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料库时间副词“一直”和“从来”的比较分析
2020-12-22常玥,卫斓
常 玥,卫 斓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100089)
一、研究缘起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副词的辨析,是留学生学习的难点之一。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时间副词“一直”和“从来”,二者作为高频词汇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在教材中复现率很高,学生在实际使用中仍然会出现明显的偏误,教师在时间副词的对比上也很难做出清晰有效的说明。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基于语料库进行更深入地比较研究,以总结出更清晰全面的结论。
关于“从来”“一直”的研究,除了关于副词的归属问题的研究和分析之外,还有关于“从来”“一直”的词汇化演变规律的研究。单独将“一直”和“从来”进行比较的研究还比较少,近年来出现了一些研究成果,但并不系统,也缺乏更科学更权威的分析研究。关键(2002)对“一直”“总”“老”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一直”表示动作或状态在特定时间内持续不变,从语义和句法结构两个方面展开了研究;[1]任海波(2005)在大规模语料库的基础上,对“从来”和“一直”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两者在句法特征和语义特征上的差异,“一直”表示持续,侧重对行为在时间延续上的描述;“从来”表示历程,侧重对行为在历程中出现概率的陈述;[2]蒋静忠(2017)在《“一直”与“总是”辨析》一文中基于语料库的统计提出“一直”表达客观连续,“总是”表示“客观非连续”,这两种用法不可互换;[3]王红艳、张佳祥(2018)都是在其硕士论文中对“从来”“一直”或者“从来”“总是”“一直”进行了多角度的对比分析。[4][5]
由此可见,单独考察和辨析“一直”和“从来”的文献较少,基于语料库研究的也不多,与“从来”“一直”相关的一些语法现象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些是本文研究空间的着眼点。
二、“一直”“从来”的语义对比分析
笔者发现在《现代汉语八百词》[6]和《现代汉语虚词词典》[7]这两本工具书中都直接对“一直”和“从来”进行了语义和用法的对比,指出三点:一直和从来都表示从过去持续到现在,从来的语气更重。其中一直可以表示将来的情况,从来不可以;从来多用于否定句,一直无此分别;一直可以表示距今较近的时间,从来不可以。但是笔者发现,这三点区别还需要进一步解释,有如下疑问有待解决:1.在语感上“从来”的语气会比“一直”强烈,对于留学生来说该如何判断;2.“从来”多用于否定句,“一直”无此分别,二者是否可以任意替换;3.“一直”和“从来”是否都可以在用于疑问句当中,句法结构有什么规律。
针对以上的疑问,笔者结合语料进行分析。由于语料数据庞大,笔者从北京大学语料库(ccl语料库)中抽取现代部分语料(包括现代文学和戏剧部分)作为研究语料,共穷尽地抽取到730条包含“一直”的语料,336条包含“从来”的语料,试图从中统计分析出“一直”和“从来”的异同。
“一直”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三个义项,任海波(2005)指出:“‘一直’本身并不表示时间,当然它的使用与时间关系密切,‘一直’最初的意义是表示方向,首先与空间有联系。”[6]由于本文是在“一直”和“从来”作为时间副词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的,所以在“一直”的730条语料中,我们筛选了符合标准的548条语料进行分析。
从语义特征来看,“一直”和“从来”作为时间副词,表时间义,王红艳(2018)指出:“在时间横轴上,两者的时间辖域有多长,无法具体量化,……只有在具体的语言使用环境中,才可能得到一个可能有界的时间范围。”[13]由于两个词都是副词,我们根据它们与其他词语的搭配情况可以总结出具体的规律。关于“一直”的时间语义特征,结合语料笔者归纳出如下几类:
首先是一直的时间点、段表达:
(1)这个,苇弟是早就知道的,所以他一直到晚上十点钟才回去。(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
