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节设置视域下中国古代戏曲的信仰叙事

2020-12-23刘库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信仰

刘库

内容摘要:中国古代鬼神信仰自原始社会既已有之,受其影响,古人对生命充满眷恋,追求长生不死,对死后的世界寄寓了种种对于现世生活的留恋不舍和美好愿望。这一民间“乐生”信仰在中国古代戏曲中有着多样化的生动表现,其在叙事层面上具体表现为“鬼魂梦诉与魂游”、“人鬼幽会”、“还魂复生”等情节模式的设置。

关键词:中国古代戏曲 情节设置 “乐生”信仰

中国鬼神信仰自原始社会既已有之,“民众普遍关注现实人生,乐生恶死,不仅愿意将全部精力放在现实生活中,而且把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和依恋融入对死后世界的种种想象里。”[1]受其影响,古人相信人的魂魄(包括生魂[2]与亡魂)在离体后,由于对阳世的人或事物心存留恋,无法释怀,故多会主动重回人世甚至实现复生,与生人发生交流互动,以此弥补心中遗愿或了却牵挂。中国古代戏曲对这一民间“乐生”信仰有着丰富而生动的表现,其在叙事层面上具体表现为三类情节模式的设置:“鬼魂梦诉与魂游”[3]、“人鬼幽会”、“还魂复生”。

需说明的是,有一类戏曲中鬼魂同样复归人世了结遗愿或心中牵绊,如明王衡杂剧《再生缘》之李夫人鬼魂复归人世与汉武帝互诉前缘,但其鬼魂复归是被动性得由道士李少翁作法招魂使然,并非其主动性复归,不能充分表现出亡魂对阳世、前生及与其相关之生人的眷恋,故未将其纳入探讨范围。

一.鬼魂梦诉与魂游

鬼戏[4]中“鬼魂梦诉”与“魂游”两种情节模式均是人之鬼魂复归阳世,与所留恋之人或事物短暂接触即告离别,故此处将其归为一类,以下分别说明之。

(一)鬼魂夢诉:《临春阁》、《樱桃园》等

鬼魂梦诉主要指人之魂魄离体后,复至阳世,入生人梦中,与生者倾诉交流,表达亡故之苦楚,同时又或抒发其无限思念,或了结其心中遗愿等,代表作品如清吴伟业杂剧《临春阁》、明王澹杂剧《樱桃园》、元关汉卿杂剧《关张双赴西蜀梦》、元宫天挺杂剧《死生交范张鸡黍》等等。根据亡魂梦诉内容的主题不同,此类作品又细分为抒发思念类、了结遗愿类、思念与遗愿兼有类三种。

需要说明的是,元关汉卿杂剧《窦娥冤》、清唐英传奇《双钉案》等冤鬼复仇类鬼戏虽同样具有亡魂梦诉情节,但其梦诉内容侧重于伸冤复仇,与“对生之眷恋”主旨相异,故暂未列为本节讨论内容。

1.抒发思念类代表作品如清吴伟业杂剧《临春阁》,剧中隋兵攻陷金陵,陈后主投降,贵妃张丽华被杀,其亡魂“有万千烦恼,无人告诉”,遂不避“山川僻陋,路途遥远”,入冼夫人梦中“把胸中冤苦告诉一番”,其在与冼夫人仅有的几句对话中,满含悲怨哀婉之情,临别时留下一句“你晓得旧时游宴之地,玉砌雕阑,一旦都空了。”[5]此处抒发了张丽华亡魂对生前美好生活与亲友的眷恋不舍以及对世事变迁、命殒战乱的无奈悲伤之感,作者也借此“表达对明朝灭亡的哀痛之情”[6]。

