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应用效果

2020-12-22崔炜屈永才

河南医学研究 2020年34期
关键词:面肌肌电生物反馈

崔炜,屈永才

(1.新乡市中心医院 重症医学二区,河南 新乡 453000;2.延安大学附属医院 神经内科,陕西 延安 716000)

面神经麻痹为冬、春季的常见病,以颜面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特点,如果没有及时治疗,有出现“面瘫”后遗症的可能性,主要表现为面部不适感,眼睛难以完全闭合,口角下垂,味觉可能受到一定的影响,患侧乳突部位有疼痛感。面神经麻痹通常为急性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1]。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康复治疗方法包括红外线辐照、面肌训练、超短波、神经肌肉电刺激、针灸等,但这些方法都有其局限性。肌电生物反馈疗法为一种新兴的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手段。有研究报道,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面部肌肉功能[2]。本研究在红外线辐照、面肌训练治疗等基础上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进一步探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于新乡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患者。纳入标准:(1)符合《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中西医结合评定及疗效标准(草案)》中关于面神经麻痹的诊断标准[3];(2)患者具有较好的依从性。排除标准:(1)外伤、中耳炎、腮腺肿瘤或其他疾病引起的面神经麻痹症状者;(2)周围性神经麻痹复发者;(3)妊娠期或哺乳期者;(4)疾病恢复后期出现肌肉跳动、痉挛等情况者。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利用随机数表法将所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23~65岁,平均(44.56±9.27)岁;病程14~42 d,平均(26.13±2.42)d。观察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20~66岁,平均(43.48±9.15)岁;病程14~40 d,平均(25.16±3.11)d。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 对患者采用红外线辐照和面肌训练的方法进行治疗。(1)选用重庆新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IC型红外线治疗仪进行红外线辐照,具体操作方法如下:利用红外线灯头在距离30 cm处对准患者侧乳孔附近进行照射,其中功率密度为32 mW·m-1,波谱范围为2~25 μm,按照每日照射2次,每次照射20 min的标准进行治疗,设置10 d为1个治疗周期,共治疗3个周期。(2)面肌训练操作方法:对患者进行全脸按摩,一般控制按摩时长在10 min左右,待患者感觉面部有发热状态后,要求患者自主进行面部训练,包括眼睛闭合、挑眉和皱眉、张嘴露齿、额头上下调动、腮帮鼓气以及嘴唇上下翘起等,面肌训练每日2次,每次训练15 min左右,将10 d作为1个治疗周期,共治疗3个周期。

1.2.2观察组 在与对照组相同的红外线辐照和面肌训练的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进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采用上海涵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WOND2000F2型生物反馈治疗仪进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具体操作如下。首先用清水将皮肤清洗干净,待皮肤表面完全干燥后,将生物反馈治疗仪的电极粘贴在皮肤上,粘贴原则为患者额肌和电极的正极相连,上唇肌或者脸颊可以连接电极的负极。连接好患者面部的电极后,生物反馈治疗仪可将患者神经信号通过体表投影仪展现出来。信号强弱变化主要通过手动调节电刺激实现,电刺激大小以能引起患者面肌明显收缩并且可以耐受为准。患者也可以在肌电反馈仪屏幕上看见肌电信号,这就要求患者在听到语音指示后立即收缩相关肌群,通过收缩肌群使肌信号达到设定的阀值时可给予患者相应的电刺激,进一步引起靶肌肉的有效收缩,后面可根据患者病情恢复的情况,适当调高肌电反馈仪的阀值,让患者肌肉收缩的强度加大,从而触发下一次的电刺激。治疗时采用的是双通道反馈的治疗模式,其中电刺激的频率设置为100 Hz,脉宽80 μs,持续刺激10 s后暂停5 s,每次治疗的时间为30 min,每日2次,以10 d作为1个完整的治疗周期,共治疗3个周期。