(2)当小船停泊到城楼边,大家已经踏上了码头的时候,我还一直在这些杂乱的思潮中打转。(叶紫《南行杂记》)
一直表示时间持续到某个时间点终止,在(1)(2)例中分别具体到“晚上十点钟”以及“大家已经踏上码头的时候”,时间范围具体明确。
(3)杨柱国以后失去了联系。一直到前几天,他忽然给我来了一封信。(老舍《西望长安》)
(4)以后的两个礼拜内烟鹂一直窥伺着他,大约认为他并没有改常的地方,觉得他并没有起疑,她也就……。(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
一直表示动作发生开始持续到某段时间为止,“前几天”“以后的两个礼拜”分别点出动作持续的范围。
其次,一直表示时间义常和介词助词等共现,形成固定搭配。
(5)霓喜趴在他身上呜呜哭着,一直哭到天明。(张爱玲《连环套》)
(6)萧队长不打断他们,一直到深夜,他才另外提出一个新问题:“你们个个都摊了劳工,能回来的……”(周立波《暴风骤雨》)
(7)十二月二十九日的大火从下午一直燃烧到深夜。连城门都落下来木柴似地在烧烧。(巴金《桂林的受难》)
(8)建国后,一直在广州工作。文学活动涉及很多领域,主要有散文、小说、诗歌、儿童……
(9)许多住在永安山乡的同胞,一直过着这样的生活,一百多斤的重担,在崎岖的山路上一天挑走一百来里……(许钦文《逃难过年追记》)
(10)楼下的无线电里有个男子侃侃发言,一直说下去,没有完。(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
由此可见,一直常通过“从……一直到……”或者“一直到……”来表示时间的延续;一直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时间词语来表示一段时间或者某个时间点动作持续不变,如:“那时候;……的时候;几几年到几几年;以前;现在;以后……”其中过去,现在,将来的时间都可以表示。我们发现“一直”对时间的表达很明确,会通过某个明显的时间词或某段时间范围表示动作不发生改变,也可以与结果补语、“在、着”等表示持续的词共现。
关于“从来”的时间语义特征,笔者从ccl 语料库中抽取了“从来”的336 条语料,除去无效语料3条,共333条语料。我们发现如下例子:
(11)柳原现在从来不跟她闹着玩了。(张爱玲《倾城之恋》)
(12)我到上海快五年了,从来不曾烫过头发。(苏青《烫发》)
(13)……鬼再三央告,还是不理。鬼只好叹一口气说:我在这儿三十多年了,从来没见过你这号顽固的人,这样蠢才,怎能住在一起。只好走了。(吴晗《人和鬼》)
(14)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他几乎老在铺子里,从来也没讨厌过他的生活与那些货物。(老舍《四世同堂》)
(15)他从事于教育很久,多半在中学里教书。他的对待学生们从来不采取严肃的督责的态度。他只是恳挚的诱导着他们。(郑振铎《悼夏丐尊先生》)
(16)……多年的书,在南方各地教,在北平教;在中学里教,在大学里教。他从来不肯马马虎虎的教过去。(郑振铎《哭佩弦》)
从例(11)到例(14),句中都有对时间范围明确的提示,出现了时间词:“现在;快五年了;三十多年;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在333条语料中只有这四条明确出现了表示时间段的词语,其他都是抽象的模糊性概括,如(15)(16),只出现“很久、很多年”这样需要读者根据上下文推测的时间词语。姜涵(2012)一文从时间虚实的角度对“从来”从时间辖域范围的角度作出解释:“从来”表示的时间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往往很难具体量化,有时候甚至倾向于一种句子语气的表达,而不注重其时间的实际过程,从整体语义上看它的时间虚实度较低。[8]
在语料统计中,我们还发现“从来”常常和“过”共现,例如:
(17)刹那间,“鬼影”消失了。就象从来也没有出现过一样。大街空荡黑暗,只有陈白露和方达生孤零零地站立……(曹禺《日出》)
(18)……,可是在到我手里以前从来没有任何人看过它。(老舍戏剧《西望长安》)
这样的情况常常出现在“从来”构成的否定句当中,表现为“从来+没(有)+过”,这个问题我们之后会讨论。
在语料中我们还发现了这样的例子:
(19)青春从来是美丽的,但我更爱高贵的品质和智慧。(陈学昭《过同蒲路》)
(20)郭全海对自己的事从来总是随随便便的,常常觉得这个好,那个也不赖。(周立波《暴风骤雨》)
(21)马克思主义从来都是一个开放的体系,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充分说明,只有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才能引导社会前进,推动生产力发展。(新华社2002年新闻报道)