2.了结遗愿类代表鬼戏如明王澹杂剧《樱桃园》,剧中张玉华亡魂为了报答欧阳彬的葬骨之恩,其决定将坟边所听之事——“翰林学士汪藻,与同年之子魏闻道,在我坟边,细说科场之事。教他把《易义》一篇内,用三个古字,当取他卷子为第一。”[7]于欧阳彬梦中告之。剧作第三折内容基本就是张玉华鬼魂的梦诉桥段。从其入欧阳彬梦前的“自报家门”:“奴家,张玉华鬼魂是也。此时欧郎已睡,不免去梦中走一遭。”到其梦中感恩于欧阳:“前日蒙君葬我后园樱桃树下,此恩此德,九地难忘!”然后告之以所听得“天机”后拜辞,最后欧阳彬惊醒,慨叹“佳人含笑黄泉里,霎时间有梦徘徊。”张玉华鬼魂通过梦诉表达了其对欧阳彬葬骨的感激之情,并告之以“天机”作为回报。如果说魂游是张玉华鬼魂由于尸骨不得安葬,素有怨恨而出现,那么梦诉则是其了却报答欧阳彬之心愿的行为。

又清杨潮观杂剧《信陵君义葬金钗》中如姬鬼魂被枉死城、地狱、天堂三地拒之,“游魂浪荡”,复归阳世,入信陵君梦中,诉说一番不幸遭遇和亡故苦楚,并表达了其魂无所归之哀伤。内监颜恩拾得金钗,交予信陵君并言其“好像内家妆束的物件”,信陵君遂知如姬亡魂所言之“半股金钗”之意——托其完成魂有所归之遗愿,信陵君即于河堤“立一虚塚”,将金钗藏于墓下,谓之“招魂而葬”。

3.思念与遗愿兼有类代表鬼戏如《西蜀梦》、《范张鸡黍》、《吊琵琶》等。

元关汉卿杂剧《关张双赴西蜀梦》中关羽、张飞遇难后,其鬼魂梦诉于刘备,除了表达其冤屈落难与复仇心切外,更有大段唱词描述其对生前奢华生活的眷念与对亡后鬼魂落寞的悲叹。同时关张二人又表达了希望刘备为其复仇雪恨之愿:“今番若不说,后过难来,千则千休;叮咛说透,分明的报冤仇。”诸如此类鬼魂追思过往,慨叹人生短暂、功名尽失的情节在元孔文卿杂剧《地藏王证东窗事犯》、元朱凯杂剧《昊天塔孟良盗骨》等剧中亦有出现。

元宫天挺杂剧《死生交范张鸡黍》之张劭鬼魂梦诉于范式,先是表达其思念友人之情——“您兄弟特来探望哥哥”,继而道出其“主丧下葬”及托付家眷之愿望。

清尤侗杂剧《吊琵琶》之昭君鬼魂“重回上苑”,入汉元帝梦中,与其诉说相思之苦,并嘱托元帝照料其家人。在《吊琵琶》第三折中,昭君鬼魂是真实存在的,但其与汉元帝的交流互动是在其梦中完成,面对昭君的突然离别,元帝惊醒,慨叹“我那妃子那里去了?呀,原来是一场大梦。”昭君鬼魂通过重复人世,梦诉于元帝的方式了却了其遗愿及心中牵挂。

(二)魂游:《娇红记》、《牡丹亭》、《双忠记》等

魂游主要指亡魂眷恋生前人或事物,故地重游,以解思念之苦,代表鬼戏如明孟称舜传奇《娇红记》、明汤显祖传奇《牡丹亭》、明姚茂良南戏《张巡许远双忠记》等。

《娇红记》第三十九出《妖迷》中“年少夭亡”之“翠竹亭前鬼魂”,其因“一点幽情不散,每夜魂游月下。”[8]而偶然发现苦恋娇娘之申纯,并为其痴情而动,“假充小姐”与其夜夜幽会“一月有余”。“亭前鬼魂”虽“依花附草形儿假”但其“真情一点不争差”。“亭前鬼魂”之所以与申生如此互递真情,正是源于其对阳世爱情的倾慕眷恋,其所谓之“一片幽情千古在”。当其遇到同样痴情之申生时,自然成为其寄托全部情思的理想对象,这也使其“每夜魂游”的状态暂告结束。

《牡丹亭》之杜丽娘“痴情慕色,一梦而亡”,其亡魂“喜遇老判,哀怜放假”,对旧景与亲人无限眷念,故趁“月明风细”,重游后花园。其魂游时已是三年之后,面对“牡丹亭、芍药阑,都荒废尽”的情景,丽娘亡魂不禁慨叹:“呀,这是书斋后园,怎做了梅花庵观?好伤感人也!”在其感伤旧景时,又睹物思人,自言:“想起爹娘何处?春香何处也?”

