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美术教学创新策略探析

2020-12-23宋霜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20年10期
关键词:小学美术策略

宋霜

【摘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美术的教学目标发生了改变,因此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迎合现阶段的教学目标,提高小学美术的教学效率。从三个角度阐述小学美术的创新教学策略,以此为其他学者研究提供新的教学视角。

【关键词】小学美术 创新化 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美术不再是不重要的“副科”,小学美术的地位已经发生转变。小学美术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美术素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目标。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的美术技巧,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美术思维能力,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也能够感知艺术的魅力。因此,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并结合现阶段的教学目标,转变教学方式,创建高效美术课堂。

一、将多媒体技术融入到小学美术教学中

在传统美术课堂上,主要是以教师演示,学生模仿为主,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学生对美术学习兴趣不高。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采用动画、视频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以此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比如,在学习《画出你的想象》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各种类型的画作,发散学生的思维,同时还可以通过视频教学的方式给学生展示绘画技巧,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进行学习,让学生可以更好的融入到美术学习之中。将多媒体技术与小学美术教学相结合,是在教学方式上的一大创新。多媒体教学方式是以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依据,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摆脱空间和教材的束缚。美术学习属于培养学生艺术气息的一个过程,只有让学生接触更多优秀的作品,才能够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学习效率。同时,多媒体教学还可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对于美术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学习更难的美术技巧,欣赏更加深奥的美术作品,可以跳出课堂,在课下实现自主学习,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进而提高自身的美术素养。

二、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加强互动

在传统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较少,一般情况下,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绘画技巧,然后给学生安排学习任务。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比较疏远,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在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师增加与学生的互动。比如,在学习《我做的“文具”》时,教师先给学生讲解制作技巧,然后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理解完成任务,在学生制作文具的过程中,教师要到讲台下走动,观察学生的制作进度,以及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多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多给予学生一些灵感,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知识储备较多,审美能力较强,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学生可以了解教师的思想,并不断向教师学习,进而也提升自身的美术素养。教师与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改变了传统的呆板的课堂气氛,让课堂学习更加宽松。美术学习不同于其他课程的学习,其对思维能力和感知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在宽松的课堂氛围中进行学习,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进而提高美术课堂的教学质量。总之,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频数增加,可以改变传统模式下,教师“高高在上”的形象,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可以在宽松的氛围中融入到美術学习之中。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现阶段,小学美术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之中能够欣赏艺术、感知艺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教授学生的美术技巧之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比如,在学习《美丽的孔雀》时,教师可以利用卡片、多媒体等方式让学生欣赏不同的孔雀,并且要给学生讲解孔雀的动作,以及孔雀的不同姿态所要传达的意思。同时,在学习《美丽的孔雀》时,还可以让学生欣赏杨丽萍老师的孔雀舞,让学生感受到艺术中的孔雀,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单纯的依赖课本。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课本为依据,不断给学生拓展课外知识,让学生可以欣赏到更多的作品。其次,审美能力的培养具有阶段性特征,教师要给学生选择符合其年龄段和认知能力的作品,对于比较深奥和复杂的名师作品,教师要谨慎选择,不能让学生对美术鉴赏产生抵触心理。最后,教师要多进行课外实践活动,让美术学习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美术来源于生活,教师要培养学生发现美的眼睛。比如,在秋季,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收集落叶,制作书签,制作植物标本,并让学生将自身的作品与其他的优秀作品进行对比,找出其中的不足,并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和设计能力。

四、采用小组教学模式

在新课程标准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已经成为小学阶段的教学目标,小学美术不在处于“副科”地位,其被重视的程度越来越高,已经成为小学阶段的重要课程。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发散自身的思维,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美术知识,变为主动的去了解美术知识。尤其是现阶段小学美术包含的内容较广泛,不仅要考验学生的绘画能力,还要考察学生的设计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发挥的平台,让学生可以全面提升自身能力。比如,在学习《纸风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美术教材的内容,了解纸风铃的制作流程,然后利用多媒体等技术手段,给学生提供多种纸风铃的制作方式,让学生在课下进行讨论设计,并明确分工,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纸风铃的制作之中。最后,学生要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成果,并通过投票的方式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小学教学模式是目前在小学教育中比较常见的教学方式,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之间可以互相交流,交换思维,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让学生感受到美术学习的乐趣。

五、结束语

小学美术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转变,让教师不得不重新思考教学方式,创新教学策略,提高美术教学质量。但是,在创新教学策略时,教师要以学生的美术基础、学习能力为基础,结合学生需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创建高效美术课堂。

参考文献:

[1]石雁.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美术教学创新——以游戏教学法的引入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7,(08) :168.

猜你喜欢

小学美术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办法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