(22)西方有帝国,有所谓大帝,中国则从来就没有这样的制度,和这样的思想。(《清代的统治政策》)
从(19)到(21)除了例(22),都是“从来”构成的肯定句,可见此种用法多出现在肯定句当中,并且后面常搭配“是”这个判断动词以及“有”这个表示存在的动词,构成“从来(都/总)是”或者“从来就(没)有”这样的句式结构,强调某个情况或状态不可能改变,一定存在或者不存在。这时候“从来”并无实际的时间表达的作用,而是构成某些固定的句法结构或成分搭配,来强化句子的语气,表达说话者的主观情感和态度。王灿龙(2017)在《“总是”“老是”比较研究补说》中提到“总是“的泛时表达。他指出:泛时表达涉及的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里的某些规律性的一般真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可以往“过去”不断回溯,也可以向“将来”无限展望,一般没有时间上的限制。[9]笔者认为,“从来”在这里也具有泛时表达的特征,例(19)“青春从来是美丽的”,青春的美丽是个客观事实,不会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改变;例(20)中马克思主义是个开放包容的体系,这也是客观的规律性真理,也不会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这一点我们可以解释为什么“从来”具有加强语气的作用以及它的肯定句用法,具体地我们在后面展开讨论。
三、“一直”和“从来”的句法结构对比分析
(一)二者否定句结构对比分析 有学者指出,“从来”与否定副词连用是它完句的标志,可见否定句对“从来”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而“一直”的否定形式就相对少很多了,没有明显的否定倾向,但是它是否能与否定副词连用呢,又可以在哪些情况下使用,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
1.对否定副词的选择
首先是“从来”与否定副词的共现情况:在333条语料统计中,“从来”的否定用法占了百分之九十,对否定副词的选择集中在“不、没、没有、未、不曾”几个词当中,其中与不的共现频率最高,占39%;其次是没有和没,分别占37%以及16%,不曾和未占比最少,分别为6%和2%。我们发现“从来”可与“不、没、没有、未(有、曾)、不曾”等否定副词共现,其中“从来不”和“从来没有”占比最大,可表示为序列:不>没有>没>不曾>未。
再看“一直”与否定副词的共现情况,相比起来“一直”构成的否定句数量就少很多了,548 条语料中,否定句有50条,占比百分之九。对否定副词的选择没有占48%,没占26%,不和未分别占22%和4%,一直对否定副词的选择可表示为序列:没有>没>不>未。一直用于否定句的情况不多,但是我们发现否定副词与“一直”的共现情况很灵活:
(1)吴荪甫慢慢地说,一点游移的神气都没有,仍旧那么尖利地看着刘玉英,可是他又不一直说下去,好像在考虑应该先吩咐哪一些事情。(茅盾《子夜》)
(2)上次我妈生病去的医院,一年才花两万多,没一直在医院住着,大部分时间在家里配合治疗。(六六《双面胶》)
(3)“我没有一直学你说话。”她说。(王纪尧《盛夏光年》)
(4)你怎么不一直跑出去?(曹禺《日出》)
“不、没、没有”可以出现在“一直”的前面,表示部分否定,例(1)“他不一直说下去”,说话者没有说完所有想说的话,换作是“一直不说下去”表达说话者没有开口说话,是完全否定。可见“一直”前后否定副词的位置很灵活,可根据说话者的语气进行变化。例(4)“不一直”用来表示疑问,“不一直……(吗)?”在否定句的语料中也出现了很多次,口语中我们常常会使用“不一直”表示反问语气。例如“我不一直在这儿吗?”说话者的言外之意是“我难道不是一直在这里吗?”,我就没有离开过。
在语料统计中,我们还发现了如下情况:
(5)“你别一直问她,你叫她从何答起。”(于晴《红苹果之恋》)
(6)沈培大惑不解,“祖斐,你别一直责问他,他已经为你留在这里,你如愿以偿。”(亦舒《异乡人》)
关键(2002)在《“一直”“总”“老”的比较研究》一文中指出“一直”与“总”“老”在句子中一般都是语用上的焦点成分,拥有句子的逻辑重音。[9]与此相关,它们都可以接受表示祈使否定的副词“别”的祈使否定。我们在生活中也会常用到这样的祈使句:“别一直坐着,起来活动活动!”“从来”则没有这样的用法。
(二)二者肯定句结构对比分析
