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子的处世思想及其对先秦政治的影响

2020-12-22鲁琼阳

福建茶叶 2020年4期
关键词:道家老子孔子

鲁琼阳

(西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西安 710600)

1 老子身世

关于老子的生平情况,我们知之甚少。后世虽有很多关于这方面的记载,但大多荒诞令人难以相信。可以说有关老子的身世,是老子研究中的一个难题。关于老子身世的学说大致分为以下几种:老子是一位道教神仙,是属于神话传说之一;老子西出化胡,这属于神话传说之二;老子即彭祖或彭祖的后裔;少数佛教徒说老子出身十分低贱。以《前凉录》为例,老子的出身为三重形式的低贱:第一,形体的低贱,因为其父生来既瘸又瞎,五官不全。第二,社会地位的低贱,父为乞丐,母为老婢。第三,先天道德上的低贱,老子原来是一个私生子。

其中,《史记·老子列传》是学界普遍认为记述老子事迹最可靠的资料。相关文献如下:“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已朽矣,独其言在耳。’……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这里涉及到一个问题,即老子与孔子的关系。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孔子是问礼于老子的,另外《庄子·天下》所述的老聃思想和一些词句,与如今的《老子》相核对,应是一书无疑。总之,我们所要知道的是《老子》一书是老聃作,老聃与孔子同时期而年辈稍长,这个事实不容置疑。

2 老子的思想

老子的处世思想是建立在老子主要的思想之上的,“以退为进”即是反映老子“无为”思想的一个重要体现。

2.1 老子的无为论

老子在方法论上,主张“无为”而崇尚“玄同”。老子的无为论,并不是简单地叫人们什么事情也不用做,而认为这是达到什么事情都能做好的必要的、唯一的方法,即是“无为而不为”。之所以能由“无为”达到“无不为”,需知道老子立论的两个前提。第一个前提,是认为世界上不会有两个绝对相同的事物,因而不可能有一个普遍应用的办法。在老子看来,知识越多,成见越深;第二个前提,是认为我心本有处理一切事物的能力,学习的结果丝毫不能使这个本能有所增加,反而只能使它受到损害。正因如此,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所以,“无不为”指能做成一切事情,做一切该做的事情。这种思想在当下信息爆炸的大数据时代尤为可贵,急需我们深刻领悟。

2.2 老子的贵柔论

老子说:“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守柔曰强”“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柔脆,其死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等等,这些都是他主张贵柔的证据。老子的贵柔论,是以其认识论为基础,这一学说正是把他的认识论应用于具体实践。他教人“守柔”、“守雌”、“守辱”、“处众人之所恶”等,教人常自处于不利的方面,使在变动的过程中,能向有利的方向转化,从而使其能长期地享有最大的利益,这是贵柔论的真髓。但贵柔论也存在缺陷:第一,它只教人消极等待,缺乏主动性、积极性,这一缺点是与他的无为论联系在一起的。第二,它虽以朴素的辩证的观点为基础,但贵柔的实质却是形而上学的,因为他想长期停留在某一种状态上,这个想法本身就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

2.3 老子的世界观

老子是无神论者,在老子思想里,看不到任何鬼神术之学的痕迹。老子思想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哲学思想的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哲学已经从意识的宗教形态中解放出来。老子说“道法自然”(二十五章),这就充分证明他是无神论者。所谓“自然”,是说自己如此,不是另外有某种东西使它如此。这样显然就没有“神”存在的余地,这是老子思想进步的一面。但是,因老子在“道”与“天地”,即发展规律与物质的关系这个问题上,是认为道先天地而生(二十五章),天地是道的产物,即认为发展规律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这就决定了他是唯心主义的哲学家。

3 老子的处世思想

虽然老子的思想中存在一些错误的方面,但是老子的处世思想却十分值得我们借鉴:

3.1 守柔、谦和

在复杂的社会中人与人的矛盾无法避免,老子强调要用柔退的原则去处理。《庄子·天下》把守柔看作是老子思想的重要特征之一:“关尹、老聃闻其风而说之,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以濡弱谦下为表,以空虚不毁万物为实。……老聃曰:‘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庄子指出“濡弱谦下”是老子思想的重要特征之一。据史书记载,老子的守柔思想是从他的老师常枞那里继承而来。那么为什么老子反复提倡守柔思想?因为他看到世界万物是“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于是就得出“反者道之道,弱者道之用”的结论。这两句可以说是全书的思想纲领,老子的政治主张和处世原则都建立在这一点上。

3.2 以退为进

道家尤其是老子,人们总是觉得他们比较消极,其实在他看似消极的语言背后,隐藏的却是积极进取的精神。《老子》三十六章说:“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张之是退,而目的却是“歙之”;“与之”是退,目的却是“夺之”。这种以退为进的策略既可运用于敌我矛盾,也可运用于内部矛盾。而作为个人,除了会遇到敌我矛盾外,我们所要解决的更多的是内部矛盾,在解决内部矛盾时,运用以退为进的策略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3.3 提倡俭朴

老子非常注重俭朴,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指个人生活俭朴,第二层面是指整个社会的俭朴,第三层面是指对待自然要坚持“俭朴”的原则。老子认为,圣人治理天下时,不看重贵重的财物,使人们不做盗贼;不显露可以引起欲望的事物,使人们思想不混乱。要减少人民的思虑,填饱他们的肚子;削减百姓的欲望,增强他们的体质。老子用意很明显,就是要求人们吃饱穿暖,而不去追求奢侈的生活。

4 老子对先秦政治的影响

老子的政治态度表明他极度渴望回到经过美化了的原始社会,即“小国寡民”的社会状态。他对当时的政治持的是“避世”态度,他要抛弃当时的整个社会。可以说,老子的政治理想和处世态度使他对当时的政治很难产生实际的影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春秋战国时期处在朝不保夕的时代,法家和兵家的一些思想必定脱颖而出成为君王的首选之策。因此各国必然不会接受老子清静无为的说教,这种思想只适合于相对安定的大一统社会。

当然,老子对他所处朝代的政治并非毫无影响。首先是对政治理论的影响,也是道家在先秦所发挥的最大影响。儒家接受了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而法家接受了道家的自然主义、道法相融等思想,韩非就写有《解老》、《喻老》以发挥老子学说,他的许多具体政治措施明显是来自《老子》。其次是对政治的实际影响。老子对政治的影响微乎其微,但是他对政治的实际影响也可以通过他人来发挥作用。如孔子就曾跟随老子学习过周礼,《礼记》中多次谈到孔子把从老子那里学到的礼制运用到实际生活。

总体来讲,先秦道家对政治的影响,远无法同汉、唐相比。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一是他们本人的处世态度,二是客观政治环境的不适应。

猜你喜欢

道家老子孔子
老子“水几于道”思想解说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漫画道家思想
《庄子说》(二十五)
漫画道家思想
智者老子
道家思想に学ぶ現代的ガバナンス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
老子