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质化礼仪语言的跨文化比较

2020-12-23王诗语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异同

王诗语

内容摘要:中国和韩国自古以来都是礼仪之邦,两国不仅离得近,还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渊源,都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虽然两国都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但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却不尽相同,所以,本文的目的就是以两国的礼仪文化为例,比较一下两国的礼貌用语。

关键词:中国礼仪文化 韩国礼仪文化 中国礼貌用语 韩国礼貌用语 异同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礼仪,那么,何谓礼仪?就是礼节和仪式。中国的礼仪文化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它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孔子,孔子的一生都致力于维护周礼,他的思想主张就是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他的礼仪思想虽然在当世没有得到统治者的认同,但从汉武帝独尊儒术开始,被历代统治者所推崇,使之成为了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直到今天,他的理论依然经久不衰,并对世界上的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韩国与中国不仅地理位置相近,在文化上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韩国的礼仪文化也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在韩国,孔子的地位也非常地崇高,因为在朝鲜半岛的文字发明以前,他们使用的是汉字作为本国的文字,朝鲜人使用中国汉字有将近1000多年的历史,在思想文化上,韩国也深受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高丽王朝时期,韩国曾仿效大明王朝建立了一套几乎与之完全相同的体制,连主体思想,文化教科书,伦理纲常,学说信仰,朝廷制度都是照搬中国儒家思想的内容。所以韩国人对儒家的思想文化也有着相当大地继承和发展。

中国的礼貌用语主要有两大类,敬语和谦语。敬语,就是尊敬的话语,包括对别人姓﹑名﹑年龄﹑长辈的尊称。在中国,长辈可以直呼晚辈的姓名,但晚辈却不可直呼长辈的姓名,同辈之间也遵守礼的准则,都会尽量避免直呼其名。对别人姓的尊称,如贵姓,尊姓等等;对别人名的尊称,如大名,尊名等等;对别人单位的尊称,如贵厂,贵公司,贵校等等;对长辈的尊称,如令尊,令母,家父,家母等等;对平辈的尊称,如令兄,贤兄,兄台等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礼貌用语出现呢?是因为自古以来中国就有尊老爱幼的礼仪文化,所以中国人对长辈的尊重不仅体现在自己的亲人上,在其他的比自己年长的人身上也體现得非常明显;在职场或者是某些正式场合时,也可以以对方的姓加上职务相称,这是源于中国古代强调各司其职的礼仪文化。谦语,则是表示谦虚的言辞,包括自称的谦语,如鄙人,小生,晚辈等等;称自己兄弟姐妹的谦语,如家兄,舍弟,胞姐等;称自己子女的谦语,如犬子﹑称自己单位的谦语,称自己论著的谦语等等。从很早的时候,中国人就以谦虚为美德。中国人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让我们为人低调谦虚,孔子曾经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因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身边的人都可以成为我们的老师。他们身上有的才能或者品德,都有你可以学习的地方,所以说学无止境,这样就养成了中国人喜好谦虚低调的品格。

韩国对礼仪这方面也非常重视,这一点在语言这方面体现得尤为明显。在韩国的语言中,韩国语有敬语和平语之分,敬语就是对长辈,比你年长的人,还有你的上级使用的语言,而对比自己年纪小的人或者级别和辈分没有自己高的人,就使用平辈之间的语言,简称:平语。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韩国自古以来也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一直都有有尊重前辈的传统;而平语则是对同辈或者小辈使用的语言。在初次见面时,韩国人都会先向对方鞠躬,先用谦语向对方介绍一下自己,然后都会向对方使用敬语问好,再问对方的年龄,再根据年龄判断是否要对对方使用敬语。这是因为韩国人受孔子儒家文化思想的影响,也强调尊师重道,崇尚谦虚低调的品质。在韩国的发展中,这一点非但没有逐渐消失,反而在社会中不断被强化,变得越来越重要。

中韩礼貌用语的比较:

相同点:

1.都是社会不断发展的产物

正所谓仓癝实而知礼仪,衣食足而知荣辱。”只有在人们能吃饱穿暖,不会挨饿受冻,解决了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后,安全需要也得到了满足,这时候人们才知道了荣誉和耻辱,才知道需要学习礼仪。所以礼貌用语的产生正是因为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大体上可以满足了人民的物质需求和安全需求,这两个需求得到了满足之后,才转而向重视物质文明到重视精神文明逐渐过度。当社会由原始社会进入到奴隶社会的时候,社会开始有了等级的划分。这其中包含个人的物质及精神自由发展到社会层面,并取得社会化的一致。这其中包含经济、人文、政治等一系列的社会存在的总体发展。

其也指社会进步中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需要一个东西来区别这些阶级之间的不同,由此,人类社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就产生了礼仪。

2.年龄都是影响礼貌语重要的因素

不管在中国还是韩国,称呼长辈,年龄大的人,职位比你高的人以及值得尊重的人都不能直呼其名,一般都使用叔叔,阿姨,先生,老师等这种亲属称谓或尊称语,向别人问比你年长或职位比你高的人的信息时,也要对这两者使用敬语。在这一点上,中韩两国是相同的。不可以对年纪比你大或者是职位比你高的人不敬。这都是受到儒家文化中长幼有序,尊老爱幼思想的影响。