1.从来肯定句的副词共现情况。由于我们穷尽统计的语料只是ccl 语料库中现代的部分,肯定句占比太小,规律总结不全面,所以我们从当代语料库中进行进一步统计。从来在ccl 现代汉语语料库当代部分中有20788条语料,除去和否定副词共现的18367 条语料,肯定句有2421 条语料,在语料中我们发现了如下例子:
(7)这种自己检查自己,从来都是"老鼠看仓,看个精光"。(当代文学)
(8)他们会认为她从来就是这种性格,认为这是由于东方女孩的羞怯。(《宋氏家族全传》)
(9)本人平素最恨的就是貌似好人的伪君子,因此我的论战从来也都是明来明去。(《21世纪牛顿力学》)
(10)他从来只动嘴,不动笔,因此没有留下自己写的只言片语。他的大量言论和深刻思想都是他的学生记下来的。
根据以上例句我们发现,“从来”在肯定句当中常与副词“都、就、也、只”共现,表示强调,后面紧跟判断动词是或表示存在的动词有。“从来”作为肯定句的情况,不考虑语气强弱和说话语境的问题,基本都可以与“一直”进行替换,那有没有不可以替换的情况呢,下面我们根据“从来”“一直”对动词的选择进行分析。
2.“从来”和“一直”对动词的选择
根据上一节对“从来”在肯定句中的使用情况得知,“从来”和“一直”都作为肯定句时,从副词角度判断,基本可以互换,在哪些情况下存在不可以替换的情况呢?下面我们根据二者对动词的选择进行分析。
(11)有次,她问:“我这样一直弹古筝,你不厌倦吗?”(琼瑶《聚散两依依》)
(12)他那一直穿在身上的长衫已经破了,脸色愈发地灰黄。(曹禺《日出》)
(13)以后我来往这条路上常常看见这景色。自那年秋天我们移家北京,他[一直]住在天津。(俞平伯《重过西园码头》)
例(11)不可以替换,后两句加入副词“都”之后语感上可以接受。我们发现,第一句动词“弹”属于动态性动词,后两句“穿、住”则是静态性动词。李临定(1985)指出同一个动词在表示状态方面具有两种不同的功能:动态功能(表示正在进行的动作)和静态功能(表示静止的持续状态),并不是所有的动词都具有动态功能和静态功能。[10]可见,“一直”和“从来”的肯定句并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可以互换,有两点需要注意:要看所在句子当中的动词是静态还是动态;“从来”在肯定句当中通常会与副词“都/就”共现,“一直”则可以省去。
下面我们就二者对谓语的选择差异作出统计和分析:根据ccl语料库,与一直搭配的作谓语的动词为“惦记、想、立、听、保护、侵犯、按照、伴随、支持、逼、谈、吃、等、知道、认为、让、坐、唱、开、跑、玩、主张、盼、扑、打、躺、干、蔓延、持续、保持、缠绕、希望……”等等,其中双音节动词多为延续性动词,例如“惦记、蔓延、保持、伴随”,单音节动词多为动态动词,例如“谈、唱、跑”等等。与从来搭配的动词“有、没有、是、谈论、相信、听见、存在、认识、看见、知道、敲、注意、怕、吃、采取、提防……”后多为否定形式,也可以是延续性动词。
3.二者与动态助词“着、了、过”的搭配
现代汉语中,动态助词“着”表示动作或者状态的持续;“了”表示动作的完成或者是结束;“过”大多数情况表示动作行为已经发生,成为过去。动态助词附着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从来”“一直”二者都表示动作行为状态的持续,因此二者的使用与动态助词的关系十分密切,下面分析一下他们之间的关系。
我们前面说过,“从来”常与“过”构成“从来+没有+v.+过”的格式,例如:
(14)她在房间里寻找,然而没有任何痕迹,就象小东西从来没有存在过似的。(曹禺《日出》)
这样的情况很常见,并且我们发现,在从来构成的否定句中与“过”的共现更多是强调某种经历到说话时间止始终没有发生。在“从来”与否定副词共现的300多条语料中,与动态助词“过”的共现有156 条。在统计中“从来”没有与“着、了”共现的情况。而在从来构成的肯定句中,“从来+v+过”则更强调全部,肯定从过去到现在的全部经历,由于语料特别少,这里不作特殊说明。
“一直”与动态助词“过”的共现情况则比较少,在548条语料中,与“着”搭配的有80条,与“了”搭配的有134条,与“过”搭配的只有30条。
“从来”常与动态助词“过”共现,“一直”常与“着、了”共现,可以看出:“从来”更强调某一动作或状态从发生到说话时间或到某一特定时间为止的过去时段内始终没有发生变化;“一直”则是动作或状态从发生开始一直在持续,将来可能也会持续。
四、一直与从来的语用对比分析
(一)“从来”的使用语境 在第一章我们指出,“从来”常常用在否定句中,在肯定句当中常与副词“都、就、也、只”共现,常带有强调的语气色彩。“从来”为什么会具有语气强烈这一特征呢?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子:
1.真理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吗?
