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安溪茶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2020-12-23周舒宁
周舒宁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福建泉州 362011)
安溪是福建省著名的产茶区,其生产的乌龙茶属于我国六大茶类之一,尤其以生产该茶类中的铁观音而闻名。不仅在制茶上工艺精湛,其“乌龙茶制作技艺(铁观音制作技艺)”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且茶叶产量也稳居全国前列,截至2020年初,安溪全县茶园面积已达60万亩,年产量6.5万吨,涉茶总产值175亿元。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茶叶作为传统的农产品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思维来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已成为安溪茶产业未来发展的首要任务。
1 “互联网+”背景下安溪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1 产销信息不对称
从安溪县目前的茶叶产销情况分析,其尚未形成规范严谨的产销模式,茶叶市场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这会产生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茶叶价格波动幅度大。在此情况下,如果企业的茶叶生产达到一定规模,就会存在茶叶的大量积压的风险,从而影响到茶叶的品质;第二,茶叶价格混乱。家庭产茶在安溪当地的茶叶生产中占有很大比重,每个家庭的生产工序也各不相同,这造成市场没有统一的定价标准,采购商主要根据个人经验进行主观定价,这不仅影响正常销售,也容易导致部分中间商对茶叶形成价格垄断,从而对整个茶产业的经济效益造成负面影响。
1.2 茶业外部竞争激烈
2019年5月,在“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品牌”价值评价中,安溪铁观音在茶叶类区域品牌中排名第一。这是安溪铁观音连续第四年名列全国茶叶类区域品牌价值第一。尽管如此,但其依旧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具体分析,竞争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第一是来自国际品牌茶企的竞争。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扩大,国际知名茶企加快在中国的商业布局,安溪茶叶不仅面临“走出去”,同样要应对外国茶企“走进来”的压力。第二是来自其他茶叶品类的竞争,我国是茶叶生产大国,茶叶品种众多,加之近年来国家政策对三农产业的扶持,全国各地都十分注重对茶产业的发展茶,尤其是一些新兴茶产区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
1.3 品牌同质化问题突出
为了保障产品的美誉度,强化产品的地理标识,安溪铁观音一直是作为该县茶叶的区域公共品牌进行运营,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强化区域产品品牌价值,维护其在市场中的独特地位。但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作为个体茶企的品牌价值,使得安溪茶企间的差异化程度变小,加之销售策略相似,产业链延伸不足,产品附加值相对较低等原因,单一企业面对市场的应变能力稍显不足。
1.4 新媒体应用基础薄弱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更新,正不断影响和改变着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及生活态度。但安溪茶产业对互联网商业模式的运用和操作尚不够纯熟,对新媒体的传播逻辑和传播规则还不能熟练运用,在操作方式上往往是停留在产品的内容介绍和促销手段的宣传上,没有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的优势,通过内容营销、精准营销去吸引不同的消费人群,实现产品的有效引流和高效的客户维系。
2 安溪茶产业“互联网+”的多元发展路径探索
2.1 构建“三链合一”的协同发展体系
所谓“三链合一”指的是对产业链、服务链和信息链三者进行有效整合,协同发展,从而使企业创造出更大的发展空间。在产业链方面,产业上游,要进一步提升产业种植品质、茶园管理能力;产业中游,要注重茶叶的生产加工和产品品质检测;产业下游,要注重茶叶的深加工,提高茶叶综合利用的能力,进一步拓宽茶叶的应用领域,将产品从茶叶与旅游项目、食品、生活用品等进行跨界融合,从而提升茶叶的产品附加值,增强行业的竞争力。
在服务链方面,注重消费者体验,满足其多元化需求,根据茶叶产品感官性强、体验性强的特点,通过茶园体验、门店服务、茶叶定制等方式,增加产品与消费者之前的互动,强化消费者的体验感,建立消费者的信任感。
