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民工返乡创业研究
2020-12-23孙皖江王猛
孙皖江 王猛
摘要: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民工返乡创业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有助于完善乡村产业结构及推进城乡一体化。本文在分析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动因及当前返乡创业所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路径。
关键词:乡村振兴 农民工 返乡创业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支持和鼓励农民创业就业,放宽返乡农民工的创业就业渠道,反映出党和国家对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高度重视。当前农民工返乡创业受多重因素驱动:一方面,农民工受严峻的城镇就业形势、差异化的城乡文化观念等负面影响,导致农民工城市工作生活的不顺心;另一方面,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推进,乡村已然焕发出强大的发展动力,在城市工作生活的不顺心与乡村良好发展前景的双重因素影响下,农民工萌生了回乡创业的念头。然而,当前农民工在返乡创业的过程中仍面着亟需解决的问题,应探索出一套具有可行性的对策,以期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有所助益。
一、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意义
(一)农民工返乡创业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实现这五大方面的振兴离不开农民与乡村人才队伍的不懈努力。乡村振兴,人才先行。农民工常年外出打工,在城市工作中积攒了许多宝贵经验,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他们的回流无疑会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随着乡村振兴战略优势的不断显现,返乡农民工创业所需的条件也趋于向好,这将吸引一大批有见识、有本领、有资金储备的农民工返乡创业,他们的回归带来新思想、新观念,既能改变乡村经济发展理念,也能极大地促进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提升。同时,农民工返乡创业将拉动乡村本土就业率,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农民增收,而成功创业的农民工企业,也能为其他返乡创业农民工树立榜样,激发他们返乡创业的热情。
(二)农民工返乡创业有助于完善乡村产业结构
乡村振兴战略强调,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产业要兴旺离不开乡村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但是当前大部分乡村二三产业相对较少,农民大多以农业生产为生。要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切实提升农民收入及乡村就业率,就必须改进和完善乡村产业结构,在这个过程中,农民工返乡创业逐渐成为不可或缺的力量。一部分已在城市成功创业的农民工,将公司或者企业转移到家乡发展;有的农民工在较发达城市打工多年,他们在积攒到一定的创业资金及宝贵的经验之后,返回自己的家乡,凭借自己在城市中练就的本领创业致富;还有一部分农民工多年在城市企业打工,积攒了一定人脉,业务能力强,并且受到工作企业的青睐,将他们在城市打工的企业推荐给自己的家乡,并成功地将城市企业的分公司或工厂设在自己的家乡等。这些乡村企业的蓬勃发展,推动了乡村经济发展,使乡村产业更加趋向于多元化。
(三)农民工返乡创业有助于推进城乡一体化
改革开放以来,乡村青壮年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聚集,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单向外流,不仅造成了乡村“空心”化问题的加剧,更进一步拉大了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差距。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目,在于建立以工代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缩小城乡差距,缓解乡村“空心”化问题。当前部分乡村的农民工企业与城市已然形成了人才互动、物资互动、信息技术互动的动态格局,他们返乡创业将乡村生产要素成功转化为生产效益,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创业者、就业者,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城乡差距。要通过完善乡村产业结构,激发乡村经济发展活力,鼓励和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进一步提高乡村居民就业率,切实提升农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之间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新格局。
二、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动因分析
(一)农民工城镇就业形势严峻
当前,我国就业形势严峻,就业群体多由高学历待就业者、城市下岗工人、农民工等组成。与前两者比较,大多数农民工自身知识储备量与职业技能尚显不足,用人单位在选拔公司员工时更倾向于选择那些具有较高文化素质与实践能力的人才。而大部农民工缺少深厚的知识底蕴与扎实的社会实践能力,在城市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明显处于劣势。部分农民工在进城初期所带资金不足,如果不能找到工作,很难负担得起在城市的日常开销,被迫无奈只能返回乡村。即便是在城市中已经找到工作的农民工,受文化知识及专业技能匮乏的影响,他们只能在非正规公司或者没有编制的公司企业工作,不太稳定的工作也负担不起日常开销,返乡创业就业成为一种现实的可能。
