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要矛盾变化的高校工会工作创新研究
2020-12-23王祎
王祎
摘要:当前,中國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早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落实在高校工会工作中,主要显现了工会工作三个方面的不足,分别是供需关系不够匹配、工作模式相对落后、组织架构存在弊端。基于此背景,本文结合新时代特色提出高校工会工作模式的改进思路与创新方法,即以教工为核心,以需求为目标,以改革为抓手,以创新为驱动,助力实现高校工会工作的科学化、高效化、时代化。
关键词:社会主要矛盾;高校工会工作;模式创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关乎全局的重大理论判断,为新时代谋划发展、推动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高校的工会工作也面临转型和创新的挑战,以不断满足高校教师日益多元化的需求和品质化的期望。
一、社会主要矛盾在高校中的现实内涵和突出体现
社会主要矛盾具备深刻的内涵意义,在宏观层面是群体性、社会性的普遍型矛盾特征体现,在中观层面是团体性、单位性的集中型矛盾体现,在微观层面则是个体性、特殊性的个体矛盾现象。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体现了社会生产力和人民群众的需求都随着经济水平提升和时代发展产生了变化,而这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群众需求的提升。将其与高校相关联,则其现实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首先,从国家和社会发展层面来看,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主要包括广大人民群众对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国家综合能力提升的期盼。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尾阶段,我国人民群众的需求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人民追求的不再是物质上的满足,而是社会生活领域的全面进步。在经济方面,追求经济结构的合理转型以及经济发展的稳步增长;在政治层面,追求全面依法治国,并实现政治生活中的平等自由;在社会层面,追求风清气正、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在文化方面,追求丰富多彩、多元包容的文化产品和文化形式;在生态方面,追求绿水青山、生态平衡、干净卫生的优美环境。
其次,从高校整体发展层面来看,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主要包括高校师生员工对于所在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学术科研能力、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资源数量、社会评价口碑等综合实力强大的渴望。对于高校师生员工来说,所在学校即是每个人生活发展的强大依靠,学校的发展水平和综合能力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关系着个体的成长资源和发展速度,因此高校里的个体会对学校发展产生期待和需求,对学校发展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最后,从高校教师个体发展层面来看,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主要包括高校教师对于职业发展、医疗保障、居住条件、养老服务、子女教育等的迫切需要。公民个体是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也是社会发展的基石,个体的实际需求最直接地反映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于高校教师来说,美好生活意味着充足且公平的职业发展机会、丰富的培训资源、满意的收入水平、全面的医疗保障、良好的子女教育资源和养老服务等。
二、当前高校工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如前所述,当前我国人民群众需求的提升是社会矛盾发生的最突出因素,而在高校的环境中,教师的需求提升导致了主要矛盾在高校中的落地。有学者通过对杭州各高校教师的调研发现,高校教师对教师职业基本满意,对学校的人文和自然环境基本满意,但是有97%的教师认为工作非常累,有52%的教师对于收入不满意。其中,教学科研岗位的教师在职称评定、科研任务方面压力大;行政管理岗位的教师在职级晋升方面压力大;青年高校教师在子女、老人和住房等各方面的压力大。概括来说,高校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方面需求主要体现在培训访学机会、科研指导、子女、养老、住房、心理咨询等方面。对这些需求的满足即是解决高校中的主要矛盾,它必须以高校工会作为主要力量,这就对高校工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现阶段,我国的高校工会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不足以支撑解决主要矛盾,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供需关系不够匹配、工作模式相对落后、组织架构存在弊端。
