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疗效及护理措施探讨
2020-12-23闫俊峰
闫俊峰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 7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 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 各35例。常规组予以常规治疗及护理, 观察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增加中药贴敷及针对性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24 h尿量、腹围、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3%, 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4.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24 h尿量多于治疗前, 腹围小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患者24 h尿量多于常规组, 腹围小于常规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及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2.01±0.32)、(1.97±0.27)、(1.94±0.41)、(1.93±0.32)、(6.49±1.47)分, 均明显高于常规组的(1.74±0.31)、(1.64±0.23)、(1.64±0.31)、(1.69±0.33)、(5.03±1.4)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肝硬化腹水患者效果明显, 能减轻腹水, 改善症状,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而恰当的护理措施是保证治疗发挥最大效应的关键。
【关键词】 中药穴位贴敷;肝硬化腹水;针对性护理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31.065
腹水是肝脏疾病失代偿期最常见的症状, 肝硬化腹水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中医将肝硬化腹水归属为“膨胀”的范畴。症见腹部膨胀, 大如皮鼓, 面色萎黄, 腹有青筋等, 此病发于肝脏、脾脏, 病情拖延可伤及肾脏[1]。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辅以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患者症状, 被临床广泛应用。为探讨此方法的有效性, 本院对近期收治的7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进行研究, 观察中药穴位贴敷配合针对性护理对肝硬化腹水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7年1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7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 各35例。常规组患者男28例, 女7例;年龄34~74岁, 平均年龄(52.3±14.3)岁;病程1~9年, 平均病程(4.6±2.3)年。观察组男29例, 女6例;年龄35~73岁, 平均年龄(53.1±13.6)岁;病程1~10年, 平均病程(4.5±2.4)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 包括限制盐份摄入, 给予保肝、利尿剂治疗;血清血蛋白如<30 g/L, 静脉滴注人血白蛋白;如有细菌性腹膜炎加用抗生素治疗, 护理上应限盐限水, 注意休息, 食高维生素、高蛋白、少纤维软食, 适宜锻炼等。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进行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及针对性护理。中药贴敷:取灸甘遂10 g, 槟榔30 g、芒硝30 g、沉香10 g、肉桂30 g等, 将上述各药混合后研成细末, 以食醋调糊状, 取适量药糊置于穴位贴敷贴胶圈内, 最后加冰片(促进药物吸收), 在肝俞穴(双侧)、肾俞穴(双侧)、神阙穴, 或可酌情增加涌泉、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进行贴敷固定, 1次/d, 每贴2~4 h(一般不超过4~6 h), 7 d为1个疗程, 每个疗程间可停2~3 d, 再进行下一个疗程[2]。穴敷期间利尿剂用药不变, 不抽腹水, 治疗期间应用针对性护理, 具体如下。①贴敷观察:贴敷期间应保持治疗环境温度在适宜的范围, 注意局部防水, 有利于药物的渗透作用, 室内温度控制在22~25℃, 注意保暖, 防止受凉, 夏季治疗可适当缩短贴敷时间, 防止汗液浸湿导致失效及感染。护士应观察贴敷周围皮肤情况, 如有创伤、感染及较严重的皮肤病时应禁止贴敷。贴敷过程中如有红肿、水泡、瘙痒停止贴敷, 查明原因予以处理。②饮食指导:治疗期间宜清淡饮食, 保证足够的营养及维生素摄入, 低盐、低脂、易消化食物, 禁烟酒, 禁辛辣刺激性食物, 禁食粗糙坚硬及带刺食物, 少食多餐, 限制饮水量, 每日测量腹围, 注意大小便变化。③心理干预:因疾病易反复发作, 迁延难治愈, 患者会出现抑郁、悲观、焦虑等负性情绪, 护理人员要勤于与患者沟通与交流, 了解患者心理状态, 针对患者心理状态有针对性进行疏导, 减轻患者焦虑心理, 提升治疗的依从性。④病情观察:患者长期应用利尿剂, 易出现低钾、低钠, 疾病进展会出现肝性脑病, 护士应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及早予以处理, 防止疾病进一步恶化。⑤生活及环境指导:治疗环境应整洁干净, 腹水较多者宜绝对卧床休息, 如病情允许可适当活动。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治疗效果, 疗效判定标准[3]:显效:患者的腹水消退, 腹胀减轻, 腹围减小;有效:腹水减少, 腹胀有所减轻, 腹围减小;无效:上述症状及体征均未发生变化, 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尿量及腹围变化。③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 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定, 包括情绪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及总体生活质量5个部分, 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4]。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統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3%, 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4.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尿量及腹围对比 治疗前, 两组患者24 h尿量、腹围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24 h尿量多于治疗前, 腹围小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患者24 h尿量多于常规组, 腹围小于常规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治疗前, 两组患者情绪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及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情绪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及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肝硬化失代偿期因门静脉高压、低蛋白血症、淋巴液生成增加、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及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导致约75%的患者会出现腹水, 出现腹水后, 常规治疗为限制钠、水的摄入, 输入人血白蛋白或血浆, 应用利尿剂等。如大量腹水导致呼吸困难, 则需穿刺放液, 以缓解呼吸困难, 常规治疗虽效果显著, 但存在腹水易复发的情况, 如任其发展会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感染、脾功能亢进及癌变等, 从而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中医将肝硬化腹水归属为“鼓胀”范畴, 病因包括情志刺激、酒食不节、病后续发及虫毒侵袭等几方面, 涉及脏腑有肝、脾、肾, 主要病变在肝脾, 日久则累及肾, 肾关开阖不利, 水湿不化, 则腹胀形成臌, 肝脾肾三脏失调, 致气滞、血瘀, 治疗应利水、活血及行气[5]。肝俞穴可疏肝理气、养血明目、潜阳熄风。肾俞穴外散肾脏之热、强腰利水、调肾气。神阙穴:能上下转枢, 泻实补虚, 统领三焦, 可升可降[6]。将药物贴敷肝俞穴、肾俞穴、神阙穴可联系全身的经脉, 能调节气血, 调节脏腑生理功能, 达到治疗的目的。本次研究将数味中药研磨成粉, 以醋调成糊状, 贴敷于肝俞穴、肾俞穴、神阙穴, 中药具有利水渗湿, 疏肝理气, 健脾利尿, 活血消肿之功效, 在治疗基础上辅以合理的护理干预, 调节情志, 饮食, 生活指导等增加了治疗的有效性, 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3%, 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4.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24 h尿量多于治疗前, 腹围小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患者24 h尿量多于常规组, 腹围小于常规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及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常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肝硬化腹水患者效果明显, 能减轻腹水, 改善症状,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而恰当的护理措施是保证治疗发挥最大效应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刘平. 现代中医肝脏病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35-41.
[2] 石捷, 赵娜. 关于肝硬化腹水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 15(9):15-16.
[3] 田德禄. 中医内科学. 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 2006:273-280.
[4] 邹凌云.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效果探讨究.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 13(6):150-151.
[5] 徐灵胎. 医学源流论.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1:35.
[6] 蔣荆萍, 孙良秀, 周忠文, 等. 穴位贴敷联合中西医常规治疗肝硬化腹水临床疗效观察.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 36(12):20047-20048.
[7] 王婷玉, 姚美燕, 杨丹红. 中药巴布剂穴位贴敷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护理研究. 护士进修杂志, 2018, 33(10):931-933.
[收稿日期:2020-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