(二)政府出臺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党和国家加快推进相关惠农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如取消农业税、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耕地补贴等,既能够增加农民收入,又能保障耕地不受破坏;政府还积极实施粮食、良种和农机的补贴等政策,使得懂农业的农民工感受到务农的好处,吸引他们回到家乡务农致富,为乡村农业振兴奉献力量。笔者认为,政府在积极推广惠农政策的同时,应积极颁布非农业方面的惠农政策,以鼓励和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促进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三)城乡之间思想文化观念冲突
农民从出生之日起,就潜移默化地受到乡村文化影响,在其成长过程之中,他们的行为与观念总是在有意识、无意识中体现乡村地区的文化特色,这种文化观念的养成,是乡民情感的归宿,加深了乡民对乡村文化的认同感。乡村文化既包括勤劳朴实、诚实善良等品质,也有陈旧糟粕的封建迷信、思想保守、观念落后等不良思想观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大部分城市居民的思想与文化观念趋于现代化、国际化,他们意识到知识、科学、信息的重要性,生活方式也更加丰富多彩。这种城乡之间的文化观念差异,导致农民工难以融入城市生活,不敢、也不愿意扩展自己的人际关系。此外,有一部分“城市人”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农民工群体,认为他们社会地位低下、学历不高、个人修养差。更有甚者,认为农民工群体大量涌入城市工作生活,加剧了社会竞争,造成了城市生活成本的提高。这些误会与偏见使农民工与城市生活渐行渐远,成为导致他们缺乏安全感与归属感、变得自卑与自闭的重要原因,促使他们萌生重归故里的想法,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促进他们返乡创业就业的外在动力。
三、农民工返乡创业面临的问题
(一)乡村融资渠道狭窄,农民工创业资金紧张
创业资金是创业的先决条件,虽然农民工在城市打工积攒了一定数量的资金,但大部分人仍受创业资金不足的困扰。狭窄的乡村金融渠道,未能及时有效地帮助农民工解决创业所需资金,导致部分农民工只能向亲朋好友凑钱创业。另外,农民工缺少正规金融机构的有效帮扶,一旦他们在创业过程中出现资金周转不足或资金链断裂等问题,便有可能面临创业失败的风险。
具体来讲,一是农民工缺少专项金融资金扶持。一些省份已经设立了民工返乡创业的基金会,用于解决农民工创业资金短缺问题,但此类基金会尚未在全国普及。二是乡村金融服务机构失衡。随着乡村非农业银行、企业贷款机构、小额贷款公司的不断减少,农村信用社已然成为提供乡村金融服务的主要机构,这种单一的乡村金融服务网络,在一定程度上缩减了农民工申请创业贷款的渠道。三是缺少无抵押贷款的有力支持。大多数农民工生活本不富裕,抵押贷款势必会增加农民工创业压力,消磨他们的创业热情。四是银行审批贷款过于严格。银行在放贷时考虑农民工创业风险、偿还能力等多重因素,为规避银行自身放贷风险,银行只能提高对农民工创业的贷款门槛,导致对农民工群体放款率低、放款量少、借款程序繁多等问题。
(二)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体系不健全,农民工创业能力不足
大部分农民工受文化程度偏低、知识体系不完善、职业技术不过关、创业经验不足等自身因素影响,他们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创业形势时束手无策。尽管很多地方对返乡农民工进行创业培训,但培训体系与服务质量仍无法满足农民工对提升创业综合能力的迫切需要。
具体说来,一是返乡创业培训机构缺少资金的有力支持。部分地方政府对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工作不够重视,是造成其资金短缺的重要原因。二是缺少优秀的教师人才。部分优秀教师受薪资待遇不高、交通不便利等因素的影响,他们并不愿意到乡村教学。三是创业培训内容有待丰富。部分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机构只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缺少对公司企业管理、市场经营等方面的培训,这种过于单一的培训模式,必然会增加农民工的创业风险。四是授课渠道单一。大多数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机构为了节省经费支出,采用线上教学的方式,虽然为学生提供一定的便利条件,但是线上教学缺少互动性,容易造成视觉疲劳,农民工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厌倦、抵触等负面情绪。五是缺少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农民工受年龄、专业水平、接受能力、学习能力,以及个人爱好等自身因素影响,统一的授课模式将导致农民工整体学习效率的降低。
(三)返乡农民工的创业扶持政策体系有待完善
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与农民工创业息息相关的扶持政策,吸引了一批农民工返乡创业,但在落实中仍存在不足。一是地方政府宣传工作不到位。一些地方沟通效率低,宣传不到位,导致许多好的政策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传递到想创业的农民工耳中。二是部分地方政策内容模糊。一些地方缺少乡村市场调研和研究,未能和本乡村具体情况相结合,忽视了农民工创业能力与创业需求差异化的特点,缺少针对不同职业、不同投资规模的划分标准与实施办法,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扶持政策可控性不强,无法满足农民工群体的创业需要。三是部分农民工申请创业扶持政策难。由于农民工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在面对复杂繁多的政策申请手续时,需要耗费大量时间进行填写,并且审批时间相对较长,导致一部分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干脆就不去申请相关优惠政策。四是农民工返乡创业缺少配套场地支持。一些乡村宁愿闲置场地,也不愿将其以较低价格租给返乡创业的农民工,造成了部分农民工返乡无处创业的境地。五是政府与农民工缺少沟通渠道。部分地区仍没有创建返乡农民工创业咨询机构,由于农民工缺少与政府部门沟通的经验,加之他们对政府职能分工并不了解,在出现创业问题时,经常因找不到有关部门而导致问题无法得到及时有效解决。