《张巡许远双忠记》中张巡之妾自尽被烹杀前,托付张巡心中遗愿:“婆婆姐姐恩义不曾报得。你明日回家相见时,多多与我拜上几声。”[9]其亡故后,鬼魂第一时间即奔赴家中,探望“婆婆姐姐”。张巡之妾亡魂重游“旧时城郭”,只为“回来见了婆婆姐姐”,表达其感激报恩之情。

二.人鬼幽会

鬼戏中“人鬼幽会”类情节模式根据人鬼相聚时间的长短主要分为两类:短期交流与长期共同生活。

(一)短期幽会:《碧桃花》、《牡丹亭》、《洛水悲》等

此类情节是指鬼戏中人鬼短期相聚,持续时间多则数日,少则一日之内。

元无名氏杂剧《萨真人夜断碧桃花》中碧桃鬼魂因对美好爱情之眷恋,与张道南仅一夜幽会,随即人鬼离别。徐碧桃自小即与张道南订有婚约,至花园相识时,两人一者“擎着个笑脸儿将他厮问候”,一者“陪着个小意儿和咱相趁逐”,互生好感。待碧桃亡故,其鬼魂仍“念此旧盟”,意欲“与他重谐匹配”。其“阳寿未绝,精神不散”,先是于“墓顶上长出一株碧桃花树来,他一灵儿附在碧桃树上。”[10]继而因其与张道南有“五百年姻缘”未结,对张道南及这份情感眷恋难舍,“一灵真性不散”,故入“书房中,与张道南作伴,云来雨去,说誓言盟”。虽此次人鬼幽会“欢娱抵万金”,但张道南“自从与那小娘子相见之后,谁想染成一病,看看至死”,不得已“乞归调养”,人鬼即告别离。改编自本剧的明范文若传奇《梦花酣》亦有关于主人公谢茜桃亡魂与萧斗南短暂幽会的描写。

明汤显祖传奇《牡丹亭》之杜丽娘亡魂重游旧地,偶然听到书生即柳梦梅“高声低叫:俺的姐姐,俺的美人!”遂入其房中查探,得知其正是胡判官所言之与其“前系幽欢,后成明配”之柳梦梅后,对生之美好爱情的眷恋使其即“告过了冥府判君,趁此良宵,完其前梦”。丽娘鬼魂唤醒梦中柳生,柳生开门后,丽娘亡魂即“作笑闪入”,“敛衽整容”相见之。二人(鬼)“翦烛临风,西窗闲话”,互诉爱慕之情,丽娘亡魂更是告白于柳生:“妾千金之躯,一旦付与郎矣。勿负奴心,每夜得共枕席,平生之愿足矣。”[11]柳生与丽娘亡魂夜晚欢会,“未至鸡鸣”即告离别,且二人(鬼)在几次幽会后柳生即掘墓开棺使丽娘还魂复生,故其属人鬼短期幽会的代表鬼戲之一。

明汪道昆杂剧《洛水悲》作为“一出演述人鬼之情的抒情悲剧”[12],其主要角色曹植与甄后亡魂所化宓妃“仓促相会,即告永别”。剧末曹植面对与甄后亡魂的短暂邂逅、“半晌恩私”,空留“千回思想”。加之剧首甄后亡魂悲叹:“怀人各一方。脉脉穷愁、昭昭灵响,何处断人肠?斜阳烟柳凭栏望。”如此首尾呼应,营造出一种“自分永隔幽明”、“有情人难成眷属”的万般无奈与无限惆怅。

