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道中的工匠精神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思路启发

2020-12-23谢丽君

福建茶叶 2020年5期
关键词:茶道工匠精神

谢丽君

(山西大同大学中医药健康服务学院,山西大同 037009)

引 言

结合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行为来看,大学生在实现自我价值时,还存在就业观念的偏差和心理素养发展不足的问题。高校过于关注学生就业指导,忽视对学生就业精神和技能的培育,造成大学生就业中的“有业不就”、“无业可就”等问题。针对这种状况,高校可以借鉴茶道中的工匠精神于就业指导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品质,为更好的完成就业或创业提供支撑。

1 茶道中的工匠精神

茶道中的工匠精神是在长期练习茶道过程中衍生出的文化现象,是我国传统茶文化的核心内容。茶文化最早起源于我国古代,并在我国改革时期被传入日本,被日本人所认可和推崇,形成最早的茶道精神。我国茶文化受到日本茶道精神的影响,并以此为启迪,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上总结出“清、和、怡、真”的思想内涵,成为我国人民的精神信仰,指引着我国人民思想和素养的发展。其中“怡”是指对自身修养和作风的规范,通过茶中的药用功效来增强人的修为,增强身体的素养,并在饮茶和品茶中体会到身心的愉悦与悠然自得。“清”是指自身的廉政清洁,重视自身思想和理念的洁净,并保持在复杂环境中的不受污染。“和”是指以和为贵的思想,强调人与自然中万物都挺和谐相处,并以尊重和平等的眼光看待问题,最终达到人与自然协同发展的目标。“真”是指人思想的本真,是人自身精神境界的最高处,在和谐的环境中返璞归真,达到天人合一的思想形态。茶道中所涵盖的这几种精神内涵,应用到具体领域中就形成与茶文化相关联的工匠精神,它不仅是一种人们所应该遵循的职业道德,也需要人主观意识的投入,为具体职业价值理念和择业思路的发展提供帮助。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表现日趋丰富,良好的氛围也逐渐被营造。为此,如何更合理的融入茶道中的工匠精神在创新创业教育中,为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供思想辅助,成为现阶段需要思考的问题。

2 茶道中工匠精神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思路的内在契合

2.1 在思想观念和价值导向维度上的契合

茶道中工匠精神理念主要是工匠在职业中所遵循的思想理念,以及优秀工匠具备的职业素养。对于茶道中工匠精神的弘扬和传承就是要将正确工作态度和职业信仰融入到工作各个关节中,为工作顺利实施提供思想支撑,并逐渐形成内部完善的职业道德体系。而高校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除为学生讲授基本的就业技能外,更重要的是要对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导向进行正确的指引,保障学生学生能够顺利就业的同时,还要强调创新创业人才要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在工作领域能够全面发挥自身特长,履行自身的责任,为岗位工作贡献更多自己的力量。

2.2 在培养目标和表征上的契合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主要以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为人才培养表征,具体目标定位在专业知识和基本素养领两个方面。其中专业知识为外在的表现形态,其主要涵盖创新理念、创业知识、职业法规、岗位管理等基本内容。而基本素养培养主要是以课程体系为核心,以创新创业实践或实训活动为依托,在了解当前市场环境和动态发展趋势的情况下,针对岗位要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等专业素养。在这种培养目标和表征的作用下,学生能够逐渐认识到创新和自主创业的重要性,并突破传统思维的限制,逐渐拓宽就业的思路,为达到就业目标提供辅助。茶道中的工匠精神主要是以茶道技艺、品茶工序、手艺等为表征的能力,同时也强调在复杂的茶道工序中逐渐形成淡泊、笃行、坚韧的良好外在品质。这种茶道中工匠精神所坚持的培养目标,与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具有一致性,二者在培养表征上有着深度的契合。

2.3 在过程引导和控制上的契合

对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而言,过程引导和控制就是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过程中,通过教师引导和制度上的约束,促使学生处在正确的发展道路上,为保持创新创业思路的适应性和有效性提供教育辅助。因此,教师引导效果和制度的合理性影响人才培养的成果,也是决定培养过程引导和控制的关键。在此要求下,高校要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并发挥教师对学生思想和素养的引导作用,不断增强创新创业教育的时效性,以实现人才培养过程的规范化和科学化。而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茶道工匠精神也是如此,在精神发展传承中,如果缺少对复杂技艺和精神理念的引导和管理,很难在现代化社会中完成传递,就无法彰显其精神的先进性。