1.3 观察指标

1.3.1治疗效果 疗效判定标准[4]:治疗结束后若患者所有的临床症状消失,面部表情恢复正常状态,眼睑可以正常闭合,吹气和鼓腮正常,即视为痊愈;若患者部分临床症状消失,同时可以正常控制面部表情,口眼歪斜症状明显好转,即视为显效;若患者临床症状有所好转,面部口眼歪斜程度也有所改善,即视为治疗有效;若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并未好转,病情无变化或者加重,即视为治疗无效。总有效率为痊愈率、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

1.3.2面部神经功能 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5]评估面部神经功能障碍程度:Ⅰ级即面部功能全部正常,与正常人无差异;Ⅱ级即在静止状态时面部较对称,但运动时可以观察到嘴角稍微不对称,眼睑在闭合状态下感到无力;Ⅲ级即可以观察到患者面部两侧有较明显的差异,但未影响到面部外观形态且无较明显的联动运动;Ⅳ级即患者在运动时眼睑无法完全闭合,额部无法运动,肌肉无力以及面部明显不对称;Ⅴ级即患者在静止时面部明显不对称,面部仅有轻微可以观察到的运动,同时具有Ⅳ级症状;Ⅵ级即患者面部完全无运动。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率(%)表示,治疗总有效率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Mann-WhitneyU检验进行House-Brackmann分级的组间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治疗后,对照组无效7例,有效5例,显效18例,痊愈10例;治疗后,观察组无效1例,有效4例,显效20例,痊愈15例。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50%(39/40)]较对照组[82.5%(33/40)]高(χ2=5.000,P=0.025)。

2.2 House-Brackmann分级治疗前,两组House-Brackmann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001,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House-Brackmann分级优于治疗前(U=19.223、37.791,P<0.05);治疗后,观察组House-Brackmann分级优于对照组(U=7.631,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ouse-Brackmann分级比较[n(%)]

3 讨论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发生主要与病毒、细菌感染有关,当患者被感染后会发生局部微循环障碍从而导致肌肉组织氧气和血液供给不足,从而引发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该病病理改变主要为患者面部水肿,面神经管内神经纤维或者髓鞘等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性、损伤,面神经发生炎症反应[6]。目前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关键为在疾病早期控制供血不足、神经纤维或髓鞘病变导致的面部神经变性。

面肌训练和红外辐照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常规手段。面肌训练主要通过对患者进行面部按摩促进面部血液循环,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肌力,进一步促进患者面部运动功能逐渐恢复,同时延缓患者神经肌肉萎缩速度,为神经功能再次支配肌肉组织打下基础[7]。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的主要原理是将患者面部肌肉连接在电极的两端,患者面部肌肉会做出反应,通过肌电反馈仪将这种肌电信号转化为视觉和听觉,患者可以实时观察到自己面部反应的信号,引导患者自己控制面部肌肉的动作,有利于增强患者治愈的信心[8]。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表明采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红外线辐照、面肌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具有更显著的效果。观察组治疗后House-Brackmann分级优于对照组,这进一步说明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红外线辐照和面肌训练可有效改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利于加快病损面相关神经功能的恢复。有研究显示,肌电生物反馈结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效果较好[9]。采用肌电生物反馈联合红外线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效果较好[10],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在红外线辐照和面肌训练的基础上,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采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的效果显著,有助于促进患者面部神经功能的恢复。

猜你喜欢

面肌肌电生物反馈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观察
产后早期联合应用盆底肌电生物反馈仪、电刺激、针对性护理对盆底肌功能恢复的影响
生物反馈治疗仪联合加味补中益气汤对脾胃气虚型功能性便秘的疗效
眼皮乱跳警惕面肌痉挛
眼皮乱跳警惕面肌痉挛
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锻炼在治疗中老年妇女子宫脱垂的康复效果
生物反馈电刺激盆底肌肉训练治疗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的有效性探讨
面肌痉挛如何护理
Ⅲ类错牙合患者的咬合与肌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