(二)长期交往:《倩女离魂》、《坠钗记》、《西园记》等

此类情节是指鬼戏中人鬼连续相聚,持续时间为数月甚至数年。

元郑光祖杂剧《迷青琐倩女离魂》中,张倩女初见王文举即表露其爱慕之心:“妾身倩女,自从见了王生,神魂驰荡。”[13]待李氏要求二人以兄妹相称时,倩女便表现出对传统封建家长制的反叛——“俺娘向阳台路上,高筑起一堵雨云墙。”“可待要隔断巫山窈窕娘,怨女鳏男各自伤。不争你左使着一片黑心肠,你不拘箝我倒不想,你把我越间阻。越思量。”当王文举赴京城应举离别后,倩女思念难当,“生恐怕千里关山劳梦频。没揣的灵犀一点潜相引,便一似生个身外身,一般般两个佳人:那一个跟他取应,这一个淹煎病损。”倩女之离魂不辞家人而别,只为“薄命妾为伊牵挂,思量心几时撇下。”其对王生可谓忠贞不二,首先是面对王生之责备:“‘聘则为妻,奔则为妾。老夫人许了亲事,待小生得官回来,谐两姓之好,却不名正言顺!你今私自赶来,有玷风化,是何道理?”倩女离魂毅然不顾此类封建礼教之束缚,其不辞“万水千山”之辛劳,只为相伴王生,坚守住心中理想爱情。其次,倩女离魂还表达了其对王生贫富不离、同甘共苦之决心——“你若不中呵,妾身荆钗裙布,愿同甘苦。”王生与倩女离魂相伴赴京应举,待其高中回乡时,已是三年之后。剧末,倩女离魂与原身“合为一体”,张王二人终成眷属。

明沈璟传奇《坠钗记》之何兴娘因“崔家子音信无”相思成疾,终致病故。其亡魂在东岳速报司受审时表示与崔嗣宗“倘生死不得见面,可不枉了奴一生,又枉了奴一死。”[14]显露出其对崔生之眷念难舍。炳灵公查得其与崔生“有一载魂魄夫妻之分”,遂准其复归阳世。兴娘亡魂即设计使崔生拾得金凤钗,并“闪进”崔生房间,假借其妹庆娘之名与之“今夜先交两意谐”。当两人夜晚幽会被仆人行钱察觉后,兴娘亡魂即随崔生逃往崔家旧仆居所。兴娘亡魂不拒崔生之请,陪其赴周王庙烧香,不意却被小鬼捉住,后经解释被庙神释放。至“一年限满”时兴娘亡魂“泪偷垂,暗悲怆”,其恳求土地宽限一日容其与崔生别离,最终,其负于庆娘身上,为崔生与庆娘做“鬼媒”。兴娘亡魂自与崔生幽会后,与其相伴一载,中间经历之“仆侦”、“舟遁”、“游庙”等事件都未使其离开崔生,最终迫于冥界“既定期限”而离别之。

明吴炳传奇《西园记》之赵玉英因未婚夫王伯宁为“酒囊饭袋”、无能“草包”,即抑郁病重,终致亡故。张继华闻听玉英死讯,心生悲伤,夜间“不免把小姐叫唤一番”。玉英亡魂闻声而“心魂愓愓”,为其感动,遂“乱蹙凌波渡奈河”,复归阳世张生住所。玉英亡魂恐张生惧怕,即假借王玉真之名与其互表真情。两人(鬼)同拜盟誓——“辨至诚,亲折证,同衾共枕过今生。”[15]之后赵玉英亡魂便“夜来明去”,与张生“人鬼相缠”,“幽婚两月”。至赵家欲招赘张生时,玉英亡魂察觉自己与张生“缘数已尽”且“玉真妹子才是他真正夫妻”,故力劝张生“就婚”,在张生与玉真完婚后,其道出真相即无奈离去。张生与玉英亡魂交往时间虽只有两月,但两人(鬼)挚爱彼此,坚守盟誓,张生初始甚至为守誓言而拒绝赵家招赘之请。

三.还魂复生

古人常“把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和依恋融入对死后世界的种种想象里”[16],相信人之魂魄——包括生魂与亡魂,离体后因十分眷恋生前美好生活或无法割舍离弃阳世某些人或事物,能够复归肉体,魂魄与之合二为一,实现复生,重返人世。鬼戏作品中,还魂复生又因魂魄所复归的肉体不同而分为自体还魂与异体还魂两大类。前者即灵魂复归原身(本体),复活于人世;后者为灵魂与他者尸体合二为一,复活于人世。以下试结合代表鬼戏分别说明之。