3.两国的礼貌语都是在尊卑有序,等级分明的思想基础上形成的

中韩两国自古以来都深受孔子儒家思想的影响,“礼”是孔子思想学说的一个重要范畴。“礼”作为-种社会行为规范,由来已久。孔子曾经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孔子认为,周代,“礼”发展得最完备,因此,他最为崇奉的是周礼。在孔子看来,“礼”是从天子到庶人,人人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礼”所讲的行为准则,也具有教化性质,它的要义是要求人们通过加强修养,自觉地约束自己,达到人际关系的协调。在《论语》中,孔子就说过:尊卑分明,长幼有序,尊老爱幼,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

礼貌是人的潜意识里可能都渴求别人的尊重和赞赏,于是产生了礼貌。礼貌可能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发明,它可以帮人们解决很多很多的问题。如频繁使用“请”字,会使话语变得委婉而礼貌,是比较自然地把自己的位置降低,将对方的位置抬高的最好的办法。礼貌和教养对于装饰人类或其他一切优良品质和天资,都是必不可少的。礼貌不用花钱,却能赢得一切。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

人的潜意识里都渴求别人的尊重和赞赏,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于是产生了礼貌,同时也在语言上产生了礼貌用语。

不同点:

1.韩语中有敬语和平语之分,而汉语没有

韩语的敬语和汉语的敬语完全是两个概念,对于应该尊重的人,韩语有专属的尊敬语词汇,并且还伴有句子形式的变化。比如奶奶在吃饭和孩子在吃饭,就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句子形态。因为这两个句子的主语不同,所以句子的形态也不相同,虽然在汉语中从这两个句子的动词都是吃,说出来和写出来的时候都没有变化,但是在韩语中,因为主语的不同,接在主语后面的主格助词、谓语动词以及终结语尾都有着明显的变化。由此可以看出,韩语中的敬语有着非常明显的标志;而汉语中敬语的体现主要在词汇上,句子的结构和形式甚至谓语动词的形态并没有改变。

2.韩语的礼貌语因说话者性别的不同而有所区别,而汉语没有

韩国语中,如果一个男性有礼貌地称呼一位比自己年长的女性,韩语的发音应该是应该叫“努娜”;而如果一位女性有礼貌地称呼比自己年长的女性时,应该叫“欧尼”。不仅发音不同,写法也不同。虽然这两个单词在韩国语中都是姐姐的意思,但是怎么称呼与说话者的性别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在汉语中,不管说话者是男性还是女性,都应该管比自己年长的女性叫姐,说法和写法也都相同,这个称呼是不随着说话者性别而改变的。

3.中韩两国礼貌用语的使用伴随着的肢体语言不同

韩语礼貌用语的使用时伴随着的肢体语言往往是鞠躬,或是低头颔首,说话的时候面带微笑,伴随着这些比较谦卑的动作让对方感受到被尊敬,韩国的鞠躬礼仪其实是对儒家拱手揖让礼仪的继承,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觉得拱手揖让太麻烦,而且很多时候施展不开,于是就把这个省略了,但是鞠躬这一动作却被保留下来;而汉语礼貌用语的使用往往只是伴随着微笑,而且绝大多数的时候往往还会把这一动作省略,双方直接开始使用语言交流。虽然中韩两国都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但是韩国把儒家文化说话时的动作礼节完整地继承了下来,而中国在发展的过程中把却一些东西丢失了。

从以上的比较中可以看出,韩语的礼貌语比汉语的礼貌语更系统,更全面,使用的过程中也有更加严格的限制,但汉语的礼貌语中并没有对此有一个系统明确的划分。虽然两国自古以来都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都强调尊卑分明,长幼有序。但中国的敬语经历了长期的历史和社会变革之后,古代的敬语甚至一些礼节都已经基本消失了,没有语法变化与结构,也没有一个完整的系统,但是这不能说中国人对礼貌语不重视,我认为这反而体现出更加人与人之间更加轻松真诚的交流。韩国在对儒家文化的继承中,虽然有儒家文化很浓重的色彩,但同时也保持着本民族文化的特色,韩语敬语的用法和礼节在儒家文化的熏陶中一直保存下来并使用至今,且成为韩语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且,这些保留下来的传统甚至成为了韩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然两国在礼貌语上有这些相同和不同之处,但两国礼貌语的核心都是为了表达对对方的尊重,在这一点上一直都是相同的。

(作者介绍:王诗語,辽东学院朝韩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在读)

猜你喜欢

异同
兴中会与同盟会之异同比较
中英颜色词涵义异同及其成因分析
从中日民间故事窥探中日文化差异
大陆和港澳台初中历史课标在中国文化史方面的异同
简论谢灵运与柳宗元山水诗思想内容之异同
让“异”更好地存于“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