豕、猪、豚:小猪味美,野猪凶猛
2020-12-22孟琢方伟杰
孟琢 方伟杰
说到猪字,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怎样的形象呢?是不是会想到一只笨笨的、胖胖的小猪?古人心目中,小猪的形象可不是这么简单。让我们看一组与小猪有关的汉字吧——豕、豬、豚。
在甲骨文中,“豕”是一头小猪的象形:大肚子,短尾巴,活灵活现。从甲骨文到金文、小篆,“豕”的字形变得不那么象形了,越来越抽象。
《说文解字》中说:“豕,彘(zhì)也。竭其尾,故谓之豕。象毛足而后有尾。”“彘”也是猪,“豕”的特点是“竭其尾”——“竭”是“揭”的借字,表示高举,小猪生气时会把尾巴竖起来,变成凶猛的“斗猪”。“象毛足而后有尾”,几条直直的笔画,像小猪的毛、四肢和尾巴。
在古代,豕是一种矫健凶猛的动物,它是森林中横行霸道的大野猪。在古代的带钩上,我们还能看到几个小小的人,与一头高大如山的野猪奋勇搏斗的场景。
说完了凶猛的大野猪“豕”,再来看“猪”。《说文解字》中“猪”写作“ ”,字的左边是“豕”。《说文解字》中说:“ ,豕而三毛丛居者。”这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就是一个毛囊里有三根毛,这是一种鬃毛繁密的猪。要知道,猪毛也是一种很有用的东西,它又硬又直,能做成一种特殊的刷子,刷大炮管子里的膛线。在战争中,猪鬃是一种战略物资,可不是随便就能买到的。
古人心中,猪有两个特点:一是矫健凶猛,一是有着浓密的鬃毛。这和我们心目中笨笨、圆圆的小肉猪不太一样。尽管如此,猪最重要的特点还是好吃!古人甚至专门造了个字强调猪肉的美味,这就是“豚”。
在甲骨文中就有了“豚”字,右边是一个豕,左边是一块肉,这是一头圆滚滚的小肉猪!在《说文解字》中,旁边多出一个“又”字。“又”是手的象形,表示手里抓着一头有肉的小猪。豚是肉质细嫩鲜美的小猪,人们用它来祭祀神灵祖先。“豚”也是古人馈赠送礼的珍品。《论语》记载,鲁国的阳货想求见孔子,孔子却不愿意见他。怎么办呢?他派人给孔子送了一只豚,根据礼制,孔子要回礼,两个人就会见面了。
豚是好吃的小猪,它的特点是圆圆的、肉肉的,吃起来味美汁多。因此,我们把类似的动物也叫豚——河豚、江豚、海豚,都是类似的小动物。要知道,古人给它们命名时可没安好心。对小动物来说,一旦被叫作“豚”,不幸的生涯也就开始了…… (“章黄国学”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