(一)自體还魂:《倩女离魂》、《牡丹亭》、《错转轮》等

元郑光祖杂剧《迷青琐倩女离魂》中张倩女生魂同王文举赴京应举三年后,王生“状元及第”,二人衣锦还乡。到张家后,倩女生魂与原身共处一室,众人疑惑时,生魂与原身合为一体。当初离魂者,“想当日暂停征棹饮离尊,生恐怕千里关山劳梦频。”今日还魂者,王文举“得了官回来,成就这门亲事”。倩女生魂之“出离”与“复归”皆因其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这也是剧作表达的重要主题之一。

明汤显祖传奇《牡丹亭》之《冥判》一出中,胡判官查得杜丽娘与柳梦梅有“幽欢”、“明配”之姻缘,放其出枉死城,并明令之:“功曹,给一纸游魂路引去。花神,休坏了他的肉身也。……不可被雨打风吹日晒,则许你傍月依星将天地拜。……敢守的那破棺星圆梦那人来。”即是为后文丽娘还魂复生做下铺垫。

待丽娘亡魂复归阳世与柳梦梅幽会后,察觉“阳禄将回,阴数已尽”,得到柳生之“作夫妻,生同室,死同穴”之誓言后,遂告之以真实身份,并请求其掘墓开棺,以使丽娘还魂复生。后柳生与石道姑掘丽娘坟墓,丽娘还魂复生,柳生与道姑问其记忆。杜丽娘还魂复生之初即对石道姑、后花园等作“不语介”,其急于想了解的则是“只那个是柳郎?”,可见其对情人柳生之关切,丽娘亡魂所言“前日为柳郎而死,今日为柳郎而生。”只“为钟情一点,幽契重生”。总之,其因对柳生念念不忘,对这份美好爱情充满眷恋,故还魂原身,复归阳世。

明祁彪佳杂剧《错转轮》中张子才“近闻王兄常往地府,去若乘风,来如梦觉。”[17]心生好奇,以为“依哥哥所说,冥路非遥”,可同往观之。但未得地府召见,故家中自缢,其亡魂赴地狱游历。在张生看来,这并非疯癫行为,在其自缢前留书信于妻子,“且将此事,瞒了荆妻,放在案上。教他昼夜之间,悄悄待我还魂。岂不是一场奇事!”此处张生早已笃定亡后仍可还魂复生,其十分明确“地狱游历”只能当做自己一时兴起之“奇事”、趣事而已,基于对人世之眷恋,待游历结束其仍要复归阳世。张生鬼魂初入鬼门,即被奸鬼钱魁欺骗代之受罚,转世为李贵家新生猪儿。其阳寿未尽,故王贤杀猪儿后,魂魄复归身体,生人再聚。张生之魂经历了冥界、新生猪儿两个阶段并最终回归身体而复活,是鬼戏中典型的自体还魂复生的代表作之一。

(二)异体还魂:《碧桃花》、《铁拐李岳》等

元无名氏杂剧《萨真人夜断碧桃花》中萨真人作法招魂,查得碧桃阳寿未尽、姻缘未了之真相后,意欲令碧桃还魂复生,与张道南完成姻缘。碧桃亡魂既有二十年之阳寿未尽,又有与张道南五百年姻缘未结,其“一灵真性不散”,怀念与张之“旧盟”,与张“重谐匹配”,后张染病回乡,其更是“愁和闷有万万千千”,总之碧桃亡魂对“应得”之美好生活与情爱满怀眷恋和希望,面对萨真人之“还魂复生”救助,即使因碧桃原身“久己腐烂”,不得已令其借妹妹玉兰之尸还魂,其仍然分外喜悦,“谢天”不及。另外,改编自本剧的情鬼戏——明范文若传奇《梦花酣》亦有类似借尸还魂情节。

