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谁对话,决定了你是什么样的人
2020-12-22罗振宇
罗振宇
塞内加,中国读者不太熟悉,但是在西方文化中,他可是超级文化巨星。塞内加是罗马帝国时代的人,是政治家、悲剧作家、雄辩家、罗马帝国著名暴君尼禄的老师,后来在69岁高龄被他的皇帝学生逼迫自尽。
塞内加是斯多葛学派中流砥柱一般的人物。如果你要找一些怎么让自己内心平静的格言警句,去翻塞内加的文章,准没错。
塞内加和西塞罗形成了一种有趣的对比——他俩都是古罗马人,都是政治家、作家、哲学家、雄辩家,可他们的文章有很大区别。
西塞罗的演讲集,读起来让人激情澎湃,你看得出西塞罗的热情、聪明、对演讲现场情绪的神奇调动能力、攻击敌人的刁钻狠辣。但是就有一个缺点,隔了2000年,我们其实不太看得懂他在说什么。
对啊,他当年的那批著名演讲,光是攻击军事统帅安东尼一个人的就有14篇。隔了2000年,我们哪还分得清楚当时的政局有什么具体的恩怨?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在争论的人,总觉得自己的道理比天大,自己和对方的分歧简直就是一道天堑。但是只要稍微隔开一点看,大家往往疑惑,你们在争什么?不都差不多吗?
但是再看塞内加,讨论的是“生命如何短暂”“心灵怎么安宁”之类的永恒话题。塞内加的文笔,自带格言警句的光芒。比如,“人生如同故事。重要的并不在于有多长,而是有多好。”“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往哪儿走,那么任何风都不是顺风。”
这种句子,放在哪个时代读,魅力都是一样的。他的文章里,看不到多少当时的人和事,更别说和当时的人的争论了。这就是他和西塞罗的区别,他是和千秋万代对话,不是在和当时的人对话。结果呢?结果是:和当时的人对话,能赢,能达到特定的政治目的,但是很难流传。而和千秋万代对话的人,当时可能毫无力量,但是能留传下来成为经典。
真正的传世经典都是这样的。比如,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这两个人在当年的真实处境非常艰难。亚当·斯密写《国富论》,其实是对当时流行的“重商主义”思潮的反驳。达尔文写《物种起源》的处境更可怕。进化论的观点一发表,他等于就站在了整个基督教世界的对立面。
但是你看他们的文章:非常平和,和塞内加一样,他们只是一句一句地说着自己的道理,他们不和当时的人对话,他们是在和千秋万代对话。
可以举一个中国人熟悉的例子:鲁迅。我岁数越大就越懂得鲁迅的价值。但是,鲁迅有一类文章可能是不会流传下去的。哪一类?和当时的人吵架的文章。
民国时代的知识分子,很少没有挨过鲁迅骂的。如果是文人论战也好理解,但就连完全不同行的梅兰芳,鲁迅也是冷嘲热讽了一辈子。
拿梅兰芳来说,鲁迅烦的是什么?是男扮女装的这种艺术形式,不符合他的文艺主张。要说道理,可以分析出一大堆。但是,只隔了不到一百年,我們这代人就理解不了这两位文化大师之间的恩怨了。这样的文章,写得再有道理,也很难流传下去。相反,他的《阿Q正传》这样没有特定对话对象的作品,很可能光耀千古。
我们中国人说“三不朽”,立德、立功和立言。我的感悟是:这辈子立什么,取决于你和什么对话。和自己的心灵对话,有机会立德;和这个时代的人对话,有机会立功;只有和千秋万世对话,才有机会立言。
和什么对话,决定了你是什么样的人。
(摘自“得到”app,乐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