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专业课程育人的实践与探索
2020-12-23沈春娥喻继红
沈春娥 喻继红
内容摘要:高校思政教育承担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使命,要将思政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将教书育人落实在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媒介伦理与法规课程是广播電视学专业的必修课,在课程思政教育的教学实践中,制定了明确的育人目标和知识、能力、育人“三位一体”的课程双大纲,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多维度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对育人知识点和育人目标的考核,已取得预期效果。
关键词:媒介伦理与法规 课程思政
习近平总书记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强调了高校要充分重视课程思政,在专业课程中也要进行思政教育,对高校进行思政教育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媒介伦理与法规课程是广播电视学专业网络与新媒体传播的方向必修课。随着新媒体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媒体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与挑战,围绕新闻活动而产生的法律纠纷和职业道德问题越来越多,在这种形势下,提高媒体从业者的伦理道德水平,增强其法律意识显得尤为必要。媒介伦理与法规课程使学生学习和掌握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和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必须遵循的法律法规,为学生未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在课程已有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的基础上,制定明确的育人目标
《媒介伦理与法规》课程是广播电视学专业网络与新媒体传播的方向必修课。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块:一块是媒介伦理规范,包括新闻伦理的基本内容、基本原则以及媒介伦理失范的现象及治理;另一块是新闻传播过程中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新闻传播过程中遇到的与国家安全、社会秩序以及公民合法权益之间的关系问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新闻伦理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原则,掌握涉及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的法规内容;了解我国新闻传播业的行政管理规范,掌握记者证的管理规定、报刊管理规定、广播电视管理规范及网络传播规范;掌握传播司法报道的操作规范;重点掌握广告信息的发布规范;掌握传播侵权的构成要件,掌握侵犯名誉权、隐私权、肖像权的表现和方式,掌握侵害名誉权、隐私权、肖像权的抗辩和排除,传播侵权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之上,培养学生综合利用知识分析社会热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沟通协调的能力。同时,更注重思想育人课程总目标的实现,结合本课程的课程内容,确立了明确的育人目标:培养学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培养学生树立献身正义、维护人道、人文关怀、减少伤害的职业理念;培养学生树立实事求是、客观准确报道的职业态度;培养学生遵守新闻职业纪律的自觉性;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舆论观,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培养学生树立“诚信为本、社会效益至上、以受众为中心”的媒介经营规范;强化学生“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职业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维护法律尊严、司法独立的法律意识;增强学生“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的法制意识。
二.分专题具体制定包含知识、能力、育人目标“三位一体”的课程双大纲
《媒介伦理与法规》这门课程分为媒介伦理和媒介法规两个部分的内容。因此,教学时也将教学内容分成媒介伦理和媒介法规两大板块。为了更好地实现育人目标,在不影响核心课程内容的前提下,精讲主要内容,压缩授课课时,特意在每个版块增加了分组讨论和邀请媒体工作者来开展讲座的形式。
从教学内容上来说,摒弃传统的章节结构,本着“聚合精华、结合实际、深度参与、重在育人”的宗旨,采取专题的形式进行教学,将拟定6个专题。其好处在于:第一是聚合性,可以将相关的知识和内容聚合在一起进行教学,既可以节省教学时间,也方便学生对这些相关的知识集中掌握,综合分析,形成整体认识;第二是深入透彻性,专题教学最大的特点是“专”,可以将与专题相关的内容讲精讲透,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思考;第三在于时新性,可以将新近发生的与本课程内容相关的最新事件和最新动态介绍给学生,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和理论进行分析和思考。
大纲以专题的形式进行知识的讲授,并且根据每个专题的内容分别确立了具体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育人目标。
三.依据“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方案,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实施多维度的思想政治教育
课程组教师充分发挥课程思政内容极为丰富的资源优势,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进行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教育、新闻法制意识、引入热点,正确认识社会热点等多维度的思想政治教育。
1.首先,在教学实践中,利用充分的育人资源对大学生进行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
《媒介伦理与法规》这门课程本身就是介绍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和法律常识的,可以说,整个课程内容都是育人的内容,课程里蕴藏着非常丰富的育人资源。
比如知识点“媒介伦理的重要作用和影响”,里面有媒介工作的重要影响:“新闻从业者担负着宜宣传政策、反映舆情、监督权力、传投知识、交流信息等任务,是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力军。新闻媒介在以德治国方略的实施中,承担着宣传党的思想、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培养高尚情操、倡导科学精神、弘扬社会正气的重要职责,因而大力提高新闻传播伦理道德水平,是新闻从业者履行职责的重要前提。”在讲解这个知识点的时候,让学生理解媒介伦理的重要影响和作用,并且结合案例进行分析,从而从思想上认识到遵守媒介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性,加强职业责任感。
2.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新闻传播法在新闻传播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既规范了媒介工作人员的行为,同时也是对媒介工作人员合法权益的保护。特别是现代社会高速发展,传播环境错综复杂,媒体工作者正当权利被损害,或是稍不留神都有可能发生新闻侵权行为,因此,对学生进行新闻法律法规方面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对媒介法律法规知识的讲解和学习,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这些法律法规知识,更要从这些法律法规知识中学到哪些是合法行为,哪些是违法行为,从而在行动上规避违法行为,注意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做到遵纪守法。比如在学习“传媒与司法的关系”这部分内容时,除了讲授传媒与司法之间的辩证关系,让学生理解“传媒的舆论监督有利于司法公正,但是报道不当会干扰审判结果,影响司法的独立”,从而在进行新闻报道的过程中,注意司法案件的报道规范,尊重嫌疑人的沉默权,不逼访、打扰犯罪嫌疑人亲属,尊重亲属对是否接受媒体采访、接受哪家媒体采访的选择权,不指责和攻击犯罪嫌疑人的家属,报道要真实、客观、中立,评论要在事实的基础上进行,注意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3.在教学实践中,引入当前媒体关注的热点问题,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正确合理地认识社会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非常重重视案例的搜集,经常从各媒体中搜集新近发生的相关案例,然后拿到课堂上来让学生参与讨论和分析。比如媒体关注的热点事件“汤兰兰”案和“未成年少女李星星被鲍某性侵”事件等等。这些事件影响面广,媒体报道比较热,社会关注度高,选取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以及和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问题作为育人的切入点,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高他们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引导他们正确理性地分析问题,形成自己的判断和思考,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对当前社会形成正确合理的认知。
四.注重对育人知识点和育人目标的考核
为了更好地考查学生对育人知识点的掌握和育人目标的实现,在考核方式的设计中,加大了过程性考核的分数比重,有原来的30%提高到40%,过程性考核更加注重学生的日常积累和平时表现,包括课堂考勤、回答问题、分组讨论情况等。
在考核内容上,要求考试内容覆盖所有章节和绝大部分育人知识点,更能考核学生对育人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
在考核題型上,加大主观题的比重。为了更好地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和育人目标的实现,主观题不得低于试卷总题型的50%。主观题,主要包括分析题、案例题和论述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身的职业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
参考文献
[1]曹文泽.以“课程思政”为抓手创新育人手段[N].学习时报,2016-12-26(08).
[2]曾燕王丽萍刑策.以新媒体为载体的隐性思政课程建设研究[J].西藏教育,2016(11):46-48.
[3]王涵.高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反思[J].管理观察,2017(30):138-143.
本文为湖北文理学院2019年教学研究类项目《新闻类课程思政资源的挖掘与利用》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湖北文理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