(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缺乏良好的乡村创业环境
1.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健全。一是乡村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虽然当前乡村生活性基础设施已有明显改善,但是部分乡村仍面临着交通不便、生活用水不足、能源供给不到位等问题,条件较差的生产生活环境难以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二是乡村生态污染较重。部分乡村垃圾既不分类又没有统一的垃圾站,牲畜粪便及秸秆等可利用率低,导致乡村人居环境欠佳。三是乡村教育性基础设施落后。部分乡村中小学的校舍老化陈旧,有些甚至已成为危房,严重影响师生们的生命安全;乡村中小学教室仍缺少配套的教学设施,较差的学习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四是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健全,导致本乡村文化的发展与传播受到了阻碍,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乡村文化与创新产业的融合。
2.乡村社会保障体系有待完善。受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影响,城乡之间社会保障體系存在差异性与不公性,虽然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对乡村社会保障的投资力度,但是乡村社保、医疗、教育、住房等社会保障层次仍赶不上城市标准,乡村社会保障服务仍未在全国覆盖。如果这种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不仅很难留住乡村本地群众,也难以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
3.相关责任部门存在违规管理现象。相关责任部门对合法经营农民工企业进行乱罚款、乱执法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民工企业的正常经营,破坏了和谐的乡村创业环境。
四、政策建议
(一)优化乡村融资渠道,保障农民工创业资金充裕
要扩宽乡村融资渠道,解决农民工对创业资金短缺的问题。一是政府应增强对乡村金融市场的投资力度。要加大对返乡创业的资金投入,加快建设专属于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扶持基金,激发乡村金融市场活力,改善涉农贷款环境,切实满足农民工对创业资金迫切需求。二是丰富乡村金融服务机构。在保持农村信用社稳定发展的同时,政府应鼓励和支持其他非农业银行入驻乡村金融市场;完善乡村小额贷款机构,扩展民间金融服务网络,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及扶持小微企业。三是提升乡村金融服务质量。通过降低贷款门及简化贷款手续、降低本息,减轻农民工还款贷款及创业压力。考虑到农民工创业初期流动资金较为紧张,在他们想贷款又缺少个人财产抵押的情况下,应由当地政府出面降低抵押条件,对于符合市场需求及有发展前景的创业项目,应由政府出面给予担保,提升农民工贷款成功率;开设乡村金融一站式服务,为返乡创业农民工提供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为农民工进行创业贷款咨询提供便利条件。四是丰富乡村金融业务项目。加快建立适合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金融产品,结合乡村的实际情况及农民工创业资金需求差异化等特点,充分做好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市场评估与风险评估,推出具有针对性返乡农民工创业的金融产品。
(二)完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提高农民工生产生活本领
要提升农民工的职业技能与专业知识水平,离不开乡村创业培训机构的有力支持。一是增强职业技能培训资金投入。各级地方政府在培训投资上应起到主导作用,鼓励企业及社会各界积极响应,为乡村职业培训体系奠定经济基础。二是提高师资力量。职业培训能否培育出符合乡村发展需要的技术型人才,关键在于教师教授水平的高低,应以高薪、高福利等奖励机制招募有社会责任心的优秀教师。三是健全职业培训法规体制。应科学有效地制定农民工职业技术培训计划,在农民工完成所有职业学习课程之时,应严格考核其是否熟练掌握所学内容,对于考核通过者颁发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三是优化授课渠道。授课地点应选离农民工家较近的乡镇,便于他们出行;在授课时间上应选择中小学寒暑假时期,以中小学校为上课地点,不仅硬件设施相对齐全,也可以省去一部分场地费用;做到上线教学与线下专业实践相结合,摒弃单一的网络教学。四是丰富培训内容。要集中整理政府下发的惠农政策及创业信息,及时讲解信息内容,让农民工自己选择就业创业方向,提供其相应的职业技能培训;可将培训内容分成四类,即职业技能培训、企业经营管理培训、综合农业管理培训、人力资源管理培训,授课时间互不冲撞,满足不同职业及不同年龄段的农民工的需求。考虑到农民工群体学习能力的差异性,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来满足不同层级人群的需求;采取因地施教与因才施教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帮助他们选择符合家乡发展需要且适合自己的职业。
(三)构建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体系,解决农民工返乡创业难题
