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区域经济比较优势分析

2020-12-23崔利刚陶永强朱康康刘孝林

时代经贸 2020年22期

崔利刚 陶永强 朱康康 刘孝林

【摘 要】本文采用了区域经济学中的偏离-份额分析法对南向通道辐射下重庆、广西、贵州、甘肃、云南和四川所组成的整体区域的主要经济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市的结构偏离分量位居第一,经济结构优于整体区域的经济结构。通过整体偏离分量、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偏离分量的比较分析对重庆市的未来发展战略提出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南向通道;竞争偏离分量;结构偏离分量;区域经济比较

一、引言

在新时期“一带一路”的背景下,我国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南向通道是中国西部地区与东盟地区开展国际陆海贸易的新通道,是“一带一路”的合拢工程,建设南向通道将完善“一带一路”的整体格局。南向通道为未来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的发展打通了“任督二脉”,扫除了连通上的障碍,降低了两国贸易的成本,提供了经济合作的方便,为两国货物贸易提供了一定的降税空间和快速投资的金融通道。随着广西、贵州、四川、云南、甘肃等联合提名将建设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上升至国家战略,东西部发展的不协调、不均匀将因南向通道的建设而改善,南向通道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腾飞创造了条件,为物流通道改善了原有的格局,为西部地区的国际贸易主动铺轨。新通道将有利于提升西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物流管理水平,改变西部地区由于自然地理条件长期形成的交通不畅、经济闭塞的局面,促进西部地区的开发开放,推动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西部地区想要更好的发挥出协同效应,就必须有效推进优势的优化组合。

在任何一个区域经济体中,各地区都会在地理位置、社会环境等各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带来了比较优势和劣势。在对区域经济比较优势上,学者们广泛使用熵值法、聚类分析、偏离-份额分析法等科学方法进行测算。魏琨等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长江三角洲的苏、浙、沪三省市制造业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提出对应的发展策略。赵霞等运用偏离-份额模型从区域和行业两个维度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省区的比较优势产业及各个产业的比较优势进行双向识别,指出各省优势产业及其趋同性。范琳梅使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川南浅丘区农业的结构偏离份额、经济份额增长、竞争力偏离份额三个方面进行指数对比,分析该区域农业结构和竞争力。张宇等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对中部六省制造业28个行业进行了探究并分析给出建议。颜双波运用熵值法对福建省9个地级市经济增长质量进行测算,通过数值大小排序、聚类分析和三个维度横向纵向比较分析,研究实证结果与福建省发展情况较为一致。张倩倩通过选取12个指标,建立了区域创新创业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对18个国家新区创业能力进行分析、对比及排名,总结出湘江新区相较于全国新区在创新创业上的比较优势。

自2014年以来,东盟已经成为重庆第一大贸易伙伴,寻求一条拉近内陆和东盟的通道已成为重庆市的发展战略选择。如今,南向通道已经从理论走向实践,这条通过区域联动、国际合作打造而成的新通道必将为上连欧盟下接东盟的山城重庆带来了发展新机遇[9]。重庆作为南向通道的运营中心和关键枢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肩负着深化区域合作的使命。因此本文通过采用科学的方法——偏离-份额分析法,对以重庆为运营中心,广西、贵州、甘肃、云南和四川为关键节点所组成的整体区域的主要经济指标进行识别比较,有利于各地区能够实现其精准的产业定位,从而使各地区充分发挥其比较优势,实现产业经济和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二、偏离-份额分析法

偏離-份额分析法与其他方法相比较,具有比较强的综合性和动态性,偏离-份额分析法认为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量可分为整体分量、结构分量和竞争分量。公式表达:

整体偏离分量a表示在研究期内区域i的指标j以整体区域的经济平均增速增长时所得到的增量。结构偏离分量b表示整体区域内各指标的增长速度与全体指标平均速度之差所导致的i区域j指标的增长量。竞争偏离分量c是指区域i的j指标的增长速度与整体区域中相对应的指标增长速度差异而引起的偏差,该分量反映区域i的j指标的相对竞争能力,竞争分量是衡量区域产业竞争优劣的重要指标。

三、区域经济比较优势分析

(一)区域经济指标比较优势

本文应对区域经济指标比较优势所选择的整体区域为南向通道辐射下由重庆、广西、贵州、甘肃、四川、云南六个城市组成的区域,选取这六个城市的主要经济指标: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国内贸易(零售总额),固定资产,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财政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研究期为2018年,基期为2016年,数据来源于各省的统计年报。

通过偏离—份额分析法的计算,得到偏离份额分析结果表,对六个省份从整体偏离分量、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偏离分量进行梳理,可以快速找到六个省份在整个区域下的经济比较优势,并用其结果对重庆市未来经济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二)区域经济指标比较优势分析

从表1中可以得到各省主要经济指标增长总偏离(b + c),贵州省以3649亿元位居第一,云南省(3199亿元),广西省(2327亿元),四川省(- 1388亿元),重庆市(- 1751亿元),甘肃省(- 6036亿元),该结果说明贵州省、云南省、广西省经济增长速度快于整体区域经济增长速度,而四川省、重庆、甘肃省经济增长速度滞后于整体区域经济增长速度。

从整体偏离分量来看,所有的经济指标都属于增长型指标。

从结构偏离分量来看,重庆市以639亿元位居第一,广西省(91亿元),四川省(78亿元),云南省(- 191亿元),甘肃省(- 199亿元),贵州省(- 417亿元),该结果说明重庆市、广西省、四川省的区域经济结构优于整个区域经济结构。而云南省、甘肃省、贵州省的区域经济结构劣于整个区域经济结构。增长快于整个区域的经济指标有第三产业、零售总额、进出口总值。其他经济指标的增长速度均稍慢于平均速度。

