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ICU急性重症胰腺炎下肢静脉血栓 的危险因素与早期预防措施
2020-12-23张京慧彭小贝
赵 京,张京慧,彭小贝,杨 清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0)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常见的涉及多级器官和系统功能障碍的疾病,具有起病急 、病情变化快、病程长的特征,且病死率高。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其发病率逐年升高。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 多并发全身严重炎症发应,使体内凝血系统高度激活,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可导致致死性肺栓塞[1.2]。DVT具有隐匿性,大多无早期临床症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及监测手段是预防DVT具有重要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的总收治SAP患者90例,纳入标准:诊断为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住院时间大于7天,入院时未发生下肢血栓。排除不符合标准的纳入研究的SAP患者81例,年龄26~73岁,平均(55.69±13.64),男56例,女25例,其中经彩色多普勒血管超声确诊的下肢静脉血栓SAP患者25例。
1.2 研究方法
通过医院网络系统查询回顾性采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住院时长、置管时间、有无下肢置管、发生血栓时间、血栓部位、病因、D2聚体及血管彩超结果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 22.0,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过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SAP男性和女性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脂血症和胆源性SAP患者在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下肢血透置管、住院时间、D2聚体可能为血栓的影响因素,但是并未控制混杂因素的干扰,故还需要进行多因素回归联系,以控制混杂因素的干扰,找到导致血栓的独立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3.1 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DVT的形成与疾病因素相关
胰腺炎被定义为一种炎症过程,在此过程中,胰蛋白酶的不稳定激活导致胰腺内酶原的激活,从而发生自身消化。患者可继续发展为重症急性胰腺炎。由于胰腺及胰腺外坏死的发生、继发感染及多系统器官衰竭,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3.4]SAP 时, 血管通透性的增加, 血流的减少, 造成胰腺腺泡之间的血管栓塞以至梗阻加重, 血管内血栓形成及白细胞内皮细胞相互作用, 通过组织因子途径激活凝血酶, 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 受损的内皮细胞等促进血小板活化因子的释放, 诱导血小板聚集。 继而凝血因子大量消耗, 纤溶亢进 , 使血液呈高凝状态。
AlexandraM.Roch等数据分析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中,感染坏死、任何器官衰竭和器官衰竭数量增加是DVT的重要危险因素。SAP患者常伴有多器官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理功能,在综合救治过程中需要长期卧床治疗、持续血液滤过替代肾脏治疗,降血脂等,下肢静脉置管率为56.8%(46/81)、下肢深静脉置管及持续的输液和血液滤过治疗导致患者床上活动的进一步减少,使患者下肢静脉回流长期处于缓慢的状态[8]。致SAP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高。
综上所述,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是ICU内DVT的高发患者之一,存在各种并存的高危因素,护理人员在预防DVT和发现DVT的工作中担当者重要的角色,通过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尽早发现,实施有效的护理预防措施,才能有效地降低DVT 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