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新时代下茶文化对民办本科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的启示

2020-12-23俞昊波王吉祥贾雪雯姚靓雯

福建茶叶 2020年5期
关键词:茶艺民办高校茶文化

俞昊波,王吉祥,贾雪雯,姚靓雯

(无锡太湖学院,江苏无锡 214000)

受传统理念的约束,部分群体对茶文化的认知还停留在艺术层面,如茶道和茶艺表演等。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我国传统茶文化能够在多元文化冲击下仍然保持发展活力,主要是因为其已经上升到思想的境界,且具有较强的渗透力和感染力。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茶文化与思政教育的融合,能够使民办本科高校更好的应对新时代所面临的挑战,通过教学实效性的提升,发挥思政教育思想引领作用,不断优化人才培养的质量,以完成新时期优秀人才培养的整体目标。

1 茶文化内涵分析

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分支,伴随着传统文化的发展迄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发展的进程中,茶文化不但没有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而消散,反之其文化内涵的深刻和悠远。究其原因主要是茶文化具有较强的思想性特征,能与其他文化相融合,不断的焕发出活力与生机。从茶文化内涵入手,可具体将文化内容分为以下几方面:第一,茶道。主要是指在学习和研究茶艺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思想品质以及精神境界,是茶文化的核心内容,被人们称之为茶艺之魂。茶文化自身存在厚德载物的秉性,可通过与茶器和茶艺的融合,对人们思想观念和品质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品茶之人的日常生活中,手捧一盏香茗,可放松人们的精神,带给人们身心的超脱之感,并重现认知内心深入的本真。茶道精神中的“清”和“雅”是其主要的特点,带给人们雅致和淡泊的感受,使每一位品茗之人都能获得精神上的熏陶和感染。第二,茶艺。具体是指品茶的艺术,主要有喝茶和饮茶构成,而茶艺工匠所追求的工艺精湛性,使茶艺逐渐成为一种行为艺术,为茶文化内容增添更多色彩,从古至今,茶艺、茶具、品茶之人都是茶文化的重要载体,并具有较强的文化气息,通过与之的接触可更加深刻感受到茶文化的魅力,并获得内心上的认同。第三,茶德。茶德是茶艺和茶道的基本,也是茶道和茶艺的升华。在茶文化发展的历程中,茶德作为具有育人作用的内容,已经被人们广泛的认可并传播。茶德的内涵主要包括茶的品性和茶文化的功能,品行主要表现在茶文化的低调与不宣扬,并包括缓解人精神压力的价值,对人的身体和精神健康起着重要调节作用。而茶文化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人们饮茶的过程,可调节情绪和释放心灵,在追求茶文化“真”和“怡”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宁静淡泊的精神境界,实现身体与心灵的协同发展。

2 新时代下茶文化对民办本科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的启示

2.1 为思政教育提供全新的教学思路

茶文化作为内涵丰富的文化载体,在我国民办本科院校思政教育中的合理应用,与高校思政教育目标相吻合,还可以茶文化为切入点帮助学生了解更多传统文化内涵,发挥多元思想相互交替的育人作用,加深大学生思想的感知。现阶段,由于茶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吸纳不同文化的精髓,形成众多思想理念的集合,其中不仅包含传统儒家文化中的“仁义”和“礼治”,还具有道家文化的“天人合一”和“道法自然”的理念。通过多元文化的讲解和实际应用,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品质,并认识到思政学习的重要性,以茶文化为带动不断规范自身思想和行为,实现身心的健康有序发展。另外,在思政课堂中,学生通过对茶艺和茶道的学习和接触,可更加直观的掌握茶文化内涵和思想,并结合自身能力发展现状和需求,形成品茶的习惯,不仅对学生修养和品质的提升有所帮助,还能培养学生形成沉稳和冷静的性格,为日后深入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根本。

2.2 帮助学生感知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茶文化蕴含在茶艺和茶道中,与制茶和产茶等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早在茶文化发展之初,就有专职人员进行茶叶的种植和贩卖,并在民间被人称之为茶人。而在社会不断变革和发展的过程中,茶人这一概念也得到扩充和延伸,从传统单一的制茶贩茶之人,转变为品茶和茶文化研究的群体。而无论是以往的茶人还是当代的茶文化继承者,他们身上都隐喻着茶的精神和品质,利用茶来比喻饮茶之人,利用茶文化的优秀精神来弘扬人的优秀品质,甚至通过茶来表达自我理念和志向,充分展现出人们对与茶文化的认可和追求。而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将茶文化融合到思政教育教学中,可使学生了解茶文化的发展历程,并明确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不但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和品质,还会增加学生爱国情感,使其更加自觉地加入到传统文化弘扬中,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2.3 规范学生价值理念和品行的良好发展

