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2020-12-23丁峰伦
【摘要】自然拼读法是一个近年来在国内英语教学界被广泛关注的概念。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自然拼读法的教学优势逐渐受到教育工作者的肯定和认可,而相关的研究也不断拓宽、深入。基于此,本文以新课程改革为背景依托,结合自然拼读法的基本概述,分析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优势,并探究相应的教学实践策略,以期对基础教育阶段的小学英语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自然拼读法;小学英语;教学实践;应用措施
【作者简介】丁峰伦,甘肃省兰州市畅家巷小学新华分校。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实践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奠定学生在语音、语调、语感方面的基础,为学生的日常交流以及未来更好地融入跨文化交流环境做好准备。在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下,英语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究新的教学思路,而自然拼读法作为目前广受国内外欢迎的一种教学方法受到了高度的重视。
一、自然拼读法的概述
自然拼读法,又称“Phonics”,它的基本原理是要求学生掌握代表英语44个基本音的字母和字母组合,以及一些英语拼写和读音关系的基本规律,让学生在英语单词学习中达到见其形、知其音、听其音、知其形的效果。自然拼读法不仅是以英语为母语国家的孩子学习英语读音与拼字,增进阅读能力与理解力的教学法,更是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英语初学者学习发音规则与拼读技巧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直接学习26个字母及字母组合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则,能够建立字母及字母组合与发音的感知,进而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和学习英语字母组合的奥妙,掌握英语拼读规律,从而实现看到单词就会读,听到单词就会拼的学习目的。
在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小学英语教师开始重视自然拼读法对小学生英语发音的纠正与规范作用,并结合拼读规则对教学过程进行辅助和补充,以形成新的教学实践方案,实现英文字母与发音的沟通,为学生打好英语基础,提升英语综合能力做好准备。
二、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1.自然拼读法能够有效利用学生的汉语拼音基础,实现知识的正向迁移。掌握汉语拼音是低年级学生语文课程的基本要求,而汉语拼音与英语拼读之间的联想,则让学生的语文知识得到了正向迁移的可能。例如,英语中的/b/、/p/、/m/、/f/等辅音与汉语拼音中的声母发音都很相似,英语中元音/au/的发音与汉语拼音中的ao基本相同等等。这样的知识衔接,一方面,能够从语音方面做好准备,提高自然拼读的准确率;另一方面,还能够发现知识的关联性,降低对英语学习的畏难心理,提高学习的成就感和主动性,进而在正向迁移中逐渐掌握英语字母和字母组合的发音。
2.简化英语语音学习过程,弥补了国际音标法的不足。音素(phonemic)是英语拼读的基础,无论是利用国际音标法进行教学,还是利用自然拼读法进行训练,都需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音素。但是国际音标表中一共包含48个音素,这些音素需要用另外一套书面符号来“翻译”,如元音字母a在不同的单词中有[a][?][?]等的发音,这就意味着学生不仅要掌握英语单词,还要掌握大量陌生的国际音标,才能完成发音。自然拼读法则将音、形两组符号相统一,将字母与字母组合直接发音,学生不需要借助另一套翻译工具就可以认读单词,如此有效简化了英语学习过程,降低了学习压力,提升了学习效果。
3.有利于创新英语单词学习方法,提升学生的单词学习效率。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研究发现,自然拼读法对于各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有效且具有吸引力的方法,尤其是在英语单词教学中,这种作用更为明显。许多国内教育工作者引入自然拼读法的主要动因是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单词记忆方法,因此,在长期实践中,这种教学实践作用不断巩固。自然拼读法在单词教学实践中,学生对单词的记忆不再是机械的、毫无规律的,而是将音与形之间建立密切的联系,看见字形尝试发音,通过发音巩固字形,在这样的思维交织与巩固中完成单词的学习与记忆。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自然拼读法在单词教学过程中,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音形结合的意义,还能够深入解读单词的构成,初步理解英语单词构成的规律。根据相关教学研究发现,80%的小学生在学习过自然拼读方法后,能够利用字母与发音之间的对应关系,完成对单词的拼读与拼写。单词是英语听、说、读、写等综合技能学习的基础,当学生拼读与拼写单词的能力达到一定水平时,可以达到见词能读的效果,并提高听力捕捉能力,提高在写作中拼写准确率,进而提升英语综合能力。
三、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调整字母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自然拼读意识。字母的排列组合是英文单词、句子、篇章构成的基础。如果无法看透字母组合的内在规律,英语的学习过程会十分困难,而自然拼读法则能够引导学生探索字母组合规律,促使学生掌握英语学习窍门。在小学阶段,教师应利用学生的拼音基础,循序渐进地引入字母以及字母组合的发音,并归纳、领悟、记忆字母及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逐渐建立音与形的对应关系,提升见词能读、见词能拼的意识。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对英文字母教学进行整合,将认读字母的过程相结合,形成Aa /?/, Bb /b/, Cc/k/, Dd /d/的基本概念。并结合教材中出现简单单词,初步引入字母组合的发音,例如p+e+n=pen,b+a+g=bag,b+o+o+k=book,r+u+l+e+r=ruler等等,这样学生就能够对元音+辅音的组合,或者辅音+元音+辅音组合等进行拼读,并对一些无意义的字母组合进行记忆。这样的训练指导能够帮助学生找到一条更加有效的学习方法,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我拼读意识,从思想和方法上為学生的见词能读、见词能拼做好准备。