我从来都认为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我从来都不认为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2.明天是晴天吗?
我从来都认为明天是晴天。
我从来都不认为明天是晴天。
我们可以发现,第一句可以说,第二句则说不通。第一句“真理是否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这是一个具有强烈主观性的观点,完全取决于人的主观看法。而第二句,“明天是否是晴天”,这是一种自然现象,天气变化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人不能主观地进行判断。因此前者可以用“从来”来表达主观态度和判断,后者则不可以,去掉“从来”可以说得通,但是语境里一定在上文铺垫了事实依据,例如“天气预报说了,明天是晴天。”
丁石林(2012)在《时间副词“从来”和“一直”的对比分析》中提到:从语用角度看,“从来”句都有对客观事物明显的评价断定的意味,或告诉别人自己对某人某物的看法,试图说明其真实情况。[11]我们在这里赞同这一说法,根据上述说明和语料统计我们也可以证实:“从来”一般含有说话者的主观认识,用于评价或判断。例如:
(1)他从来不是舞文弄墨的人,这一次破了例,在书桌上拿起笔来,竟写了一行字:“心居落成志喜。”(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
说话者根据他平日的性格进行判断,认为他不会舞文弄墨。因而含有对他一反常态的行为的惊讶以及意外之情。
(2)选择自己熟悉的来拍,从来就是新一代电影人亮相的最好方式。(《中国电影史》)
说话者对他所认为的“拍摄电影最好的方式”做出了充分肯定的判断。
(3)马克思主义从来重视以往的社会历史经验的研究。(人民日报)
说话者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式给予了积极肯定的评价。
(二)“一直“的使用语境 相比“从来”极强的主观色彩而言,“一直”的主观色彩则较弱,主要用于对客观事实的陈述,描述性较强。例如:
(4)翠芬还未及动作,门开了,姚雪芳已闪身而进,原来她一直在门外偷听动静的。(夏衍戏剧)
此例说话者通过描述她一开门就进来的行为,指出她一直在门外偷听的事实。用“一直”来分析和描述发生的事情。
(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国家一直把普及初等教育作为"大政"放在教育工和的突出位置上。
(6)自从1999年建立在线学习体系以来,一直运行良好,不但节约了公司的培训经费而且培训效果明显。
由于“一直”句中常有表示时间成分的词语,标明某件事或某个动作发生的时间起止点,表时比较具体明确,因此更适用于客观陈述。虽然有的句子也会留下说话者的主观立场、态度,但是相比“从来”主观色彩较弱。
五、结语
从语法研究三平面入手,我们对“一直”“从来”在语义、句法、语用三个方面进行了系统详细地对比。
首先,在语义平面,“一直”的时间范畴表达比较具体,常会有具体时间点(段)的说明。时间范围也比较广,可以表示动作或状态从过去一直持续;“从来”的时间范畴多为抽象表达,强调动作状态在过去的某段时间内持续,但“从来”具有泛时表达的特征。
其次,在句法平面,“一直”和“从来”均可用于肯定句和否定句,区别如下:
1.“从来”常常用于否定句,与否定副词“不、没有”共现频率最高;“一直”则与“没有”共现频率最高,并且“一直”在否定句当中使用更灵活,否定副词可出现在“一直”前表示部分否定,“不一直“可常用来表达反问语气。
2.“一直”常常用于肯定句,”从来“也可用于肯定句,但是要满足:动词多为静态性动词且常与“都、就、只、也”共现。句法层面最后一点区别是“从来”常与动态助词“过”共现,“一直”常与“着、了”共现,这一点也和二者的语义差别有关:“从来”更强调某一动作或状态从发生到说话时间或某一特定时间为止的过去时段内始终没有发生变化;“一直”则是动作或状态从发生开始一直在持续,将来可能也会持续。
最后,在语用平面,“从来”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一般含有说话者的主观认识,常用于评价判断;“一直”主观色彩较弱,多用于客观叙述,描述性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