第一,中庸和谐是茶文化的主要思想内涵。茶文化中与儒家思想相同的理念,强调人与人之间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将此思想融入到高校思政教育中,可对学生思想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具体而言,学生通过对茶文化精神理念的学习,可更加直观的审视自己与同伴和社会的关系,并秉承着中庸的思想观念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使自己的言行更加规范,为自身在复杂社会中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二,“天人合一”理念是茶文化重要思想价值。主要是指通过人主动感知自然力量,通过约束自身行为,保持自身处在自然发展状态中,更好的感受自然的魅力,以充实自己的头脑。现阶段,民办高校学生受到社会多元文化影响,出现功利化倾向严重的思想问题,严重者还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迷失自我。而融入“天人合一”思想于思政教学中,可使学生更加直接的感受到茶文化的力量,并树立淡泊的思想意识,更全面的看到物质背后的本质,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保持发展方向的正确性。第三,茶文化中蕴含的哲学理念,可深化思政教育内容。具有哲学思想特征的茶文化主要体现在禅茶方面,不但可带给人们清醒头脑的功效,还可引导人们关注物质的本质,了解更多物质形态的客观变化。将这一思想引入到思政教学中,可帮助学生分辨出复杂信息的对与错,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仍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

3 新时代下民办本科高校利用茶文化创新思政教育的对策

3.1 制定茶文化课程内容,加强茶文化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茶文化以高校思政课堂为主要载体,通过对思政教学内容的相互融合,为学生传递更多正确的价值取向和意识形态,优化民办院校学生的三观和道德品质。而课堂作为主要的教育阵地,课程作为主要传播内容,发挥着重要的育人作用。为此,民办高校加强对茶文化课程内容的设置,从课程内容入手,来优化茶文化的传播成效。首先,民办高校可在原有思政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学习需求和喜好制定辅助思政教学的茶文化教材。由于学生能够接触到的茶文化学习资源较少,仅存在于市面中关于茶道和茶艺的书籍内容都较为枯燥,很难引发当代学生群体的认同感。针对这种问题民办高校可充分挖掘茶文化背后的内容,并与学生感兴趣的热点话题相结合,编制出可供学生翻阅的资料,增加学生的认知和学习茶文化的热情。其次,可针对部分专业开设与茶文化相关的选修课程,引导学生走出思政课堂之外,走进茶文化精神世界,通过茶文化的熏陶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完成茶文化育人功能的最大化发挥。

3.2 树立茶文化渗透思政教育的目标,明确人才培养方向

民办地方高校在引入茶文化至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明确茶文化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目标,即为帮助学生在了解茶文化内涵的同时,树立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意识,并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在以往思政教学中,受到传统交易理念的深刻影响,在缺少正确价值导向的情况下,大部分思政教学都出现形式化严重的问题,部分茶文化内容融合不深刻,不能发挥其育人作用,严重者还会出现本位缺失,很难实现茶文化融合思政教育背景下的现代化教育目标。对此,民办高校应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教育理念,并重视对茶文化的实践应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茶文化的精髓,改变传统走马观花式的学习状态。在学生形成基本认知后,民办高校应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和制度,进一步明确学生所承担的责任。并通过教育工作者相互的配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完成对当代学生道德情感的培育。

3.3 创新教学形态和手段,促进茶文化的传播

第一,从茶文化性质方面来看,茶文化受到不同地域文化的影响,在不同地区呈现出不同的文化形态,例如南方地区茶文化温婉细腻,福建茶文化精致讲究,蒙古地区茶文化粗旷奔放。针对这一特征,民办高校在融合茶文化在思政教育教学中时,应深入挖掘茶文化地域特征,增强教学内容的感染力和生动性。而要想全面发挥茶文化教育作用,就要实施精准分类的方式,针对不同专业开展不同的茶文化课程。比如师范专业学生,可在思政课程中融入茶德理念,以茶德带动学生专业素养的发展,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为日后职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帮助。另外,还可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打造利于茶文化传播的领地。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可建立微博和微信的公众号,定期为学生推动有关茶文化的资料。还可鼓励学生自主查找有关茶文化的历史典故和名人传记,通过对内容的了解,更加全面的认识茶文化的内涵,完成对茶文化的传播。在课程之外,教师还可针对学生重点关注的网络热点新闻,开展有关茶温文化的思政教育活动,比如进入到茶叶生产和制作的企业,参观茶叶种植和生产的过程,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侧方位的了解茶文化的产生原因和条件,丰富学生课外生活的同时,完成茶文化在思政课堂之上和之外的有效渗透。

4 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传统茶文化作为民族智慧的结晶,具有相对稳定的文化形态,并展示着渗透力强和影响持久的特征。将茶文化引入到高校思政教育教学中,不但可促进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意识的提升,还可为学生三观和道德的良好发展提供帮助。基于此,民办本科高校应认识到茶文化的育人作用,并从中汲取营养,加强与思政教育内容的融合,以增强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完成优秀人才培养的整体目标。

猜你喜欢

茶艺民办高校茶文化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茶文化的“办案经”
茶艺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别具特色的俄罗斯茶文化
茶艺表演的主题表达——以《遇见老白茶》主题茶艺表演为例
基于翻转课堂的《茶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茶艺赶考 谁主沉浮?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