3 茶道工匠精神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思路中的缺失

3.1 价值观念和趋向的偏差

从茶道中工匠精神所强调的职业素养和道德方面来看,现阶段我国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念和取向还存在两方面的问题,分别为职业价值取向功利倾向严重和心理素质有待加强。在价值取向方面,大部分大学生认为就业是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路径,更是获得良好物质保障的根本,只有小部分学生认为就业是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做贡献。由此可见,高校大学生在就业观念和素养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就业理念的偏差会使学生在就业选择上表现出过于功利,盲目的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自身长远的发展,影响学生未来职业的发展前景。在心理素质方面,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失败的经历,我们发现大学生在就业方面还存在以下几层面的心理问题:一是抗压能力和抗挫折能力不强,在工作中遇到的挫折和问题,学生容易退缩,不能以积极向上的心态来面对和解决问题。二是交流沟通能力差,学生在工作中容易封闭自己,并以个人的利益为主,忽视团队合作的作用,无法充分利用人力资源来促进自身的发展。三是应变能力差,在当今多元文化相互融合和冲撞的今天,大学生所处的市场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学生缺少应变能力会使其无法更好的审时度势,容易在动态变化中迷失自我,失去前进和发展的方向。

3.2 爱岗敬业精神的有待加强

在学生就业和创业的过程中,如果说创新创业理念是学生行为的指导,那么敬业精神就是促进学生良好发展的驱动力。当前,大部分学生就业或创业失败的原因中,都存在敬业精神缺失的因素。究其原因,主要是敬业精神的价值观认同。他们认为只要具备良好的职业技能,就能够获得发展的空间。在实施就业和创业行为时,他们往往只会将目光投入到项目的表面,缺少对情感和态度的投入。另外,在遇到就业和创业困难时,高校学生自身坚定的信念不足,容易在其他思想的带动下改变发展的方向,造成学生随波逐流的发展局面。这种问题的出现深刻的表明高校在人才培养上还存在不均衡性,忽视对茶道中工匠精神和敬业精神的融入,导致学生就业和深度发展动力不足,很难实现在全新环境中可持续发展。

4 茶道工匠精神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启发

4.1 应用“怡”的思想,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

高校对于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不仅要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发展,还要协调学生身心的共同发展,为更好的在岗位中发光发热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高校可应用茶道工匠精神中的“怡”思想,在培养学生良好心境方面,可带领学生学习茶道中的淡泊理念,并为学生营造茶道的情景,引导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认识到就业创业的真实价值。在培养学生良好体能方面,高校可将“怡”思想融入到体育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加强锻炼来增强学生的体质。例如可在学生开展体育训练之前,组织学生仔细品味茶,并放松心情,以良好的精神面貌投入到锻炼中,并在锻炼中感受到怡然自乐的情趣,促进学生内心与身体的协同发展。

4.2 引入“和”的理念,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建设

对于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需要各个领域的配合,为学生实现个人理想和价值提供基础条件的辅助。为此,可融入茶道工匠精神中的“和”理念,立足学生长远发展角度,联合多层面对学生长远发展提供帮助。首先,政府应发挥自身的带头作用,在和谐发展理念的引导下,针对学生就业和创业出现的问题,制定出相关的优惠政策,并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流动,促进学生就业创业的稳定发展。其次,高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和沟通,以“和顺”为合作育人原则,为高校学生提供实践练习方面的支持,并结合学生的就业意愿,设立对应的实习岗位,辅助高校完成创新创业人才的建设。

4.3 依照“真”的原理,提高学生实践技能

茶道工匠精神中强调的实践出真知原理,要求高校大学生只有将所学知识和所掌握的学习成果应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完成技能检验,才能促进自身能力和素养的发展。因此,可将茶道中“真”的原理融入到实践学习中,更具不同岗位要求调整学生学习的中心,即使学生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理论知识,还能在实践练习中获得岗位技能,完成在工作中的实践应用。在理论和实践课程的交互作用下,习得对就业和创业有益的真功夫,为更高效的完成就业提供基础的支撑力。

4.4 结合“清”的观点,塑造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念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多元文化相互碰撞,传统价值观念和思想受到不同程度的挑战。责任、无私、公正、正义等道德观念正在被不良思想所侵蚀,正处在发展关键期的大学生也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出现道德品质和观念方面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应应用茶道中“清”的观念,与高校思政教育理念相融合,指导学生以淡然的心态面对遇到的问题,并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在就业和创业过程中遇到利益冲突的问题,要用平和的心境进行解决,并以清心寡欲的态度来面对名利,从而更好的实现自身的理想,为国家和社会的建设贡献自已的力量。

5 结语

总而言之,加强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不仅是实现高校自身价值的关键所在,还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在茶道中敬业精神的影响下,高校大学生要树立良好的就业观念,并学习茶道工匠精神中强调的“清、和、真、怡”的思想内涵,为自身价值的发挥奠定核心基础,以促进自身职业的良好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茶道工匠精神
岩骨花香通茶道
90后大工匠
体验茶道魅力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工匠风采
论新时代中国茶道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茶道人生
工匠神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