从竞争偏离分量来看,贵州省以4067亿元位居第一,云南省(3391)亿元,广西省(2235亿元),四川省(- 1466亿元),重庆市(- 2391)亿元,甘肃省(- 5836)亿元,该结果说明贵州省、云南省、广西省的经济增长竞争优势大于整体区域经济优势,而四川省、重庆市、甘肃省的经济增长优势小于整体区域经济优势。贵州省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固定投资、进出口总值、财政收入的竞争优势大于整体区域经济竞争优势。云南省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零售总额、固定投资、进出口总值、财政收入的竞争优势大于整体区域经济竞争优势。广西省的第二产业、零售总额、固定投资的竞争优势大于整体区域经济竞争优势。四川省的第一产业、第三产业、进出口总值、财政收入的竞争优势大于整体区域经济竞争优势。重庆市的零售总额的竞争优势大于整体区域经济竞争优势。甘肃省的财政收入的竞争优势大于整体区域经济竞争优势。

四、总结和对策

由上述分析可知,重庆市在7个主要经济指标中,有3个指标占有结构优势,分别是第三产业、零售总额和进出口总值;1个指标占有竞争优势,零售总额;同时具备两个优势的经济指标有1个,零售总额;而同时两个优势都不具备的经济指标有3个,分别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从表1中可知重庆市的结构偏离分量最大,说明重庆市的区域经济结构同比整体区域经济结构处于最优的位置。2018年,重庆市全面落实 “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大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新动能的成长、新支撑的形成、新产业的壮大,推动经济由高速度、大产量转为高素质、高质量发展向纵深推进,推进经济结构的优化,但重庆市的竞争优势相较于整个区域却并不明显。重庆市作为南向通道的运营中心和“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为了使重庆市能更好发挥其比较优势,实现产业经济和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本文通过偏离-份额分析法对以重庆为运营中心,广西、贵州、甘肃、云南和四川为关键节点所组成的整体区域的主要经济指标进行了分析梳理,对重庆市的经济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1)重庆市的零售总额同时具备结构优势和竞争优势。2018年重庆市零售总额较于2017年上升近9个百分点,这是由于重庆市持续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建设,致力将重庆市打造成集消费中心、品牌中心、产业中心等多功能的城市。随着居民消费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未来重庆市应完善消费市场的相关制度,推动消费新模式的创新发展。

(2)重庆市的固定资产的结构优势和竞争优势都小于整体区域经济优势。2018年较2017年同比增长7%,但第一产业的固定投资较2017年下降超9%,固定资产投资较其他省份来说增速趋于稳定。未来重庆市应推进结构调整,积极优化投资结构和投资环境,推进新动能的持续发展,加大高技术产业的投资比重,以更稳固的投资结构面对新时代的挑战。

(3)重庆市的进出口总值的结构优势最为明显,但竞争优势却不明显。说明重庆市对外经济基础良好,但需要一定的调整优化才能提高其竞争优势。重庆市的开放性经济结构相对于其他区域较为单一,外贸出口产品主要集中于机电产品。由于出口的单一化,受到贸易冲击后的影响较大。出口产品的多元化是目前对外贸易的调整方向之一;借助南向通道这个国际大平台积极引进外部资源,拓宽市场;健全物流系统机制,完善物流渠道的建设。

(4)重庆市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结构优势和竞争优势都小于整体区域经济优势,第三产业虽然在结构上存在优势,但竞争优势依旧小于整体区域经济优势。重庆市应该对这三个产业进行合理的优化,推进企业创新技术发展;推进第三产业发展新亮点,培育现代服务业,在大数据的趋势下,将服务业与信息相结合,推进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加快推进三大产业的融合和协同发展,打造新型产业体系,为总的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

(重庆交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重庆 400074)

参考文献:

[1]马乐.论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价值[J].经贸实践,2018(13).

[2]庄堇洁.西部地区开发开放的新机遇——陆海贸易新通道[J].中国外资,2019(1).

[3]魏琨,韩昊英.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长三角制造业比较分析: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C].昆明,2012.

[4]趙霞,王志增,朱启航.比较优势、空间差异与区域产业定位——基于偏离-份额模型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区分析[J].经济与管理,2017,31(2).

[5]范琳梅.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川南浅丘区农业结构与竞争力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7).

[6]张宇,张仲伍,李娜.中部六省制造业结构竞争力比较——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2(1).

[7]颜双波.基于熵值法的区域经济增长质量评价[J].统计与决策,2017(21).

[8]张倩倩.湖南湘江新区创新创业推动区域经济比较优势研究[J].当代经济,2018(11).

[9]王海波.借力大通道“东风”打造物流枢纽——走访南向通道系列报道之重庆篇[J].当代广西,2018(11).

[10]王效俐,安宁,吴东鹰.区域经济优势比较及案例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0(Z1).

[11]朱康康,崔利刚,陶永强,刘孝林.基于熵值法的渝贵甘黔区域经济比较优势研究[J].时代经贸,2020(10).

基金项目: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2018YBGL063);重庆市人文社科重点基地项目(17SKJ033)。

作者简介:

崔利刚(1983—),男,河北唐山人,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物流系统工程。陶永强(1994—),男,重庆长寿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