元岳伯川杂剧《吕洞宾度铁拐李岳》中岳寿亡魂因生前为官时“扭曲作直,瞒心昧已”,又“造业极多,亵渎大罗神仙”,故受到油镬取钱之罚。受罚之时,吕洞宾及时相救,并点化度脱之,岳寿随即欣然应允,表示“情愿出家”,但其尸体已被李氏焚化,无法还魂于自身,故阎王为其找到新的“身体”以回阳世。岳寿成功地借“小李屠”之尸体还魂,复归阳世,但其并未即刻做到吕洞宾所要求的抛却“酒色财气,人我是非,贪嗔痴爱”,只因其还魂之初即是“为孤儿寡妇动情怀”,哪怕是“瘸足兼跛足践尘埃”。回魂后,其先是忧虑李氏改嫁他人,继而迅速回家与妻儿团聚,之后在韩魏公断其归属的公堂上,更是执意不肯赴李屠家中做其儿子,如此种种,恰是说明其地府中急切地求得借尸还魂,其托辞“情愿出家入道”并非本意,眷恋生前美好生活才是真心。

参考文献

[1]侯杰、王小蕾《民间信仰史话》,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第60页。

[2]如元代郑光祖杂剧《迷青琐倩女离魂》之倩女魂魄即属于“生魂”。剧中倩女离魂后,原身并未死亡,生魂作为与原身相独立的存在,同原身“意愿”完全相同即追求幸福爱情,且生魂与王生人鬼相伴三年,及至最终与倩女原身合体,都是因其对阳世美好生活的期盼所致,故仍列为本节探讨范围内,详尽分析见下文。

[3]由于“梦诉”与“魂游”均是鬼魂在短时间内复归阳世,与所留恋之人或事物短暂接触即告离别,故将其归为一大类。

[4]方便起见,本文所谈及中国古代戏曲中均有鬼魂意象出现,故暂将其统称为“鬼戏”。

[5][清]吴伟业:《临春阁》,朱恒夫主编:《后六十种曲》(第十册),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126页。

[6]黄燕:《临春阁剧情概要》,朱恒夫主编:《后六十种曲》(第十册),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109页。

[7][明]王澹:《樱桃园》,[明]沈泰辑:《盛明杂剧》二集卷二十八,北京:中国书店,1980年影印版,第7页,本文有关该书引文均出自此版本,不再另注。

[8][明]孟称舜:《娇红记》,朱恒夫主编:《后六十种曲》(第二册),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595页。

[9][明]姚茂良、佚名撰,王锳、吴书荫点校:《双忠记·高文举珍珠记》,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第77页,本文有关该书引文均出自此版本,不再另注。

[10][元]无名氏:《萨真人夜断碧桃花》,王季思主编:《全元戏曲》(第六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第677页,本文有关该书引文均出自此版本,不再另注。

[11]黄竹三:《还魂记评注》,黄竹三、冯俊杰主编,刘孝严校审:《六十种曲评注》(第七册),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483页。

[12]许祥麟:《中国鬼戏》,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97年,附录:历代鬼戏举粹,第482页,本文有关该书引文均出自此版本,不再另注。

[13][元]郑光祖:《迷青琐倩女离魂》,王季思主编:《全元戏曲》(第四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第584页,本文有关该书引文均出自此版本,不再另注。

[14][明]沈璟:《沈璟集》(下),徐朔方辑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522页。

[15][明]吴炳:《西园记》,朱恒夫主编:《后六十种曲》(第二册),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345页。

[16]侯杰、王小蕾:《民间信仰史话》,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第60页。

[17][明]祁彪佳:《错转轮》,[明]沈泰辑:《盛明杂剧》二集卷二十六,北京:中国书店,1980年影印版,第8页,本文有关该书引文均出自此版本,不再另注。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科研项目“中国古代鬼戏与民间信仰”(18B032)、湖南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项目“中国古代鬼戏与民间鬼神信仰”(2018BQ3471)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信仰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苏格拉底的信仰
祖国,你就是我的信仰
论信仰
信仰的力量
铁的信仰
爱是最好的信仰
坚守信仰
不灭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