2.优化单词教学实践,夯实学生的单词学习基础。单词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在小学阶段,教师或者机械训练,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或者通过各种有趣生动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记忆效果。但是,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单词记忆的压力必然会越来越大,学生如果长时间依赖教师引导,而无法掌握科学合理的拼读方法,那么单词学习必然会陷入困境,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基于此,在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对自然拼读法的教学讲解与渗透,利用学生对字母与字母组合的印象,对发音的记忆,提升学习效果。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级下册,“Let's spell”的教学设计中出现mail一词,教师在单词讲解中,可以以此为例,提炼ai的发音,并结合之前学过的旧单词rain、train,让学生结合经验,自主拼读新单词mail,并结合读音构建字形。这样的单词教学,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并积累字母与字母组合的发音,探索英语单词学习规律;另一方面,也能够实现对新旧单词的衔接,构建单词网络体系,提升学生的单词积累,丰富单词储备。
3.设计交互教学模式,丰富学生自然拼读的机会。新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学改革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做出了明确要求。对于当代学生而言,信息化环境让他们对于技术的需求更加强,对于学习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方式也更加喜闻乐见。基于此,在小学英语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新媒体技术资源的应用,将信息技术与自然拼读法相结合,丰富自然拼读法的表现形式,以学生更易于接受的方式完成教学,提高教学实践效果。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Classmates”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利用电子白板为学生构建了一幅动态画面,有Tom、Helen、Mary、Peter等,并配合画面出现画外音,There are so many friends. Who are they? What are they doing? What does she/he like?在画面的配合下,教师将话语中的重点单词,如:polite,friendly出现的字母组合进行提炼,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实现英语知识的建构,提升学习的实际效果。
4.挖掘英语阅读资源,提升学生的语篇阅读能力。阅读是学生丰富知识,培养学习习惯重要路径。在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整合多种多样的阅读资源,促使学生在语篇阅读中自觉拼读,提升学习能力。在小学英语教学的实践中,自然拼读法的融入可以与阅读过程相结合,结合语篇阅读设计拼读任务,促使学生根据阅读的话题、内容,自然而然地完成对单词的拼读、拼写,从而让拼读过程更加有的放矢。例如,為了训练短元音i和辅音l的发音,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英文绘本Will is ill:Will went to the mill. Will got wet at the mill and got a chill. Will is ill, he now has a chill. Bet ran up the hill, to get Will a pill. Bet got a pill from the vet up the hill. Now Will is not so ill.学生在文本与配图中,反复拼读字母组合ill,提升了阅读能力,巩固了对英语知识的体验与记忆,并在篇章阅读中提高了英语语感。
四、结语
总之,在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自然拼读法能够教会学生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达到“授之以渔”的效果,而这正是解决小学生记忆单词困难问题的关键,也是打好学生英语学习基础的关键。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师应深入研究自然拼读法,从理论层面分析自然拼读法对英语实践教学的指导意义,并结合实践指导学生学习,以提升小学英语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张稳.自然拼读法在小学低年级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反思[J].海外英语,2020(12):184-185.
[2]张玲.Phonics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各学段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才智,2020(16):16.
[3]杨兴梅,蔡玲,陆书霞.自然拼读法在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0,40(05):2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