱华. 试析单元迁移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0, 000(003):56-57.
作者简介:何建伟(1968年10月8日),男,汉族,四川新津 ,职称:中小学一级,学历:大专,研究方向:小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