在信息链方面,通过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从茶叶种植到商品终端销售,形成信息化、数据化,使整个产品的生产流程动态化、可视化,让消费者通过信息技术就可以对产品进行溯源,了解产品品质,让数据替产品说话,进一步增强消费者的体验感。同时,互联网技术的运用,还可以解决茶农和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既可以有效解决茶农销路问题,同时又能帮助企业强化产品质量控制,形成互利互赢的良好态势。
2.2 拓展多元化的销售方式与途径
茶叶产品最常见的传统销售模式有茶叶市场批发、连锁店销售、超市销售等,主要依靠的是客流量和口碑。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网络营销手段层出不穷,尤其是抖音、微博、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的迅速发展,互联网营销已经成为茶叶产品最常见的一种营销方式。因此,安溪茶产业在销售模式上,要进行多元化的拓展,打破传统思维,充分利用新媒体进行产品的销售和品牌的打造,用最现代的营销方式将最传统的技艺和品质推向消费者。
根据不同的产品定位,选择不同的销售平台。随着安溪茶叶的多年发展,目前已经呈现两种趋势:第一种是高端茶叶,有固定的消费群体,其对大师茶、手工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偏爱个性化路线。此类产品可以选择与天猫、京东等平台合作,打造高端茶叶品牌。第二种是大众茶,消费者注重茶叶的性价比,这类产品可以与拼多多平台合作,通过产销直连等方式,打造国民茶叶普惠品牌,为消费者带来健康、好喝、不贵的精品好茶。
3 以互联网为主的茶文化+本土文化发展模式
茶叶既是农产品又是文化产品,具有很高的文化附加值。以文化为媒介,提升茶叶产品的品牌内涵,并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效应,将有助于安溪茶产业的转型升级。
3.1 茶园文化
随着市场对茶叶品质需求的不断提高,茶园的种植更加科学环保,茶园的生态环境也不断改善,使其不仅提高了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同时园区的优美环境也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打造个性化的茶园文化不仅有助于提升茶叶品牌的区域化特点和产品的文化内涵,同时也可以有效地促进地方经济的增长和乡村文化建设。
例如,安溪龙涓乡根据自身茶乡的文化特色,将传承百年的敬奉茶礼民俗活动作为茶园文化的支点,一方面积极推出茶园文化旅游项目,另一方面及时打造茶叶文化新品牌“禅茶”,以赋予本乡铁观音以新的文化内涵,强化了区域茶品牌的独特性。在新媒体运用方面,该乡也有意识地通过在线直播、短视频、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当下热门的互联网传播工具,来展现茶园文化和民俗活动,为消费者创造了一个可视化的场景式营销。这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对茶叶的基本需求,更满足了其对生活品质和精神文化的追求。
3.2 闽南文化
闽南地区有着悠久的茶文化历史,尤其在泉州,当地居民种茶、制茶、饮茶的历史已经至少有1000多年。闽南最早的产茶技术、饮茶习俗随中原地区移民南迁闽南而传入。这给泉州留下了丰富的闽南茶文化遗产,其中最有特色的就是闽南的茶道文化。它有机地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道、教的文化精髓,通过茶道展现出“慢”文化和“禅”文化,这很好地契合了当前消费者对快节奏生活的一种反向调解需求。将品茶和观看茶道表演结合起来,在安溪一些景区开展体验式活动,打造具有闽南文化特色茶文化项目,有助于提升安溪茶产业的产品附加值。
3.3 运动休闲文化
近几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运动休闲文化已经成为不少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将茶产品、茶文化与运动休闲项目结合,为消费者提供良好的产品和项目体验,不但有助于安溪茶产业的改造升级,也有利于带动当地的旅游资源,振兴乡村经济。例如,安溪芦田镇的“最美乡村越野跑”项目,将茶文化、乡村游、体育竞赛等多种元素融合在一起,形成“产品+文化+旅游+体育+乡村”的新型营销模式,并将此模式延伸到更多的领域,进一步打造出“文旅+教育”等项目,使不同的项目环节互相渗透,互相促进,抱团发展。
3.4 主题民宿
民宿业已成为当前旅游的新业态、新热点,成为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安溪县有着千年的历史、悠久的产茶制茶传统、景点众多,生态良好,适合发展民宿产业。在发展策略上,民俗运营应与茶文化、本土文化进行深度融合,结合当地的制茶体验、品茶文化、美食特产等多种元素融合,将“茶文化”“原生态健康”“山间野味”“民俗小吃”等具有安溪特色的情境元素融入其中,进一步提升安溪茶文化的品牌内涵。
4 结论
安溪在茶产业的发展中,有着许多独特的优势,而互联网的发展又有助于强化这些优势,因此,如果能够充分将互联网+与茶产业的提升相结合,深挖产品的文化内涵和品牌附加值,其产业前景必然更为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