要立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进一步增强和完善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创造出更有利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环境。一是优化政府政策实施能力。政府应将创业政策与本乡村特点相结合,充分做好乡村市场调研,增强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特点的认识,提升创业政策的可操作性,以及政策实施工作的精准度,切实满足农民工群体的创业需求的差异性,激发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动力。二是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政府相关部门应放宽创业政策申领的准入门槛,简易繁琐审批流程,提升审批与申领效率,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创造宽松环境。三是解决好農民工创业用地问题。政府应增强闲置土地的使用率,适当减免用地租金;政府应允许农民工将家庭住房改造成经营场地。四是出台相应税收政策扶持。政府应减免农民工企业税收,考虑到许多农民工在企业创办初期,由于要招募员工、购置设备、修建厂房,大部分人手中资金不太充裕,政府应免去相应赋税,对已步入正轨的农民工企业也应适当减少相应税收,减轻他们创业路上的经济负担。五是增加农民工与政府的沟通渠道。应在各个乡镇设立农民工创业的政策咨询机构,专门负责为返乡农民工解决创业难题及优惠政策咨询;增强对创业扶持政策的宣传,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媒介,宣传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及如何享有这些优惠政策,并充分调动志愿者力量,尽可能做到走访每家每户宣传相关政策;激发农民工参与活力,政府是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的颁布与实施的主导者,农民工是乡村创业扶持政策的主要受益人,应鼓励农民工积极参与到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中来,畅通农民工与政府之间的交流渠道。
(四)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工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1.健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强对乡村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应优先安排乡村水利、电利、交通、能源等农民迫切需要的基础公共服务项目,提高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切实满足农民及农民工对便利生活的需要。二是改善乡村生态环境。政府应严肃处理对乡村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违规企业;在乡村设立指定的垃圾投放站,鼓励农民进行垃圾分类;改善乡村厕所脏、乱、差及污染人居环境等问题,积极推进“厕所革命”;完善对秸秆、牲畜粪便的无害无污染处理,并尽可能的将其化废为宝。三是完善农村教育性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应加强对乡村中小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学生上学与老师授课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企业及社会各界积极捐款、捐学习物资,既减轻当地政府的资金压力,也为农民及农民工的子女上学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鼓励和支持优秀大学毕业生下乡支教,优化乡村人才教师队伍,提升乡村教育水平。四是促进乡村文体建设。加快乡村图书阅览室、乡村文化站等基层文化阵地建设;鼓励城市文艺团体下乡义务演出,既可与乡村文艺进行相互学习,也可为农民带来赏心悦目的享受,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加快建设乡村健身基础设施建设,兴建乡村室内外运动场地,并购置配套的健身器材,强健农民体魄。
2.完善乡村社会保障体系。政府应强化资金投入力度,缩小城乡之间社会保障差距,提升乡村公共服务质量,做到全国乡村人口全覆盖,使乡村居民都能公平享有社会福利。同时,积极化解农民工返乡创业之忧。
3.杜绝相关责任部门的违规行为。要加强监察部门对相关责任部门的监督,杜绝其利用职务之便对农民工企业乱收费、乱执法等不法行为的发生,监察部门一旦发现问题必须严肃处理,切实维护好农民工企业的合法权益,促进创业环境的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陆墨姼.乡村振兴视野下返乡农民工创业策略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8,24(19):3-4+10.
[2]温敏.新形势下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意义、问题及对策探析[J].农业考古,2014(01):329-331.
[3]陆树楠.如何让农民工返乡创业更轻松[J].人民论坛,2018(23):92-93.
[4]汪独友.农民工返乡创业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J].广西社会科学,2017(11):160-164.
[5]王一凡.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动因及扶持策略探究[J].农业经济,2018(08):72-73.
[6]杨智勇,李玲.论农民工“回流”现象的原因及其消极影响[J].当代青年研究,2015(01):94-100.
(作者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责任编辑: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