首先,在新时代,高校工会所能提供的资源与教职工的需求存在不匹配的关系。目前,高校工会工作面临的主要矛盾转变为教职工日益增长的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和更加多样的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学校资源之间的矛盾。也就是说,在现阶段,高校的教职工对于优质的发展资源和服务资源的需求更加迫切,而目前工会一方面不能及时准确掌握教职工的需求目标,另一方面其所提供的资源仍然停留在原先水平,资源供给的内容和质量明显不足,已经远远落后于需求的发展速度,因此难以让教职工满意。
其次,在新时代和新形势下,工会工作模式的落后性也逐渐显现。部分高校工会工作的理念落后,思路单一,仍然以固化思维、经验主义对待工会工作,缺少与教职工的互动,不能及时了解教职工的思想动态和实际需求;工作方法滞后,仍然以传统的线下工作方式(例如活动聚会、发放福利等)为主要工作方式,不能把握时代特征,创新与活力不足,难以跟上“互联网+”时代迅猛的发展速度,也就难以达到令教职工满意的工作效果;学习和发展能力欠缺,部分工会基层组织囿于当前的工作方式和内容,将主要精力用于应付各类事务性工作,疏于学习和进步,对于未来发展方向缺少认识和长远规划,难以跟上时代的发展节奏,导致发展落后。
最后,在新时代背景下,工会工作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方式的弊端有所显现,暴露了一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各级工会组织的沟通效率和工作质量,降低了教职工支持和参与工会工作的热情。例如,各级工会组织与教职工之间的沟通作用需进一步加强,基层工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发挥不明显,信息上传下达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损耗;基层工会组织的权限范围太窄,难以针对实际需求开展工作;对基层工会组织兼职工作人员的保障措施太少,难以激励基层兼职工会工作人员从本职工作中抽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参与工会工作,导致基层工会组织活力不强,效率不高。
三、新时代高校工会组织运行机制创新发展的科学化举措
为解决高校中存在的社会主要矛盾,高校工会组织必须转变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方式,提升工作质量。
第一,以教工为核心,加强沟通交流。要解决高校中的主要矛盾,首先需要了解高校教职工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包含了哪些内容,这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因此,高校的工会必须加强与教职工之间的沟通交流,定期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提案等多重方式了解教职工的诉求,及时快速地掌握需求方信息,为解决问题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以需求为目标,匹配资源配置。在了解了教职工的需求之后,工会组织必须改进在资源开发和资源供给方面存在的不足,努力推动工会供给侧改革,一方面拓宽资源供给渠道,通过企业、校友、社团等各类社会资源寻求资源的来源,并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将资源供应给教职工;另一方面丰富资源供给种类,优化资源结构,不仅仅局限于物质资源的提供,还应当覆盖培训指导、生活服务等各个方面,切实解决高校工会服务中存在的覆盖面小、服务连续性弱、缺乏针对性等问题。
第三,以改革为抓手,改善组织架构。目前部分高校工会的组织体制落后,存在结构层级过多的问题,因此要将工会职能向基层组织延伸,明确工会基层组织权责,充分赋能,优化组织架构;要使基层组织更加充分的与教职工直接接触,减少沟通损耗和沟通成本,给予基层组织更多的资源支持。
第四,以创新为驱动,提高工作质量。与其他职业群体不同,高校教职工具有物质生活压力相对较小、个人发展诉求较多、精神文化发展要求较高等特点,结合此特点,并立足于新媒体时代,高校工会工作必须突破创新,建立“互联网+”思维,拓宽工作内容,更新工作方式。例如可以充分利用和开发手机APP、微信小程序等移动终端服务,增强工作的互动性,提供菜单式、可自主选择的服务内容,从广度、深度和亮度上打造形式多样、品位高尚、吸引力强的活动,吸引教职工兴趣,激发参与热情。
总之,在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大背景下,高校的工会组织必須致力于解决自身存在的矛盾,发现问题,迎合需求,改善工作,以提供更加充分、更加均衡的工会管理和服务。
参考文献
[1]李晓禾.高校工会基层组织活力建设探索[J].工会理论研究,2018(01):30–32+47.
[2]曹弋.高校工会如何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J].汉江师范学院学报,2017,37(6):5–8.
[3]高卫卫,耿艾莉,张云.“互联网+”时代高校工会服务方式的创新探究[J].学园,2017(21):123.
[4]刘月.发挥高校工会在推动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5):250–251.
[5]陈海涛.“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工会工作模式的创新研究[J].知识经济,2020(2):169–170.
[6]孟庆莉,蒋海青,陈玉叶,等.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视角下高校工会开展精准服务的对策研究——基于高校教师工作、生活需求的考察[J].劳动保障世界,2019(33):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